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盈利最大化的企业、竞争型讨价还价的产品价格这两个假设 ,本文从组织能力角度解释了“企业可以不随其产品退出市场而企业失败”的经济现象。研究表明 ,企业间的竞争在本质上是企业产品间的竞争 ,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表现是产品竞争力 ;而产品竞争力决定于在企业“生产”层面的管理与组织过程所积累的组织知识与技能 ,即组织能力。在超级竞争环境下 ,产品竞争力会随竞争的延续与深入而迅速下降 ,直至退出市场 ;而组织能力却因组织学习而不断创建与更新、因核心能力而具有产品连续效应、因动态能力而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特别是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因此 ,植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 ,是企业可以不随其产品退出市场而企业失败的根由。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这给涉外相关职业带来了机遇,尤其是涉外秘书职业出现紧缺状况。在机遇到来之时也给涉外秘书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涉外秘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也在动态的变化。当前涉外秘书应具备多种能力,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满足当代经济发展的职业需要。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化为主要特点的世界经济活动中,现代企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以合并或联盟的方式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协作.为此分析了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选择实施外部成长战略,为我国企业向海外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管理学界对企业绩效差异成因的认识主要可概括为两大流派:企业绩效差异成因外生论和企业绩效差异成因内生论。其中,企业绩效差异成因内生论又可以分为企业绩效差异成因契约论和企业绩效差异成因能力论。作者在对这两大流派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绩效差异成因契约论和企业绩效差异成因能力论相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模型构建,得出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才是企业绩效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吴国平  唐高原 《天府新论》1998,(2):24-28,40
企业是一国创新活动的主体,如果一国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活力,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提出经济增长要转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实现,但十多年来,这一转变过程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活力。造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活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的创新活力主要包含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这两方面的内容。影响创新意愿的因素有市场压力利益激励;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RandD(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究与发展)投入能力,企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靳洪 《江汉论坛》2012,(2):33-35
随着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加快,促使企业不得不面对比以往更为恶劣和残酷的竞争环境。竞争变得更加不确定,竞争的复杂性也随之更高,同时企业的竞争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前景更难预料。没有战略的企业只是市场竞争中的机会主义者,难以在竞争中长期生存,而战略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地实施战略创新。我国企业在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国内市场的时候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如何成功地实施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新战略、能力建设与组织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我国经济加快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适应经济转型的重点是推行创新战略,在用人策略、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转变,并通过人力资本构建、社会资本联结和员工感情资本的塑造,建设起帮助企业实现创新战略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企业边界的变动趋势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企业的多重性质决定了企业存在多重边界。企业不仅具有规模边界、组织边界,还具有能力边界、知识边界和法律边界。新经济条件下多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验证了企业多重边界的存在,而且企业多重边界的演化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不同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外部经济及集群理论对企业加入集群及科技园区动力研究的不足,回顾总结了以企业的资源能力观为基础的关于企业内部特征对企业加入集群动力影响的研究.梳理了企业规模、技术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与业务特点所导致的企业加入集群的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产业政策是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实施的公共政策,它自上而下,直接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选择性地发展主导产业,其实质是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干预活动,为实现一定的经济战略服务,尤其是经济赶超。日本经历了这一阶段,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转型,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新产业政策是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条件下,ICT广泛变化引起的产业政策,它以市场机制为前提,政府为企业提供竞争和创新的平台和市场博弈的规则,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和其它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和技术转化能力,并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美国近20年来正在实施这样的产业政策,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前提,竞争政策为导向,政府促进大企业并购重组与中小企业的竞争,加强政企学界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公共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其创新与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由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组织等组成的竞争性经济组织,被日益加剧的外部环境所笼罩,因而存在着产业集群这一中观层面动态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问题。文章在深刻理解动态能力基本内涵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与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概念,构建三层面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研判能力、决策能力、调适能力的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12.
大庆工业园区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做好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做好十篇“文章”。主要包括树立创新观念,促使企业提高认识;创新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转变职能,切实从对经济的管理者转变为经济的引导与服务者;多渠道、多层次逐步加大全社会对园区创新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创新力量的整合;在科技创新与经济的结合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以保护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法制建设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蔡维灿 《东南学术》2012,(5):106-115
在知识经济和超级动态环境下,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关系和积极的关联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理论的界定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该模型是将企业财务创新、动态财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入一个模型中,以经济环境波动性为输入变量,将企业财务创新和动态财务能力这两个关联要素融合起来,揭示了它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4.
持续竞争优势:企业能力与环境的融合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企业能力的经济特性看,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不可仿制性使其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但具备这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只有在企业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融合互动的过程中,寻求培育既有能力及构建动态能力之间的平衡,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地评价企业绩效,我们在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企业净经营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机会成本后的差额.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考虑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并对重要的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校正,实现从财务效益状况分析到创造价值能力分析的转变,丰富成长能力评价的内容,并用系统化的非财务因素分析对财务角度的绩效评价分析加以解释和补充,建立以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力问题就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在竞争力理论研究中,企业竞争力是核心.对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7.
孙善勇 《兰州学刊》2007,(10):133-136
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重心不断发生变化.文章围绕企业间纵向关系这一经济学领域内的核心命题,构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间纵向关系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企业间不同纵向组织模式的能力特性,解释对于同一企业可能与上下游企业间形成不同纵向组织关系的现象,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和价值增长的保证。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从而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本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指出 ,应高度重视识别、构建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 ,它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作竞争比对抗竞争更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选择战略联盟这一合作竞争形式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国际  相似文献   

20.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评价企业道德高下的标准,也是进入国际市场实实在在的门槛.企业应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三个层次,是社会对企业的道德要求和外部约束,也是企业内在伦理属性使然.企业受自身的能力阈限和行为的自由空间的约束,只能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应把握生存和发展、能责相符、权责对应、循序渐进四个基本原则,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和外部约束两方面为有效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寻求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