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思想的近代转型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嘉道经世思想家提出的社会改革思想及其方案,是对"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一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否定,不仅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意义,而且"对于鸦片战争后一切谋求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思想家来说,尤其是对于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来说,是起了极为重要的启蒙作用的"。其次,嘉道经世思想家的"开眼看世界",在客观上是对"华夏中心"观和"华尊夷卑"观的否定,有利于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虚骄自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和近代世界意识的形成。再次,嘉道经世思想家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既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或"夷夏大防"的观念对人们的桎梏,开启了晚清学习西方的新潮流;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的轻视科技的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民主宪政是由地方和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发展而来的。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是宪政中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晚清在内忧外患之时实行地方自治有力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宪政的先河,对中国民主宪政的萌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幕府形态,晚清幕府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千古未有变局的时候出现的。它经历过从确立到发展的变化过程,逐渐完善了其制度特征,并深刻影响着晚清政局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晚清幕府造就人才、振兴文教、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客观地促成清王朝的灭亡,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晚清幕府的特定性质,也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被迫打开国门但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国的早期近代化,首先开始于国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走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前列,新式军队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象征,军队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而军队的强大与觉醒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因此,研究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及影响,能使我们了解军队在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作为文化的人格化代表和文化的创造、传播者的晚清知识分子,在晚清的文化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他们的文化份值观念、文化心态和文化角色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蜕变过程,由传统型的士大夫转变为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从而推动了近代文化与近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论晚清洋务思想家的近代外交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西交往的日益频繁,洋务思想家的外交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通过对主权观念的认识、对使节制度的建言、对交涉之道的探讨以及对国际外交准则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外交理论,由此形成了他们的近代外交观,并推动着晚清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云南因遭受英法直接侵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突出,边防紧要性不断彰显。云南顺势而应,力图借以练军、办学、强军等手段,在边防转型和御敌抗争间寻求强省固边之策。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为即将出版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丛书的解说.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只有了解这千古一大变局的各个层面,对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上海至欧洲海底电报线的修通,催生了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近代报刊的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推动近代中文报纸发行号外,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和新闻业务水平。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电报减价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业迈入新闻电讯时代。晚清电报的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1.
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民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它揭开了中国民法近代化的序幕。本文主要对晚清民法改革的背景、《大清民律草案》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12.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于1901-1911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史称"清末新政"。这些改革措施也涉及到了体育领域。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时期国民体育意识的变化,认为现代国民体育意识由此开始兴起,体育成为国民的责任之一,体育事务也成为国民关心的国家事务,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13.
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激烈转折变动的时期 ,也是中国方志学由乾嘉之际初创至民国时期系统的方志学体系形成的过渡时期。晚清时期方志编修出现了一些超越前轨的现象 ,修志观念、志书的内容类目发生变化 ,科学性有所增强 ;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化了某些方面的研究 ,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晚清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4.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的贡献作案例研究,分析新地学的兴起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代税课局开启了地方局务机构的设立,清代中前期地方局以军需 、善后 、慈善等为主,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事务繁重,地方局数量骤增,广泛出现于各类地方治理领域.晚清各地局的背景复杂 、种类繁多 、范围广泛 、形式多样 、技术性强 、作用突出 、影响深远.晚清地方局根据职能与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清末民初地方机构史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法制改革,清末的法制改革促使中国的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奠定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帝制时代,文庙以庙学合一的方式,既被官绅用来宣扬政治意识、社会伦理,又被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体现着皇权治统、士人道统与诗书学统的融合。在这种精英性活动以外,文庙亦搭建了民间社会的种种场域。清末新政以来,随着各种社会改革事业的推进,文庙也遭遇着制度变革与近代思潮的冲击,由此而萌发出其转型的契机,成为民国之后文庙种种改革事业的先声。但在种种变迁的背后,文庙因其所象征的儒家人文价值,亦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士民心中保有着一份持久不灭的尊严感。  相似文献   

18.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端方与清末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官员 ,赴欧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 ,具有革新思想。他对清末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在任地方督抚期间 ,他大力兴办新式学校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