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民营企业家慈善行为的管理学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国外企业慈善行为策略研究的新进展,分别从企业家个人行为动机和企业行为动机两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于慈善行为的动机研究的观点与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企业在社会慈善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慈善行为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政治目的三个方面的动机,但当前我国企业慈善意识不足,企业慈善行为的组织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激励制度不健全,需要企业、政府、公益机构多方协作,通过转变企业自身观念、强化企业慈善战略管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利用媒体资源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慈善文化等措施鼓励引导企业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3.
慈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引入慈善理论的基础上,仿效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激励措施,最后根据上述模型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慈善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立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5-11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了慈善行为最大化的问题。在进行简单的学术回顾之后,给出了慈善行为的操作性定义,讨论了慈善行为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在经济分析中,首先,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分析的单位是个人,说明了经济分析的内容,指出了经济分析所遇到的挑战;接着,详尽地讨论了采取转移财富的方法不能增加社会总福利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怎样使慈善行为最大化,并提出了五条对策,即鼓励个人致富、使捐献主体的效用最大化、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改善慈善基金的运作和政府应尽量退出慈善市场。 相似文献
5.
6.
企业慈善捐赠是我国慈善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力要素主要包括:目的理性下的企业自身战略发展动力,合法性下的外部生存环境动力,价值理性下的社会责任动力.这三个动力要素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遵循公益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利益兼容原则.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动力机制的构建:培育企业慈善文化、完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以促进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刘新玲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4):81-85
个体慈善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与外在的社会条件、宗教文化传统、现行制度和环境氛围有关,还受制于个人的经济状况、道德层次和价值追求。研究个体慈善行为的基础,旨在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9.
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市场拓展和社会渗透进一步加强,企业慈善行为日益成为企业开拓社会空间的重要策略.文章基于对跨国公司慈善实践的分析和企业慈善行为-绩效矩阵的构建,提出中国企业慈善行为的选择应该更多兼容企业的经济绩效,实行战略性慈善行为,实现在行为矩阵中由Ⅰ→Ⅲ→Ⅳ转化. 相似文献
10.
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6):33-37
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有不可否认的差距。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与这一结果有深层次关系。首先,儒家仁爱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也使中国人的善良具有自身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使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固化在特定的框架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其次,中国宗教伦理对慈善意识的影响相对弱化;再次,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塑造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特定环境下对社会主义伦理的某些"时代性"注释和偏解,也使人们对当代慈善意识产生某些意识错位。 相似文献
11.
从"权利"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夏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1):46-49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间存在结构上的巨大变迁,表现为从"主体--客体"结构到"主体--权利--客体"结构的变化.权利概念虽然在构建德国民法体系时起到了核心作用,但德国民法典采纳的权利主导模式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法律考虑的社会因素日益增多的情形下,一味地以权利归属的界定来调整社会关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法典化是一种法律控制技术,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人的行为,以符合一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梦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11(1)
:LSP(专门用途语言)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属于交际语言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LSP测试的特点是需求分析、专业针对性、真实性、行业评分标准.以澳大利亚日语导游测试的设计过程为例,说明LSP测试的设计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梦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1-144
LSP(专门用途语言)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属于交际语言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LSP测试的特点是需求分析、专业针对性、真实性、行业评分标准。以澳大利亚日语导游测试的设计过程为例,说明LSP测试的设计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田仁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11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提出“虚假需要”以勾勒现代发达社会生存方式的解构.这种解构导致生产、生活、消费、闲暇、话语等领域新的异化.与马克思从经济上分析不同,马尔库塞从意识形态切入,剖析了其中的问题:主体消融于客体;社会在异化和操控中解构;财富和劳动日趋分离;人的存在之无根基状态和乌托邦期望.无疑,这种分析不仅开启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对于当下人的生存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62-667
基于9个省份551户农户对互联网信息需求认知的调查数据,建立Dematel系统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信息对于农户互联网采纳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农户互联网采纳是一个复杂的影响作用过程,生产技术、市场供求、农业新闻3类信息是结果性因素,对互联网采纳具有直接影响作用;气象灾害、生产资料和价格波动3类信息是过程性因素,间接影响互联网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16.
园林设计中忽视游人行为需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50-53
从游人行为需求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当前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通过例证和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阐述和寻求完善设计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牟晓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5):8-13
物质和生态诉求是生产力发展价值的基本诉求,二者有机统一。物质文化需要突出生产力发展价值的物质诉求,其在客观上存在着物质与生态诉求发展失衡,生态诉求彰显不足的困境。美好生活需要既强调物质诉求,也更加凸显生产力发展价值的生态诉求。这种变化,既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党深刻理解美好生活需要内在逻辑以及呼应人民现实生态吁求的结果。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出生产力发展价值诉求从突出物质向凸显生态的发展趋势。这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为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遵循新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18.
何永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Z1):130-135
文章基于南京冠生园由于出售用陈馅制造的月饼这一欺骗行为导致其由盛转衰至破产这一案例,指出传统企业理论由于建立在以"经济人"假设基础上,没有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的不足.重新建立起将信誉作为内生变量的企业行为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原案例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得出了内、外部信誉机制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未来重庆将成为“水库城市”的实际出发 ,重庆要从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扩大内需 :发展绿色经济 ,扩大绿色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发展型、精神型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增益型、服务型产品消费需求 ;扩大技术型、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产品消费需求 ;发展资本市场 ,创新金融产品 ,扩大金融型产品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