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经济学界在一九五六年就展开了争论。“经济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首先发表了江诗永先生的论文——“论商业利润与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他的论点是:第一、纯粹流通费用中的不变资本部分,能提高商品的名义价值从价格中得到补偿;第二、纯粹流通费用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商人垫支的工资)不能提高商品价格,只能从剩余价值中得到补偿。根据他的这两个论点所得出来的在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率形成时的平均利润率公式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 C V S=C'这一公式引伸出来三个比率,即资本有机构成 C/V,剩余价值率S/V 和利润率 S/(C V),然后他从这三个比率演绎出利润率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下降的理论。在这里发生三个问题:(一)技术进步是否一定意味着不变资本较可变资本增加得快;(二)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剩余价值率是否仍保持不变;(三)如果剩余价值率长期保持不变,那末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引起的生产巨大发展,大部分利益必定是工人阶级享有了,这岂不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理论相矛盾吗?作者认为,1849~1939年美国制造业的统计资料不能证明马克思的利润率长期下降趋势规律。这种情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马克思的公式不能概括和反映生产技术的强大发展和非生产费用的不断增长。如果把传统的公式加以修正,使其能够表现这些情况,则规律所要求的发展趋势就会重新出现了。关于第三个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从来不曾提出无产阶级长期贫困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德国修正主义者强加给他的,马克思的虔诚信徒也把他从来不曾表述过的东西作为他的理论。但是,主张无产阶级长期贫困化等于否定技术进步会增加每人-时的产量,从而增加每小时的工资,同时也否定工人们可以通过工会的强大力量来提高工资。然而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正确性恰在于大众消费的增加,而非他们所臆断的无产阶级长期贫困化。  相似文献   

3.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14,(4):96-104
马克思从"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导出w2=v+m,"斯密教条"w=v+m等价w2=v+m,示意总收入和生活资料总量平衡。马克思w=c+v+m公式在连续投入生产资料c和活劳动v+m并产出产品w时,所反映的正是再生产。收入和再生产涉及资本现象,收入等于工资加利润(预付可变资本加余额可变资本),再生产与生产资本的循环相关联。要关注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以及它的增长要同步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形成价格"要求供求均衡,引出重新思考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又涉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收入相对变动、工资和利润相对变动等几个问题。在这里应当注意两点:"平均利润率形成生产价格"与"市场形成价格"的理论联系实际;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平衡等同经济总量平衡的平衡对象认定。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课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定义为:“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不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可变资本。”在其它的教科书中,也有类似的定义。以上定义是说,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是指那个到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可变资本就是到市场上购买劳动力的货币资本。这些到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和购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资源税是第二步利改税以后开征的新税种。根据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规定,纳税人根据应税产品的销售收入利润率(以下简称销售利润率),按照下列超率累进税率计算缴纳资源税:销售利润率为12%和12%以下的,不缴纳资源税;销售利润率超过12%至20%的部分,按销售利润率每增加1%,税率增加0.5%,累进计算;销售利润率超过20%至25%的部分,按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供应链的出现对于目前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生存和发展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对于其效果本文以模型分析的方法 ,从成本分析出发 ,研究供应链的采用对其节点的效益 --以其对利润率的贡献率为指标。在分析过程中 ,产生了一些重要结论 :(1)库存比重越大 ,效益越明显 ;(2 )行业利润率越低 ,效益越明显 (3 )越接近用户 ,效益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在列出剩余价值率的公式m’=m/v时,都这样规定: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至于v和m所表示的,是一个资本家使用一个劳动力所付出的可变资本与这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是一个资本家为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所付出的可变资本与这全部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则没有说。不过,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315页说过:“一个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是这个资本家同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的价值总和的货币表现。”因此,一般政治经济学著作在谈到m’=m/v时都不言自明地按照这个意义来看待v,并相应地按资本家使用的全部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最明显的特点,其成因值得认真探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马克思的理论对经济危机与利润率下降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构建经济增长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或剩余价值率)、储蓄率、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发现,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利润率呈现正相关关系。构建三个利润率指标,分析1998—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发现2007年以后资本有机构成的快速上升和剩余价值率的相对下降,导致利润率的快速下降,而且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因此可以断定利润率下降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辽宁和重庆两地经济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揭示,在2010年之后出现一高一低分化的结果是两者利润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内在差异导致的。资本的破坏能够降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进而能使经济增长率得以恢复。以何种方式进行资本破坏,是主动破坏还是被动破坏,这是中国供给侧改革可以参考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9.
