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桂铨同志在《李清照儿子徙居泉州》(见本刊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李清照有子,且其子徙居泉州。此说大有商榷余地。官文立论据于道光《福建通志》卷193《宋侨寓传》中的如下一段话: 建炎南渡,存诚以徽猷阁帅广东,与思诚俱行,秩满,以泉南俗淳,乃自羊城抵泉,家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针对苏颂的籍贯、移知江宁县的时间、葬父和徙居润州丹阳的说法、以及二次结婚的年代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对有关苏颂亲属问题的史料作了一番钩沉考订工作,纠正了现有研究中的一些错误。本文原附有苏颂亲属表3张,因篇幅关系,兹从略。  相似文献   

3.
福建华侨旅居海外,历史悠久,人数众多,主要集中于东南亚一带."菲律宾华侨,闽籍竟占十分之九以上."他们绝大部分来自晋江、南安、永春、惠安、同安、安溪、漳州以及厦门一带,尤以晋江人最多,"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因此华侨旅居菲律宾的历史,主要是福建人民旅居菲律宾的历史.一、福建人民旅菲的悠久历史福建人民到菲律宾始于何时,史无明确的记载.但是到了宋元时代,福建人民与菲律宾人民的密切关系史籍的记载就不断出现.如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记载的麻逸国,就是今吕宋岛南部的棉兰佬.  相似文献   

4.
苏颂别字子容,宋代福建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市)人,因父亲苏绅葬在润州丹阳,故迁居丹阳。他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六朝,享年八十二岁。苏颂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举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做地方副弍,后来内调做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连续9年之久。他博览秘阁所藏书籍,自有文字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图纬、律吕、星宿、算法、山经、本草、训故文字之学,造诣俱深。他任官职,时在地方,时在中央,反复变动。先后任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南京留守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在八闺境内有32个少数民族,共31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2593万的1.2%,分布在全省67个县(市)。其中: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5个民族的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5%,其余27个民族人口不多。福建省回族人口6.4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0.7%。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邵武、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平潭、同安、甫田等县(市)。大部分居住在沿海农村乡镇,部分散居在城市,少数居住于偏僻山区。一、福建回族渊源福建偏处东海之滨,有24个县(市)面临东海和南海,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沿海北自福鼎南至诏安,海岸线曲折长达3 324公里,相当于我国海岸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沿岸江河入口处,形成许多天然良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苏颂,(公元1020年-1101年),字子容,北宋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人.他与王安石同登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颂为人正直,为官五十余年,遵守法规,不为奸污.宋神宗时领导一个科技班子,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首创世界上第一座天文授时仪器"水运仪象台",编著驰名后世的《本草图经》、《新仪象  相似文献   

7.
晋江     
晋江,福建南部主要河流,上游有东、西两溪,西溪为干流。发源于戴云山脉,干流长182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两溪汇于南安双溪口,至晋江县入海。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中国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相似文献   

8.
方伯谦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死于1894年9月24日,这是铁的事实。但是,关于他的生年却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探讨。 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说:“方伯谦(?—1894)福建人。字益堂……”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辞典》说:“方伯谦(?—1894),字益堂,福建人……”都不知道方伯谦的生年,籍贯也不具体。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甲午中日战争人物传》中有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传》说:“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不知何据。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中“方伯谦”条可能根据戚其章先生的意见,写道:“方伯谦(1852——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益堂……”生年和籍贯都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9.
“周程授受”是理学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理学发展史必须明析的重要问题。程大中系河南洛阳人。宋宝元年间,调任赣州府兴国县令,后又调任南安府通判。其二子颢、颐跟随左右。在南安期间,适理学开创者周敦颐亦在南安任司理,二程子即拜周子为师;周子手授《太极图说》和《通书》,并授其理学精要。二程子终成一代理学大师。“三程”在赣南的过化,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这位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在维护祖国统一、开发祖国海疆中的伟绩,已永载史册.今天,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思亲人、盼统一的时候,重温这段历史,可以共叙民族情怀."江洋大盗"的开拓精神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南安县人,18岁渡海到日本,以卖鞋为生,娶日本女子为妻,生郑成功.当时,日本是德川幕府统治,政治腐败.中国留日少年颜思齐、郑芝龙等28人,结为盟好,  相似文献   

