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苗族文化的“巫教”、“农耕”、“农耕”、“山地”、“无字”诸特征,使其舞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学特色:无论是庄严隆重的《接龙舞》、《跳香舞》,还是妙趣横生的《芒蒿舞》、《雷公舞》;无论是惊险谐趣的《迁徙舞》、《花杆舞》,还是粗犷慓悍的《木鼓舞》;或者是明快清新而又含蓄腼腆的《花带舞》、《锦鸡舞》。不管这些舞蹈始于哪朝哪代,成于哪年哪月,都各是鲜明的美学特色,即使观赏者来自繁华的现代都市,或是扶犁耕作的乡村僻野,都会被其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怡然悦心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苗族巫教舞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苗族巫教舞,源远流长。早在黄帝以前,以苗族祖先蚩尤为首建立的九黎国,就已威震天下。而当时用以维系人民思想、使之团结统一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宗教——苗族巫教,巫教祭司祭鬼的巫术和娱鬼的动作表演,即为巫教舞。内容丰富极具特色巫教舞是巫教与舞蹈的结合,是巫教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其内容极为丰富,独具民族特色。就其种类讲,大体可分祭祀舞、史诗舞、节庆舞、爱情舞、娱乐舞等五大类。在开始形成时还可以分别属性,而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揉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脱离巫教的本体,成为新时代的舞蹈。祭…  相似文献   

3.
李菁 《民族论坛》2009,(11):52-53
在苗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盛行着原始的巫术巫风,因为巫与舞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苗族舞蹈蕴含着浓厚的巫文化,苗族芦笙舞就是重要的体现,同时它也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本文通过苗族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巫文化现象的阐释,论述巫文化对苗族芦笙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相和歌》是中国民族舞剧经典作品《铜雀伎》中的舞蹈片段,编导孙颖老师在作品中复现了汉代时期盛行的女乐舞蹈——《盘鼓舞》。《盘鼓舞》因舞者敏捷踏盘踏鼓而舞的形式得名,既具有如飞似行的高超舞技又展现出独特的柔婉韵律,代表着汉代舞蹈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相和歌》的舞蹈语言、舞蹈构图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索汉代艺术文化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意蕴,以汉代舞蹈的形象与意象展望汉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5.
舞蹈《刘胡兰》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当代舞作品,根据英雄人物刘胡兰的事迹改编。本文通过我对舞蹈《刘胡兰》的学习过程和演出经历的体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舞蹈结构、技能与创作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诠释,从而深层次论述了当代舞的美学特征,使发展中的当代舞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取向得到具体论证,并以此唤醒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内心深处的情感,支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6.
舞蹈《刘胡兰》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当代舞作品,根据英雄人物刘胡兰的事迹改编.本文通过我对舞蹈《刘胡兰》的学习过程和演出经历的体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舞蹈结构、技能与创作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诠释,从而深层次论述了当代舞的美学特征,使发展中的当代舞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取向得到具体论证,并以此唤醒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内心深处的情感,支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永不叛党.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3):12-16
苗族鼓舞《迎宾鼓舞》 作为本次专场演出的开场舞——苗族鼓舞是以鼓为乐器和道具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  相似文献   

8.
<正> 城步苗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创造了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由巫祝举行祭祝仪式的傩歌傩舞广泛流传,尤其是苗族“庆鼓党”(苗语叫“打古堕”,又称鼓社祭、苗年大节、苗族丰收节等)活动规模最大,特色最浓,流传最广。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老艺人记述:苗族“庆鼓堂”这一民间宗教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悠久,自元代起开始盛行,清代同治《城步县志》追记乾隆年间“庆鼓堂”活动:“……苗人  相似文献   