去年,柳州市在实行“利改税”的试点中,对部分产品销售利润率较高的企业试行了征收收入调节税,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各企业间因价格、自然资源、技术装备、地理交通环境和生产结构等客观条件所形成的级差收入,缩小它们之间的利润差距,使各企业能在基本相同的水平上开展竞争。征收调节税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各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来确定调节税率,凡月利润率超过15%(不包括15%,这是财政部根据77—79年全国工交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出的平均数),每超过1%征收0.6%的收入调节税,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商品加工全过程的价值分析公式并运用这一公式,对社会总产值的价值组成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社会总资本由社会总固定资本和社会总可变资本组成,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只能用社会总固定资本与社会总可变资本的比例来衡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利润平均化和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的理论具有普遍价值 ,尤其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发挥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 ,充分展开对投资场所的竞争 ,只有如此 ,才能根本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依托这一规律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包括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 ,并努力创造这一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商品加工全过程的价值分析公式并运用这一公式,对社会总产值的价值组成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社会总资本由社会总固定资本和社会总可变资本组成,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只能用社会总固定资本与社会总可变资本的比例来衡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时,把第Ⅱ部类分成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消费资料两个分部类,并分析了两个分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各分部类内部以及两个分部类之间如何实现的条件。与此相适应,对2000Ⅱc和2000Ⅰ(v m)也作了相应的分割,指出:在2000Ⅱc中“有1600用来交换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有400用来交换奢侈品的生产资料。”①在2000Ⅰ(v m)中,“(800v 800m)Ⅰ作为a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1600;(200v 200m)Ⅰ作为b的奢侈品的生产资料=400。”②但马克思没有进一步具体分析分割后的Ⅰ(v m)和Ⅱc如何实现,因为这和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一样的。马克思在分析Ⅱa400m的1/4和Ⅱb100v的实现条件时指出:“(这同样适用于第Ⅰ部类劳动力的出卖;因为和Ⅰ(v m)交  相似文献   

14.
碳金融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大力开展碳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碳金融战略的实施,高碳排放企业信贷风险显著提升。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对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而不良贷款率作为反映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会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且二者(不良贷款率与资产利润率)呈反方向关系。因此,文章立足于碳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从理论层面分析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的具体影响,并且利用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对资产利润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资产利润率之间呈反方向关系的结论,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围绕大力开展碳金融业务的视角,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以此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与低碳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利润率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阐述的内容.国内外学者从诸多角度切入,对该规律进行研究,既有正面角度的深化分析,比如对规律内在影响因素的探究;也有从反面角度提出质疑,如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利润率呈上升态势而非下降;还有一些学者对规律的适用范围提出质疑,认为这一规律仅适用于特定时期,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文章通过对诸多学者观点的探究,进一步明确,规律始终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比起效用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之一。然而,劳动价值论仍是不完善的,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解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量变动的历史趋势不符;作为价值创造重要条件的生产资料,其所有者应无偿提供生产资料的条件假设与实际不符;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局限性,这些是我们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需加以深化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1965年5月8~9日,日本经济理论学会在庆应义塾大学召开了第12次大会。第一天上午,自由论题有两个报告,下午分三个分组会议,也各有两个报告。第二天,在“论社会主义经济”的共同论题下,上午有山内一男的报告,下午有冈稔的报告。第一天〔自由论题〕:主持会议者野口祜(庆应大学)1.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逻辑安部一成(山口大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价值、资本的认识有很大区别。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应当建立“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的财富观。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非生产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用“增值资本”和“转值资本”代替“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资本。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动态:1975—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润率是影响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采用将利润率分解成利润份额、产能利用率和产能资本比三个变量的方法,对1975—2008年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近30年来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基本停滞;这段时期利润率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利润份额的变化;利润份额的显著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产能利用率的变动,其背后原因是生产和非生产工人的劳动小时和报酬比例的变化;广大工人的实际分配地位并未改善;利润率动态变化的背景是美国资本主义劳动过程近30年来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0.
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决定了其运行规律主要包括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平衡利润率规律、经济周期规律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我们驾御市场经济,赢得市场主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首要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体系的核心。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某产品供不应求时,又可适当提高它的价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