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虚概念     
虚概念"又叫"虚假概念"、"虚幻概念"、"虚构概念"、"零概念"、"空概念"、"非实在概念"等等。虚概念问题争论已久,80年代有过广泛的讨论,至今仍莫衷一是,对此常有人撰文探讨。鉴于虚概念是逻辑学概念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本文将在批评一些流行看法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有关虚概念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般地说,虚概念与实概念相对而言,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为其所反映的相应对象的概念。概念分为实概念和虚概念两种。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在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不同方式,逻辑学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任何一个非单独的类概念下都必然包含相互矛盾的一对正概念和负概念,便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认识事物。当我们按照反映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标准对"负概念"本身进行归类时,出现了一个矛盾命题"负概念是正概念"。  相似文献   

3.
"民族"概念的演变主要有三个基本源流,分别是西方国家的民族概念、苏联及俄罗斯的民族概念、中国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的每一个基本源流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话语体系中,都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丰富着"民族"概念."民族"概念不同源流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双向交流.中国的"民族"概念要敢于同外国的"民族"概念进行接触和对话,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概念.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一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中分别作为"意识形态概念"和作为"学术关键词"时往往存有较大差距。在学术领域中滥用"意识形态概念"诚不足取;但意识形态概念对学术领域的渗透并不一定只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民族"这个词语从意识形态概念到学术关键词的旅行历程表明,意识形态概念可以为学术提供新的概念工具、思想资源,产生积极的拓伸意义,推动学术生长。  相似文献   

5.
布洛赫哲学的方法论受到了"总体性"概念和"碎片性"概念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在超越黑格尔和卢卡奇"总体性"概念的基础上,布洛赫构建了一种超越本体的"总体性"概念;另一方面,布洛赫试图通过本雅明的"碎片性"概念来回应卢卡奇对其哲学的批判,但又区别于本雅明的超现实主义态度."总体性"和"碎片性"概念在布洛赫具体的乌托邦哲学当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德能"     
蔡永宁 《社会科学》2006,(5):137-143
从能力概念的解释、能力本位的提法、能力概念的使用来看,"德能"概念都是合乎逻辑的.正确理解"德能"概念、应认清能力与素质的对应关系;应把握"德"与"才"本质的一致性;应把握"德"不仅对"才"具有主导作用,而且也有造福人类的重大效能."德能"概念的提出是科学理解能力概念的必然要求;在观念上克服了以往理论的局限性;为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人们加强品德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刘志伟 《中州学刊》2012,(2):184-188
"英雄"概念中西不同、古今有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两大核心概念,"英雄"与"圣贤"概念也有质的不同。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生成实际经历了较长历史时期。先秦时期"英"、"雄"虽被作为两个单音节词分别使用,但在时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以"圣贤"为核心概念的人物品格褒词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蕴含了"英雄"概念生成的历史必然性。经历两汉"英雄"新词的出现及初始使用,汉末三国时代"英雄"一词被广泛使用。以关注拨乱反正"英雄"和创业君臣"英雄"为两大焦点,"英雄"被用来代表一种时代理想人格形象,是整个社会层面普遍持续关注、反思的热点话题,刘邵也对"英雄"概念予以明确界定,中国古典"英雄"概念遂告生成。  相似文献   

8.
"大团圆":中国悲剧研究中误用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红 《江淮论坛》2006,(1):142-147
"大团圆"乃中国悲剧研究中广为流播的概念.无论中国悲剧肯定论或否定论者,都以此作为衡量悲剧价值高低甚至悲剧与否的标准.但在使用中却造成很大混乱.以相同概念审核相同作品却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判定.以"大团圆"观念巡视西方悲剧,不难发现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的西方悲剧同样不乏以"大团圆"为结局的作品."大团圆"概念既非中国悲剧研究的特异性概念,也非判定悲剧性质的有效概念.中国悲剧结局有着独特样式,但绝非"大团圆"所能概括.产生于特定语境当中的"大团圆"概念,不是悲剧研究中适用的概念.对于"大团圆"概念的澄清,有助于深化对悲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凌晨 《北方论丛》2010,(4):14-17
"自然"是王国维"境界说"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歧义重生的概念.把"自然"抽象地置入西方理论资源或机械地利用传统诗学加以读解都无助其概念内涵的清理.既要注意到核心概念"境界"作为审美理想论的统摄,又不可忽视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自然"概念所指的建构.这也符合利用文化诗学阐释王国维"境界说"方法论的要求与旨归.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具有深刻的科学蕴义.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维系;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之突出表现.恩格斯"运用概念的艺术"的科学蕴义主要体现在它对"真实的思维"的追寻、强烈的实践观及其对经验论和先验论的超越上.  相似文献   

