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认识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起进步作用。”(《人民日报》1980年8月18日王树人:《关于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的问题》)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能归结为“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起进步作用”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里面吸取的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进步作用”吗?这是一个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前年十月至十一月在太原召开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和全国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以来,在全国的主要报刊上,就如何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展开了有益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去年十月在安徽黄山又召开了关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专题讨论会。这个问题,对有些同志说来,还有一种历史造成的畏难情绪;但在有些同志看来,似乎觉得有点费解:要批判唯心主义,为什么还要正确评价唯心主义呢?显然,这些同志是把批判唯心主义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这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绝对对立起来了。其  相似文献   

3.
读了黄(木丹)森同志的答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1期),很受启发。我觉得,在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上,我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原”和“反映”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不同。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请黄(木丹)森同志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读了刘继岳同志的文章《坚持恩格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5期),觉得文章涉及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下面提出几点意见,就教于刘继岳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来都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却多次受到唯心主义、形面上学的严重干扰,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期间,竟达到了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的地步。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中没有抓住或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根本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由科学实践观所体现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只要我们想一想,毛泽东的《实践论》在纠正主观主义思想路线错误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路线中的重要作用;再想一想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在拨乱反正和恢复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中决定性的作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真正把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美学研究会于五月中旬在兴城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美学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当前文艺创作中的美学问题和美育等三个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如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认识,对“异化”、“人的本质”的理解等,意见不尽相同,但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美学研究必须克服经院式研究方式,从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与两个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解决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提出的实际问题;二是必须扩大美学的领域和对象,不能只局限于艺术美,应该扩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三是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相似文献   

7.
张江明同志的哲学小册子《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以下简称《发展》,引文只注页码),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的思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编写哲学”的新体系,又据以指导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以下简称《哲学》)一书,作为我省干部读物和高等院校教材,在哲学界引起了注意和争论。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如何看待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大问题,我们对此有些看法,提出来参加讨论。希望能通过自由讨论,弄清问题,提高认识,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  相似文献   

8.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到怎样理解“决定”的涵义问题。列宁指出:“如果进行争论,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列宁全集》第32卷第34页) “决定”一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是用来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即说明二者谁居于决定作用的地位,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中的“决定”,是赋予了严格确定的涵义的。(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作用时有的同志往往把经过他们随意解释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论述,当作立论的根据。丁宝兰同志的《关于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的一些意见》(载于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讨论集》,以下简称丁文),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7,(2)
2007年1月18-19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编辑部、“青年哲学论坛”和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具体议题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消费社会和技术社会”、“文化哲学与实践哲学:当代马克思宅义哲学建构的主要进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践焦点与理论视野”。此外,与会学者还就马克…  相似文献   

11.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讨论和争论中,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却对这个哲学的本质规定长期得不到一致认识的状况,提出了坚持学理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的研究方向,据此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硬核地位”、“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统一”、“研究人学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原则”等五个方面的争论,肯定了上述命题的科学性,指出这些结论既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本,又合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评价了与此相异以至相悖的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提出了六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它内在本质的要求。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把握住它发展的特点,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以坚持为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殿堂中发展哲学。现在提出“坚持”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似乎还未完全解决。有些同志在讨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时,常常使用“变革”的字眼。诸如“哲学  相似文献   

14.
“是不是一切唯心主义都起反动作用?”这是张春波同志在其《论董仲舒哲学的历史作用》一文中,就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总结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进一步讨论,分析清楚。本文准备就此提出一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张春波同志。我认为,唯心主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起进步作用。这原因是明摆着的:唯心  相似文献   

15.
丁宝兰同志一九七九年在《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以下简称《实质》),认为柳宗元世界观中“唯心主义的东西”是“主要方面”,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三期发表了柯兆利同志的文章,对丁文的基本观点提出商榷。一九八○年《哲学研究》第十一期又发表了丁宝兰同志的答辩文章《略论研究柳宗元世界观实质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方法论》),再次坚持“柳宗元世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和思想路线,在我们国家里,不是一个应不应当坚持的问题,而是一个怎样坚持和如何坚持的问题。对此,我认为有一点应该强调一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开放唯心主义;否则不仅坚持不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其它乌七八糟的主义(诸如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都可以在“高举”或“坚持”的旗帜下泛滥流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唯心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必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旧哲学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而到了历史观上就陷入唯心主义,盲目夸大主观的能动作用,忽视了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才是历史发展中的逻辑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人才是历史的主体,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终极目标将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生活实践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和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性质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重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如果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立足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几点认识,就教于大家。我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虽然马克思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统一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19.
代立梅 《理论界》2014,(9):10-13
探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理论地位需要我们自觉摈弃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单一学科视野,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来重新厘定。马克思主义有着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基础、理论主题、历史视野和方法体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初步批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基础;对人的本质的初步揭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主题;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初步发掘,初显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历史视野;对矛盾辩证法的初步探讨,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确立了一以贯之的方法体系,这四个方面相互衔接、有机统一,为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奠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从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发挥了能动性等等看来,它又为哲学发展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尽管这些新问题和新内容是通过唯心主义路线提出来的。”所以,“所谓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起进步作用,实质上就包含作为哲学形态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在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