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其杰出的讽刺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形象.同时,在"科举功名"的边缘,又塑造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由此展示了清代科举制度下,那些无缘跻身功名富贵的清代女性真实而普通的生活,揭示了科举功名对她们所同样具有的伤害与影响.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了很大的开拓与发展,并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阿依曲莱克是《玛纳斯》史诗中以玛纳斯为首的一大批重要人物形象中的一个。同时,她还是一个体现史诗美学价值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玛纳斯》史诗中有绮依尔迪、卡妮凯、阿依曲莱克、阿茹凯、萨依卡丽、克勒吉凯、库姬勒等一大批既有倾城倾国之貌又勇敢无畏、有血有肉、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都以她们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增添了史诗的美学鉴赏价值。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是整部史诗宏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史诗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绮依尔迪、卡妮…  相似文献   

4.
位娜 《理论界》2005,(2):146-146
白先勇是台湾六七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白先勇创作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5.
灿烂的新时期文学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画廊中,有为广大读者激赏的心灵纯净、品德商尚的劳动妇女形象;还有那些尤其受到青年读者厚爱的知识女性形象.一个饶有兴味的现象是:前者多出自男性作家的笔端,后者多为女性作家所塑造.两种女性都以其不凡的魅力跻身子新时期文学的人物画廊,闪耀着熠熠光辉.新时期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形象之所以独具魅力,在于形象本身所包含的审美因素丰富而深邃.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的香港关注--以余光中、施叔青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以后台湾与香港两地文学的互相影响,通过文学思潮、作家作品和人员交流予以实现.先后于70年代移居香港的余光中和施叔青,他们跨文化的人生背景和写作视野,使他们在香港这座跨文化的国际城市中取得优异的创作成就,成为两地文学结缘的代表.余光中以儒家入世的志士心怀和仁者心肠为中国文化造像和替中国坎坷多难的现实怀忧;施叔青则以女性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来诠释香港独立的女性人生和百余年被殖民的历史.他们来自台湾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经验,融入香港生活的描写中而获得新的香港经验,对他们返回台湾后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致新 《江汉论坛》2004,1(11):125-127
黄崇嘏和鲍西娅是16世纪中西方戏剧中女扮男装、闯入男性社会的女性形象典型.两人都在男性社会的法庭上大显神通,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获取成功后以喜剧告终.这两个人物形象曲折反映了16世纪中西方文学"对女性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美丑尽在情与欲之间--《金瓶梅》的文学地位和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学术论坛》2002,(6):83-88
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透视 ,认为在她们淫荡、凶狠或温顺的表象下面 ,是一种当时少有的、纯女性的、纯自我的追求与抗争 ,一种对于赤裸裸的人的自然欲望的追求。《金瓶梅》所塑造的这个女性群体形象 ,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一个完全从自然而非道德的角度描写的女性世界。《金瓶梅》的众女性超越了传统道德的局限 ,重新发现了“人”自己 ,使得道德和自然各自扬弃自身 ,使中国文学走向新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茅盾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经历了从“旧女性——新女性——时代女性——都市女性”的艺术探索过程,最终在塑造都市女性时达到了女性书写的理想境界。其形象内质趋于丰厚,叙述方式臻于老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当代都市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以战争为特征的4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献身抗战的知识女性、歧路彷徨的自主知识女性和弱质知识女性.罗维娜、曾树生和苏文纨们是这些形象的代表,她们有的成为讴歌的对象,有的则备受争议,关键在于她们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她们的选择相对其人生理想、个性气质、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合理性,而巴金、王西彦和钱钟书等作家对待女性或同情悲悯或轻蔑嘲弄的不同创作心态也对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是新都市文学构成的因素。新都市文学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新都市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的风采,这些女性形象通过个人的艰苦努力,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自身人格的独立,同时又牺牲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牺牲了爱情,在新都市女性亮丽的背后,藏掖着多少辛酸。她们正影响和创造着新的都市文化和文明,同时也重塑着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在近现代东北文学中,有不少作品写到了朝鲜人在东北土地上的漂泊、生活与奋斗以及中朝人民在共同的生活和境遇下的同情与帮助,表现了中朝人民在患难中结成的深厚情感,塑造了坚忍、顽强、富于斗争与牺牲精神、不断成长的朝鲜人形象。虽说这些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但是却具有感人的力量,在东北文学史上留下了较深的印迹,也成为近现代东北文学上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女性形象爱情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 ,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以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自觉追求爱情自由而备受关注。在畸形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 ,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虽然出身不同 ,情况各异 ,但其理想却都是以千金之躯 ,追求为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以个人性爱为中心的爱情 ,充分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爱情观的进步性和为争取恋爱婚姻自由而进行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一、理想爱情的方式 :一见钟情在封建礼教森严、男女双方无从作更多相互了解的情况下 ,“一见钟情”注重的是个人意愿 ,注重男女双方感情的投合 ,因此 ,它是较为进步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对英国文学而言是一个文学发生转型的时代,女性主义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奥斯汀是其中一朵最芬芳的鲜花之一。她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以真实的女性体验为叙事基石,通过对传统文学中"美女"形象的颠覆与解构,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有血有肉的、本色真实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构建生发出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文兴是台湾当代文学现代主义的标志性代表。他曾是《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文学》时期的他就以现代主义文学先锋姿态享誉台湾文坛。之后,他分别发表了《家变》和《背海的人》两部震动文坛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摆脱了他1960年代各种现代主义写作技艺的束缚,将自己对台湾现实父权、威权政治的反抗发挥到了极致。更可贵的是,在长达四十年的台湾当局的戒严时代,王文兴以现代主义的象征、隐喻和戏拟对历史和现实的台湾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文学阐释,而且他执着于对今世今生的台湾世态人生的刻画。可以说,在这种现代主义技艺的高超实践和现世人生的精心雕琢中,王文兴攀登到了自己的艺术高峰,也成为台湾文学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6.
严小红 《阴山学刊》2006,19(3):41-45
在丁玲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作家在爱、恨、生、死中展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从人物形象与书写本身相结合可以看出丁玲文本中的“反文化”色彩。结合丁玲所处的时代及其生活经历加以分析,挖掘丁玲此类作品的成因和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其先锋性对后来女性作家的影响,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阿宁的长篇小说<能耐>中塑造了陈占文、陈珀、祁淑琴等系列人物形象.贪官陈占文出狱后面临了种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折射出世态炎凉.陈占文的女儿陈珀却在生活的打击中逐渐锻炼成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贫困生祁淑琴也经受了生活的种种磨难,最终选择回归故乡,奉献青春,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阿宁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通过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和艺术特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紫姬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人的本质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两位女性作家的共同偏好,并体悟两位作家创作中的女性观、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