11.
"物质文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显元 《人文杂志》2006,42(3):7-13
流行的"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概念,是两个不相容的概念,不具有合取的关系.如果同时采用这两个概念,必定导致"物质文化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逻辑矛盾."广义的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概念,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物质,又是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概念也包含着"这个东西既是精神,又是文化"的内涵.这就必然得出"文化既是物质,又是精神"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与"狭义的文化"概念相矛盾的,因为"狭义的文化"是否认"物质文化"概念的.如果把"物质文化"为"物质的文化",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把"物质文化"释义为"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这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杨舒 《东岳论丛》2014,(3):115-120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中国大陆电影早已呈现出高概念特征。但在叙事主题、叙事手段、市场把控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从高概念电影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大陆的高概念电影,虽已走出了初级的"奇观"阶段,进入了"情结"高概念阶段,并已开始了对"故事"高概念的追求,但与美国高概念电影相比,仍存很大差距。尤其是因创作实力与经济状况的制约,作为"高概念"电影的最高阶段———"情怀"高概念电影,在中国大陆尚难有大的发展,而这也是国产高概念电影短时间内无法赶超好莱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凡 《河北学刊》2006,26(1):9-11
“物役性”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最核心的概念。同"似自然性"概念相比, "物役性"概念更好地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理论的"主体向度",也就是马克思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并不能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的障碍."科学"这个概念的产生和使用,晚于科学所概括的那种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条件."中国古代科学"这个概念,是近现代中国人对"科学"这一概念的引用,但仍属于"科学"这个概念的使用范畴,只不过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非西方文化圈)内的使用而已."中国古代科学"概念的产生和使用,具备了充分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释析一名西方普通学者视角中的"虚假意识"概念,文章试图对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概念进行再解读,揭示"虚假意识"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精髓.  相似文献   

16.
关于概念的研究和论述,是形式逻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概念的定义则是这一部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就国内现行的形式逻辑著述中关于概念的定义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远离本义的倾向--把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同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扣辩证逻辑所研究的"具体概念"混淆了.本文归纳分析了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的特点,得出了"概念是人脑时认识对象进行类抽象的思维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4,24(2):35-41
在中国哲学界,"世界观"无疑是人们最熟知的概念之一.但是,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概念进行认真的理性反思,仿佛它是一个无须考量的自明概念.正是这种反思的缺席,使附加在"世界观"概念上的错误解释得以长期通行,从而制约了对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深化.在此,笔者以传统教科书对"世界观"概念的解释为例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由于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世界观"概念关涉到对"哲学"的理解,而传统教科书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几乎相当于把"哲学"变成"超级实证科学"或"太上科学"(冯友兰语),所以,从清理这个概念入手来检讨一下我们过去所奉行的哲学观,进而对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作出合理的阐释,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对"媒体传播力"概念中的"媒体""传播""力"三个子概念进行理论溯源发现,"媒体"有物质技术、组织中介、泛媒介化三种研究取向,"传播"有传递观与仪式观两种视域,"力"有能力、效力、权力、动力、作用力五种模式。三个子概念在不同偏向下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组合,产生了不同意义的概念取向。由此形成的"媒体传播力"概念理论模型,可以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究不同情境下媒体传播力的意涵。  相似文献   

19.
"社会法"概念是社会法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在西方主要国家,"社会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已日趋完善。但是,各国所使用的"社会法"概念却各有不同。这就给我国社会法的研究在理论上带来了认识的分歧和模糊。文章通过解读西方国家"社会法"概念的基本含义后,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法"概念研究的三种主要理论。作者认为,"社会法"的概念必须包含:"社会权利"、"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等基本内涵。只有厘清"社会法"概念的理论分歧,统合它们的基本内涵,才能更好地在理论上推动我国社会法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突出了辩证法;恩格斯和列宁的物质概念突出了唯物论、客观论和实在论,列宁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并非"完全一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这三种形态一起展示了物质概念从辩证法到唯物论和实践论及历史观的整体认识过程。物质作为"思想客体"和"属人的对象"具有社会、历史和实践的性质,是人类长期总体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