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取间接排除法,通过对"同素"、"异序"和"双音节合成词"的界定,排除了汉语中一些非同素异序词。同时,对关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提出三点思考:(1)同素异序词不是到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而是古已有之;(2)"专书同素异序词"的研究;(3)考察同素异序词要把共时和历时的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素异序词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它跟平仄押韵、方言和汉语构词的不稳定性有关,通过对同素异序词的全面考察,发现这些原因存在一些疑点,它的形成跟平仄押韵、方言等关系不大,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词序的灵活性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以往侧重在局部的研究,该对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其词类、结构类型相当齐备,与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差不多,同素异序词在古代已经成熟了,并不是到近现代才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学界于此关注颇多,在同素异序词的判定、成因、用法及历时演变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文章将先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等方面概括介绍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6.
《长阿含经》是研究东晋时期汉语现象的重要语料.共有47组同素异序双音词.从语法分布看,动词最多,有24组;从词义分布看,意义完全相同的占绝大所数,有34组;从发展变化看,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一种词形占一半以上,达25组;从历时分析看,多为共时产生,有31组.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是联合式复合词的一种,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可以互调。从语素意义上看,构成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词性上看,构成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语素为同一词性,可以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异序后词义是否改变来看,一种是同素异序同义,另一种情况是同素异序异义;从发展变化看,同素异序同义的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有的消失了一个,只保留一个,有的则是长期并存,是两个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一种十分独特的词汇现象——同素异序双音词,从西周《诗经》时代,它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广泛使用,直至民国时期还在大量涌现。对于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存在,有人认为是一种冗余,但在对其形成的历史分期、文本来源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会发现,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发展不仅记录了汉语词汇发展的普遍过程和规律,顺应和满足了汉语表达中用韵、修辞等方面的需求,还记录了文言文的发展、白话文的发展过程,并折射出词语发展中的时代特色和作家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计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的方法,从数量、等级分布、形义区别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大纲》中的同素异序词。揭示了汉日同素异序词形式意义对应关系的复杂性,并指出了对日汉语教学应该在了解复杂性的基础上,根据日本学习者的特点,对这类词进行有效地教学。  相似文献   

10.
《唐律疏议》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共有45组同素异序双音词。从语法分布看,动词最多,有25组;从词义分布看,意义完全相同的占绝大所数,有38组;从发展变化看,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一种词形占一半以上,达24组;从历时分析看,多为历时产生,有23组。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在汉语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敦煌变文集》和前代相比晓畅易懂、明白如话,体现出这一时代的语言特征,是古白话系统逐渐成熟的标志。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词缀的分析,揭示出部分汉语词缀从魏晋六朝到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证明了附加式构词能力逐步增强是近代汉语复音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略论敦煌变文中的孝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表现孝亲思想的儒家经典--<孝经>在中古社会的巨大影响及历代高僧对孝亲文化的认同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孝亲思想在敦煌地区的流播及其对变文讲唱的作用,从而揭示了变文中孝亲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解读敦煌李陵变文,了解它的渊源情况,通过运用比较、例证等多种方法,将一些历时和共时性史料进行了有机的组合。认为李陵故事的渊源流变,与《史记》、《汉书》、唐代诗文的咏唱及其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风气,都有着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赵家栋、付义琴二位先生的大作《〈敦煌变文校注〉识读语词散记》中考释的敦煌变文词语粗牞、□我、团估等提出商榷意见。这些疑难词语有的已有学者考释,有的还需存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上座生杖氏万一萧率与等六条疑难词语。这些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辩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俗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叙事体制最基本的构成形式,是在散文形式的叙事进程中加入韵文,散文主要用于叙事,韵文用于渲染或概括,深化散文内容;散文部分和韵文部分不断交替出现,形成韵散相间的整体格局.变文的韵文引导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直接以"偈语"、"诗偈"、"诗曰"等方式引导;二是以纯粹的"当尔之时,道何言语"及其省略方式"道"、"云云"等词引导;三是只简单用到"道"、"曰"、"云"这样一些词语,甚至干脆没有任何引导词或引导句.这三类引导方式,展示了引导词从繁复到简洁的流变过程,无论哪一种引导方式,最后都能追溯到汉译佛典的叙事体制.变文的叙事体制是汉译佛典叙事体制的传承、沿袭和衍变,应是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敦煌俗字产生于魏晋六朝以迄五代宋初,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敦煌俗字材料整理辑录、理论研究、类型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敦煌俗字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之不足,以期对后来学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契约文书是敦煌社会文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反映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口语性强。契约文书中一些词语各类辞书未予收录或虽收录但释义不完善,在此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19.
在敦煌变文、曲子词等俗文学写本中,孟姜女不仅是杞梁之妻,同时也是众多无祀亡魂的司祭者。敦煌伯希和5039号残卷变文中,长城下众髑髅与孟姜女的对话,既承接了自庄子以来的髑髅文学传统,也反映了唐代招魂祭祀、安抚孤魂的信仰习俗;变文末尾,孟姜女宣读了一篇具有通用文书性质的祭文,以酒食祭飨孤魂。"丈夫远征不归的悲哀"固然是孟姜女故事在唐代突变的时代背景,杞梁之类的孤魂救度也是推动故事传播变异的原动力之一。敦煌孟姜女变文是从招魂仪式向祭祀演剧进化的一种中间形态。孟姜女的祭司身份在乡村祭祀演剧中至今尚有遗存。  相似文献   

20.
<伍子胥变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有儒家的本位思想、道教的术数观念、佛教的因果轮回观等,这三种文化在<伍子胥变文>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