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以来,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这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不无裨益的。(一)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彻底的、科学的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无神论同有神论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长期斗争的必然产物。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无神论形式。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167-169
近年来,高校频频出现相信封建迷信、笃信宗教和歪理邪说等各种有神论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认识不清、重视不足。因此,大力提倡高校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必须首先明确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将马克思对宗教的理论态度定位为科学的无神论,但不能将其"科学"视为自然科学或数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应把握为超越科学的真理性维度。因为在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中蕴含着理性对于知性、辩证法对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上的超越与变革,这就决定了它的内涵已超出了"科学"而达到了"真理"无神论的理论层次。自西方近代以来,18世纪的法国无神论是仅就宗教表象进行批判的,应隶属于知性的科学无神论;马克思的无神论立足于宗教的实践"内容",是辩证思维层次上的真理无神论。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庸主义的理念,讨论宗教法治问题也需要在价值的平衡过程中来寻找观念理性的现实逻辑。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由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又是无神论,因而在现行宪政理念和体制之下,如何理解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赵亮 《社科纵横》2010,25(11):67-6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社会科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为侦查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理论依据,在侦查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侦查方法论的科学指导,对于提高侦查活动的效率和减少侦查工作的失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1日 ,广东省又一新学术团体———广东省无神论研究会在省社科联举行了成立大会。该学会旨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武器 ,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 ,为弘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宣传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 ,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及宣传普及活动 ,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该学会名誉会长是省社科联党组书记林森权和省社科联主席张磊 ,会长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广东省成立无神论研究会@雨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权观的产生和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人权理论与主张,并如何提出了科学的无产阶级人权观;无产阶级人权观的内容及实现人权的方式、途途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特点及自身的丰富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较详细、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问题。  相似文献   

9.
无神论是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科学和宗教的一个重要议题.逻辑实证主义从语言分析入手否认了有神论宗教命题的意义;弗洛伊德从心理分析方面揭示了上帝的本质与人的幻觉关系;大爆炸理论则以科学的假说推测了宇宙形成的确实性和膨胀的无限性,否定了上帝创世和救赎的可能性.当代无神论的旨趣在于说明有神论在理性上的荒谬成分,但同时指出宗教仍然具有表达人的超越性情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说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具有迫切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者肆意歪曲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他们断言,异化概念是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外的“新发现”,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说明不了的,只有借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观念才能理解异化,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种看法违背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伪造和攻击。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它既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同时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又逐渐失…  相似文献   

11.
开拓人的研究 创立人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人和人的发展、人的未来已成了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概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研究人的问题的历史,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问题的几个重要原理,分析了当代在人的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文章根据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建立一门单独的、统一的有关人的科学即人学,以推进对人的问題的研究,推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项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科学形态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解放人的哲学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答案在哲学史上真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他们并没有真正找到“人”,他们对人的认识都没有达到科学的形态,只有到了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这个问题才可以说获得了科学形态的解决。打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编年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是首先接触了大量社会历史的现实问题,为了寻求对这些“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而批判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的反思○石永福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科学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有富于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观念,但其教学观念又未必是科学的。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史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考察,较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变迁,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探讨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历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作者着重指出,20世纪以后兴起的新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科学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巨大力量和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界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这不仅是完整科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在探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图式就是指导实践的观念,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之初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的作为活动结果的“表象”①。这是一种广义的、普泛性的理想,其含义大致与英语idaal或德语ldeal相当。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理想看作实现于人因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之中的。把实践着作实现理想的,从而把理想与实践内在地统一起来,从而结束了旧哲学那种把实践看作卑污、琐细的,把理想看作寄情于“本体”的,因而使理想与实践不相干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作为人的存在根本方式的、实现人化自然、达到主客体统一的宏伟实践。而理想,则是指引着实践进行的观念形态的人化…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学习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有效驳斥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态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感召力和现实说服力;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开发中国共产党的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执政共识,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普遍性的实践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人的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而应当科学地理解为主体通过实践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物的外在尺度的真善美的统一的能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到人的主体性的深层结构——人的主体性意识,重点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与人的主体性意识发生、发展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3):23-26
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与历史背景,《讲话》产生脱离不了马列主义文化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讲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第一次体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观;明确了党的文艺工作的基本创作方针、创作方向以及创作标准;科学回答了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林 《社科纵横》2014,(6):128-132
无神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亦存在差异。表现在理论旨趣上,西方无神论以关注世界本体追寻奠定了西方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中国无神论则以着眼现实社会政治生活奠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价值本位上,西方无神论推动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促进群体本位价值观的形成;作用方式上,西方无神论以批判宗教神学促进个人本位价值观的确立,中国无神论以驳斥世俗迷信推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考察比较无神论在建设中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