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必须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鉴于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章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进行了论述,目的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 ,提出资本主义后期金钱资本权力下降而知识文化资本上升 ,提出“专家治国论”,统治阶级不是金融资本家而是各行业专家。本文认为无论社会分层如何变化 ,只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性质不变 ,资产阶级政治家掌权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贝尔企图用对后工业社会的划分来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后工业社会”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认为,社会是在所有制和技术这两根轴上混合发展的,而“后工业社会”正是社会在技术轴上发展的结果。本文把贝尔的这种观点称作“生产力史观”或“技术史观”,对这种观点及其所包含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批判阐述。  相似文献   

4.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后期金钱资本权力下降而知识文化资本上升,提出“专家治国论”,统治阶级不是金融资本家而是各行业专家。本文认为无论社会分层如何变化,只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性质不变,资产阶级政治家掌权的性质就不会改变。贝尔企图用对后工业社会的划分来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资本主义“质变”理论,编造了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弗勒的“超工业社会”,布热津斯基的“技术社会”,鲍尔丁的“后文明社会”,达列多夫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利赫特海姆的“后资产阶级社会”,克勒的“多维社会”,等等。它们都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公司,在科学技术革命进程中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一切矛盾。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共同点在于都编造了现代垄断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资本主义“质变”理论,编造了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托弗勒的“超工业社会”,布热津斯基的“技术社会”,鲍尔丁的“后文明社会”,达列多夫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利赫特海姆的“后资产阶级社会”,克勒的“多维社会”,等等。它们都企图证明,现代社会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公司,在科学技术革命进程中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社会问题和一切矛盾。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共同点在于都编造了现代垄断资产阶级乌托邦,用科学技术革命来偷换社会主义革命。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以及稍后  相似文献   

7.
自诩为后马克思主义者的贝尔 ,沿用了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历史研究的某些基本观点。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 ,运用知识中轴原理的范式 ,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 ,试图以此解构马克思的垄断资本主义灭亡论 ,总结与预测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业社会的劳动——围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作形式正在发生快速的变更。按照哈特和奈格里的观点,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劳动已经被新的后工业形式的劳动所取代,这些已经不能通过马克思所阐述的以工业模式为基础的劳动理论来理解,我们需要崭新的关于“非物质的劳动”和“生态政治的生产”之概念。然而,哈特和奈格里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批评是错误的,他们关于后工业社会劳动理论的阐述是混乱且无用的。适当地理解并且恰当地发展马克思的理论将会继续提供一种在现代世界中了解劳动本质的更为恰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产生了许多新发展,而现代社会的这些进步也同时带来许多风险与危机。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新社会风险”作为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新视角逐渐兴起。新社会风险视角不仅给社会政策理论带来了新的转变,而且对各国的福利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工业国家都开始强调在知识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应该重新审视福利保障制度原则,加强社会包容,建立一个以应对“新社会风险”为主的福利国家。基于此,研究新社会风险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传统风险的区别,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新动向,而且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也将为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国外不少学者、专家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文明浪潮”,或所谓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专著也相继问世,可谓时髦一时。尽管我们对其中一些政治观点不能同意,但他们对变革事态的综合描述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却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丹尼尔·贝尔判定扮身为普世公理的意识形态在20世纪50年代即告终结。导致左派和右派之争的意识形态问题化身为大政府和小政府以及经济政策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历史的终结。贝尔反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认为福山把冷战终结看作民主和市场,说到底是资本主义普世信念的胜利,但事实是历史在后工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基本领域中,呈现出了新的气象。贝尔与马克思的渊源关系可谓深厚,但是总体上贝尔将马克思的历史观读作黑格尔遗风,认为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已无法解释今天的后工业社会。这本身是不是历史终结论的一种戏拟式演绎?  相似文献   

13.
从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理论”和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中提取“社会的”共有要素,即“社会的”是对个人、群体、社会3个层次社会现象的“惯例”“指向他人的行为动机”侧面的抽象,构成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内核;将“社会的”作为投影视角,建构对社会现象的“投影世界”,构成一个认识上的整体,形成社会学学科体系。研究认为,以“社会的”为理论对象的社会学必然有专业性且平等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可称为狭义社会学。  相似文献   

14.
丹尼尔·贝尔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 ,他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均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立足于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框架 ,对其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与探讨 ,并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异同进行研究 ,对了解西方当代社会学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即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有些学者称其为“认知资本主义”阶段。由于雅安·莫里耶·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给予“认知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以最系统、全面的阐释,因此被认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副本”。布当认为,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物质性”,“非物质性”内涵主要包括劳动方式、劳动时空界限、劳动中介及劳动产品的非物质性,以及由非物质性内涵引起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利润源泉、剥削方式及价格衡量尺度的转变。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哲学基础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囿于资本主义框架,因此缺失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与将社会视为一种实体的“物”这两种概念 ,虽对人类学的社会研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但也成为理论推展的主要障碍 ,成为人类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多是在“系统”这个概念上来寻求突破 ,80年代之后则开始设法摆脱“社会是一个物”这个概念 ,以获致理论的进展。大体说来 ,前者的努力并不成功 ,因为他们始终不能摆脱“社会”这个由Durkheim所创造出来的实体 ;而后者则重新检讨了“社会(society)”以及与之相对的“个人(individual)”这两个概念 ,从而为人类学的社会理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说明三个问题,(1)“知识经济”问题的理论价值。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社会这些提法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试图从总体上反映和把握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形态、整体社会文明形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西方“知识经济”理论试图用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状况来规定人类历史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世界历史时代的本质规律,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构造一种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这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来理解一种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相距甚远。(3)虽然我们不能盲目追随认同西方国家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结论。但是,我们也不能以虚无主义态度对知识经济问题完全抹杀,而是应该把这个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理分析”是“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宏大理论视野,将传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个体心理分析发展为社会心理分析,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心理问题的表征、本质与救治路径。“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应用,也是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扬弃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包括思想资源的整合性、理论成果的交叉性、价值意义的现实性。对其理论特质的学术梳理,可以拓展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的视野,促进我国心理学科走出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亦可为构建积极健康、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给予启示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教授指出:“后工业社会是双重意义上的一个知识社会,首先,革新的源泉越来越多地来自研究与发展(更直接地说,由于理论知识居于中心地位,在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了一种新型关系);第二,社会的力量———按大部分...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的核心理念。赋予人文奥运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社会关怀”新内涵,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人文奥运”丰富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当前北京社会建设的要求及北京奥运会后将留下“独一无二”的奥运遗产的要求。加强“人文奥运”新内涵的研究和认识,使“人文奥运”理念充实且可操作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