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学习取得成功的根源何在?重视学生的情感特征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掌握学习能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教师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为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提供前提;(二)反馈——矫正性措施的学习策略,为学生建立积极情感特征提供保证;(三)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评价,强化了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学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感因素”缺失。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和实施爱的原则;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善于调节情绪,演好“情感角色”;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善于对部分教材进行适当地“编辑”;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等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就编辑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意识如:感染和唤醒情感意识、创新思维情感意识、学术情感意识、责任情感意识进行阐述,这种情感意识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意识,对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内涵。“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试析情感智力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感智力理论受到关注的原因有三:它提出情感智力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认为情感智力是可以后天习得塑造的;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多种职业领域、多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情感智力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对比、追踪研究、测验等方法,这些方法运用的结果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重视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相结合。关于情感智力概念的准确定义、成功的标准、如何表示情商EQ水平的高低、情感教育如何更具体是进一步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视域,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具有深刻意蕴,具体体现于:轮岗教师是认同乡村生活方式的“局内人”、是推动乡村学校发展的“同行者”、是担负乡村社会责任的“新乡贤”。目前,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存在着部分轮岗教师对乡村学校发展持“事不关己”态度、对乡村生活方式难以或不愿认同、乡村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其原因在于:轮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变动较频繁,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吸引力不足,轮岗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到位。对此,需要通过以下举措形塑轮岗教师的乡土情感:健全乡村学校组织文化,增强轮岗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提升轮岗教师的乡土认同感;明确乡村社会文化身份,引导轮岗教师的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7.
情感诉求和消费心理——情感广告设计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广告作为一种广告类别,在重视人类需求的现在,已被广告界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从心理需求的角度,通过对成功的广告案例的分析,阐明了情感广告的意义,提出了情感广告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职业需求是指人对职业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反映着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 ,并通过从事该种职业来满足自身的其它需求。它是个体谋取职业并在职业活动中获取成功的积极性源泉。职业需求可以激发从业者的积极职业情感 ,提高从业者的职业意志力 ,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根本动力。人类的职业需求沿个体和社会两个方向发展 ,分为四种类型 :维持生活的需求 ,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承担社会义务的需求和交往归属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认为情感因素对中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对某中医药高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中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注重个人发展、社会责任不足,就业观念更新、功利色彩浓重,职业意识较强、价值取向矛盾的问题。归因是中医药大学生的自我情感迷失,价值情感失衡,职业情感欠缺。主张构建情感性的中医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范式,即价值观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坚持价值认知与价值体验并重,倾入教师的情感支持,以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就编辑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意识如:感染和唤醒情感意识、创新思维情感意识、学术情感意识、责任情感意识进行阐述,这种情感意识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意识,对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质化时代下的情感体验设计——以移动通讯终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产品已不仅仅是功能的载体,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人们对产品精神方面的需求越发强烈,设计追求的目标也在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需求。通过对产品设计中情感因素的研究,分析在设计中刺激物对情感反应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将其运用到情感体验设计的过程中。认为,情感化设计中情感体验指数较高会对用户心理感受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易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社会情感策略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融入社会情感策略来帮助学生建立动机,降低焦虑,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获得成就感,促进师生积极情感互动,使英语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职业情感是人对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美存活于审美情感的眼中。审美情感因与客体的物理属性疏离,无功利,不自私,非占有。它不追求审美以外的东西,自身就是目的。因而,饱含审美情感的主体在审美观照中才能实现审美移情:将自由生命力投入于对象之中。对象因有主体生活于其中而变得很美!  相似文献   

15.
着重阐述在素质教育中,情感和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它们既历时,又共时性地存在于素质教育的始终;指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知识作为媒介的。情感和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实现,应该是通过对知识的全面认知来完成的,旨在使“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自身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博士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新兴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东部分省属高校进行实证调研,构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五个维度十一个构成要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三层次模型。调查数据表明:博士辅导员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政治面貌绝大多数为中共党员,部分是群众;学位类别较多,理工科学位占比超过85%,文科学位约为15%;从事辅导员工作平均近4年,所教育管理学生年平均近200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博士辅导员在职业情感、职业归属、职业责任、职业成就等四个维度上与其他学历辅导员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热情、职业荣誉感、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博士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培育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其自身的共同努力方能铸就。政府主要在制定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和推进政策落实上着力;社会应该加强对博士辅导员典型事迹的职业身份认可宣传,为博士辅导员打造良好的社会声望;而高校除了保证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待遇落实外,还要加强博士辅导员的校内外双循环交流机制建设;博士辅导员则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坚定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唐代爱情传奇看唐代文人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爱情传奇较之以前的文学作品更注重两性之间的情感因素,其主人公多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或婢妾,这正是特定时代中的妓女自身素质与唐代文人的情感取向暗合所致。但这种情感追求与当时的社会规范是相矛盾的,从而又注定了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古今中外关于情感本质的研究表明 ,情感是人类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体现 ,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采取比较分析归类的研究方法,研究电子书籍的特点及对"纸本"情感的设计追求,认为:在新时代环境下,电子书籍以其自身元素与传统纸本书籍的优势,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载体.由于电子书籍必须借助数字媒体平台,受纸本书籍阅读习惯影响,在设计中渗透阅读时"纸本"情感的需求成为人本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古代美学中的艺术人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重视理想人格的培育,重视在审美创作中实现艺术人格的建构与提升。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价值目标,构成了古代美学艺术人格论的两种深层文化心态: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其精神实质是立足于人,追求人格的完美与升华。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及其艺术人格,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凝聚为三种审美情调:追求浩然之气的社会美;追求无限和永恒的自然美;追求率性而真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