9.
<正> 湖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舞蹈异彩纷呈。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猴儿鼓舞、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各具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少数民族欢庆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土家族的“调年令”、苗族的“赶秋”、侗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代表团演出的苗族《古瓢舞》,以她富有民族特色的情韵风格,凝练、清新、诗意盎然的舞蹈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丽的都柳江边,一群妙龄苗族少女娴静地绣着花带,其实,她们是在这儿等着阿哥……。随着徐徐春风,送来了拨动姑娘们心弦的古瓢琴声,就在她们一怔的当儿,抱着古瓢琴的小伙子们,已经来到姑娘们的身边,跳起了“踩歌堂”、“古瓢舞”,以诙谐、逗趣的舞蹈表达了对她们的爱慕。这下子可羞坏了姑娘们,她们掩面而逃。既为姑  相似文献   

11.
唐方科 《民族论坛》2004,(11):30-30
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也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盛行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县境内,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族鼓舞表演奇特,风格独具,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商周时期,其文化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了苗族鼓舞,并有了传…  相似文献   

12.
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其拥有独特的民族魅力和精神。这种魅力和精神深深烙印在本族各式各样的舞蹈中,苗族舞蹈蕴含了特有的民族语言和苗族人灵魂的依托。了解苗族舞蹈,是了解苗族各式各样的歌舞文化和体会其特有的巫文化、农耕文化的必要条件;各式各样的苗族舞蹈体现了苗族人丰富的精神文明,也是他们灵魂的另一个居所;同样的,苗族舞蹈紧密地将苗族人与天地、与社会联系起来形成了独有的苗族舞蹈文化。不幸地是,这种文化在当今的社会里寸步难行,因为政策不当和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忽视,这颗民族文化明珠的璀璨需要新一代人的守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反排木鼓舞是流传在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舞蹈。2008年2月,苗族反排木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反排木鼓舞的传承人,万政文曾多次被邀请到艺术类高校进行短期授课和讲学。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苗族反排木鼓舞动作潇洒奔放,很多动作与以往活跃在舞台上的苗族舞蹈有很多不同,尤其体现在它以胯部为动作发力的起始点以及低重心的动作动律上。另一方面,现今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教材在身体训练和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补充合适的民族舞种进入高校民间舞教材。在这个契机下,将苗族反排木鼓舞引进艺术类高校的民间舞课堂,不仅可以丰富现有教材,也可以为保护非遗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地处鄂渝交界、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北利川,特殊的地理位置生产出稀有的莼菜、红皮山药等,同时也孕育出独有的充满着浓厚民族特色的土家苗族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三绝"——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土家民族舞蹈《肉连响》、民族民间曲艺《利川小曲》。"正月是新年哪,依哟喂……"这就是传唱世界的优秀民歌《龙船调》。最早开始传唱《龙船调》的,是利川市柏杨坝镇。本来,这里曾经属当时的四川省奉节县管辖,1952  相似文献   

15.
从远古走到今天,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舞蹈艺术一直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成长和完善。他们的民族舞蹈大多是狩猎题材的自娱自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语汇以模仿动物、鸟类、狩猎和采集活动为主,比如鄂伦春民族的《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民族的《罕日切舞》、达斡尔族的《鲁日格勒》等等。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摹拟性特征,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的手段和方法去抒发舞者的感情,质朴无华、简洁自然,是对游猎生活的最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5):12-16
"楚风湘韵"赴台湾专场演出,集纳了湘西苗族鼓舞、靖州苗族歌鼟、湘西土家族打溜子、洞口瑶族舞蹈、通道侗族芦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湖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个性鲜明、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风貌,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4):42-43
遗产发现地:湘西十家族苗族自治州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土家语称为“帕帕格次”或“拨普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  相似文献   

18.
正绺巾舞起源于远古时代,为湘西苗族举行椎牛、接龙、还傩愿等祭祀活动时苗法师跳的舞蹈。流传于湘西花垣、凤凰、吉首等苗族聚居区。作舞时,苗法师身穿红色法袍,头戴法帽,左手持法器——绺巾,右手握师公刀,先祭拜神灵祖先,然后随锣鼓起舞,其动作有"三拜""撒梅花""拜五云""拜将""飞巾""扬尘"等动作,舞姿庄重有力,柔中有刚。舞蹈功能是压邪、镇恶、灭害、除灾、谢神、还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