11.
苏颂,字子容。生于宋真宗天僖四年(1020),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润州丹阳。苏颂历仕五朝,官至宰相,凡所任职,皆有建树,贡献卓著。他创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把时钟机械和观测用浑仪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因此可以说,他比罗伯特·胡克先行了六个世纪,比方和斐先行了七个半世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二册)苏颂还绘制了我国最早的机械工程图纸《新仪象法要》,撰写了《本草图经》等著名医药著作,其科技贡献,不仅我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世界各国亦赞叹颔首,在中国和世界科技史册上,都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李光地被陈梦雷诬告,又经名家全祖望、章炳麟等人不公正的评价而坏名。全祖望在《鲒琦亭集》中说:李光地“初年则卖友,中年则夺情,暮年则居然以外妇之子来归,足称三案。”章炳麟在《言》中说:李光地“习业因时转移……傅会得人主意”。现今之清史研究者仍然未能突破全、章的偏见,使其至今仍蒙受不白之冤,故特撰本文为其翻案。李光地的荣,非卖友亦非善伺人主意而来,而是来源于他的历史功绩。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避。十二年,乞省亲归安溪。十三年,耿精忠反,郑经据泉州,李光地拒绝他们的招聘。十四年,上  相似文献   

13.
海盐是唐宋以后福建重要的生产项目。据《文献通考》卷十五《征榷考》载,唐时福建有长溪、连江、侯官、长乐、晋江、南安六县产盐,封建政府在侯官设置盐监进行统筹管理。到宋代,闽盐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六大海盐产区之一。这个勃兴的生产领域,不但成为支撑地方财政的主要财源,而且对福建政治、社会以至整个地域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闽南三角地区,位于福建省沿海南部,是我国闽粤“黄金海岸”的中心地带。它以厦门经济特区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两市及惠安、晋江、南安、安溪、同安、长泰、龙海、东山、永春等16个县,面积为2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总人口约95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这个地区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是我国三大侨乡之一,商品经济历来比较发达,堪称福建省的富饶地带,同时是全国开放最早地区之一,对外经济贸易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5.
僧一行(张遂)是我国唐代卓越的天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河北省巨鹿县人。这一说见1965年版《辞海》和1979年版《辞海》。《辞海》“一行”条下解释说:“唐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巨鹿(令属河北)人。”二、山东省昌乐县人。此说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四册(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一版)。该书选编《旧唐书·一行传》:“僧一行,姓张氏,先名遂,魏州昌乐人。”编者在注释中称:“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领十县。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三、河南省南乐县人。这一说见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一行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拙作《河南古代科学家》(河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出版)亦持此说。  相似文献   

16.
苏颂,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今年是他《水运仪》创始九百周年。哲宗在位时,曾在中央政府任职多达七年之久。他所从事于社会的和政治的活动,主要在北宋王朝的后半期。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动了宋廷。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革新变法与反对革新变法的斗争异常尖锐。在这场严重的政治斗争中,苏颂的政治态度究竟如何呢?它是研究苏颂的学者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拙著《民国老校长》和《民国教育家》问世以后,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对我说:"你能不能写一本《民国科学家》呢?"最初听到这个建议,我委婉地拒绝了她的好意。之所以如此,大抵有三个理由:首先,民国科学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研究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要想对他们的工作和人生进行一番梳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其次,我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后来虽然  相似文献   

18.
妈祖姓林名默,是五代闽都巡检林愿的第六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于湄屿峰上羽化。传说林默死后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镇海护航,不断显圣保佑人民,故福建、广东渡海到台湾的船户和商民,往往捧妈祖像同行,视为航海保护神。传至台湾后,又为台湾各阶层人民所崇拜,成为有祈必应的万能女神。一、台湾妈祖来自福建妈祖在福建,台湾是天上圣母的俗称。在台湾的泉州、漳州,客家移民地区所崇拜的妈祖,因来源不同,称谓亦异。如由湄州祖庙分来的称“湄州妈”,由同安分来的为“银同妈”,而由泉州府晋江县分来的则称  相似文献   

19.
陈垣《萨都刺疑年录》说:“萨都刺为元朝著名回回诗人,有《雁门集》传世。萨都刺虽有大名,但《元史》无传,《元诗选》、《元史类编》、《元书》、《新元史》虽各为补传,而碑铭墓碣挽词之属,至今尚未发现。”然《四库全书总目》谓萨“实蒙古人”。与萨同时之孔齐《至正直记》亦言:“京口萨都刺……本朱氏子,胃为西域回回人。”柯绍惫《新元史》本传谓萨为“答失蛮氏,后徙居河间,本朱氏子。”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谓萨为“蒙古人,其祖萨拉布哈,父傲拉齐,以世勋镇云代,遂居雁门。一说本朱氏子,后阿鲁赤养为己子。”王叔磐等《元  相似文献   

20.
《福建论坛》1984年第5期刊《郑振铎与<古今杂剧>》(下简称《郑与剧》),主要根据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附录《跋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而编写的。但出现了几处错误: 一、脉望馆是赵琦美的藏书斋名,《古今杂剧》是赵琦美于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搜集的。《郑与剧》说:“脉望馆主人赵用贤”与其子赵琦美搜集的。不对。赵用贤著有《赵定字书目》(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本),与《古今杂剧》无涉。又说:赵琦美“借书缮写,字作宋体,朱黄校雠。”这是误解郑《跋》中说的“(《古今杂剧》),刻本有写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