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3.
1937年7月,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有效地动员全国各阶层民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是抗战成败的关键所在。特殊历史时期,任何艺术形式均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戏剧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表演形式灵活,贴近生活,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承载着抗日宣传、动员之使命,成为社会动员重要的宣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朱德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的论述。它们内容独特,思想深刻,对丰富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军事教育理论、提高人民军队的战时训练水平并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桂系集团通过民团组织和“三寓”政策对乡村社会的民众进行有效组织,通过村街民大会有效将政府意志传达到乡村地区,依托国民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服从政府的民众群体,对分散的乡土社会进行了有效的动员和整合。这就第一次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基层地区,改变了农村的乡土意识形态,强化了民众的国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抗日救国教育、报刊媒体、节日纪念等社会动员方式,唤醒儿童抗战意识,使儿童不仅仅是直面国破家亡等现实苦难的“小国民”“小难民”,更成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小战士”。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儿童以多种形式响应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号召。他们在战火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增强了国族意识和自我意识,为全民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9.
抗战时期广西作为西南大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价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统区物价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由于受战争、移民、通货膨胀、投机行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战时广西物价飞涨。而广西当局为维持社会民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管控物价,但大多数是用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去管理物价,所以最终效果差强人意,未能控制住物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西司法建设是广西乃到中国法制建设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事件.它以自治为目标,改革了旧桂系以来的司法弊端,在组织机构、监狱系统、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优秀成绩,成为“广西模范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3.
战时广西遭受了日军的两次重大侵袭,民众及其财产损失惨重。广西各教会在政府和民间救援的基础上,积极地投入到社会救亡运动中。他们参与抗战宣传和教育、提供物资援助、收留和救济孤寡伤残,成为广西抗战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西抗战的救济压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改造和集中动员型体制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迁.由于社会动员的导入和强化,致使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出现非均衡性发展,并使原本有序的社会变迁从开始阶段的引导型渐进性变革转向速度导向下的压力型强制性变革,进而中断了社会经济的组织性进程,给社会主义改造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历史遗憾.反过来,社会主义改造出乎意料地完成,强化了在其后的经济建设中对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社会动员的迷信和依赖,刺激了对政治动员的制度性诉求,并最终导致以政治推动为特征的集中动员型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下,致力于整顿内政,厉行新政,推行新的选官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推动了广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先明  李伟中 《河北学刊》2002,22(5):146-150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作用。对这两种体制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广西虽然曾遭受日军两次入侵,但商业经济却一度出现繁荣的局面.由于广西地处战时后方,大部分地区并未直接波及,工商业具有战时后方经济的特点.外省工商业和大量人口的临时转移,政府加强战时经济的控制,以及广大人民面对民族危难所进发的万众一心与发展经济的热情,这些都为战时商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动力.广西商业经济的战时繁荣客观上也有力地支持了战争前方,为我们探讨战争期间后方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松涛  黎瑛 《学术论坛》2012,35(2):201-205
上世纪30年代,广西政府加强了社会管理和控制,实现了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也拥有了对社会资源的强大汲取能力,使国家权力成功下沉到基层。但是这样的体制又导致政府与社会之间长期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系统环境之中。在这种不平衡的系统下,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长期被弱化或忽略,加之经济基础薄弱,军事依赖性强,最终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近代广西边疆地区疫病盛行,其原因主要在于民智水平低下,人们缺乏应有的卫生观念和医学知识。为启迪民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桂系推出了一系列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举措,主要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组织、筹措医疗卫生发展经费、大力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加强防疫工作、着力培养医疗卫生相关人才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边民的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和医学观念,但基层卫生机构及学校卫生建设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