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行过井田制的土地制度研究井田制问题,首先得从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行过“井田制”的土地制度问题谈起。这是研究孟子井田思想实质的前提。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实行过名叫“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的研究者认为,井田制在“古史中无明确记载”,“孟轲就是提出井田说的第一人”,“就连孔丘这个奴隶制复辟狂,也从无一语涉及井田”,“这完全证明井田制是孟轲头脑里的虚构”(严北溟《论孟轲的阶级属性》,《中国哲学史文集》140,14l页)。但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孟子被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在孟子的思想里十分重民,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把“民”看成是仁政的根本,他的仁政、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国政府努力的重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政府执政六年来更被誉为“惠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仁政”,以缓和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非常“重视人民生存的权利”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因此,“民”成了《孟子》一书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孟子》里,称代“民”的词就比其他书多得多,据统计约有二十个。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政治思想,以仁政为其核心。如果说,孔子所创立的“仁”的学说,与政治还没有明显联系的话,那么,孟子之儒,则不但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把它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放到极为显著的地位。孟子说过:“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均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引孟子文只注明篇名。)看来,要认识孟子,就必须认识孟子的仁政观。本文打算就其具体内容及其意义,谈一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井田制度的存在,當無問題 胡适“井田辨”的批判文化买办胡適曾在其所著“井田辨”中毫无根据地做了一个假設的大前提,一再否认井田制度的存在。他說: “井田的均产制乃是战国时代的烏托邦。战国以前从來沒有人提及古代的井田制。孟子也只能說‘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这是烏托邦。”他为了从材料上推翻井田制,并且把凡是可以論証井田制度的文献材料,都一一加以否定說: “周礼是偽书固不可信。王制是汉朝博士造的,自然曾受了孟子以后的井田論的  相似文献   

6.
孟子为实现他的仁政、王道的社会理想去游说诸侯,伴随着他的游历过程,孟子不断地对其所主张的仁政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性善论是孟子为了支持他的政治主张所做的人性论的创新,和性善论相结合也是他的仁政理论最后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仁政论”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仁政思想的极好概括。“仁政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是孔子的“仁”学,“仁政论”是对孔子的“仁”学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仁政思想中包含了极浓的民本主义色彩。本文从它的心理依据、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教育基础等方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进行剖析。孟子仁政思想的评价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好些人对孟子统一天下的政治思想的认识欠准确,尤其是笼统地说孟子“反对兼并战争”的观点是欠妥的。本文认为,孟子统一天下的政治思想应是:主张法先王,强调行仁政,在推行仁政达到“人和”的基本上、然后才能进行兼并战争;反对暴政、反对实行暴政的国君发动的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非正义的兼并战争。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孟子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和孟子个人的社会地位及思想倾向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这些因素中,经济因素既是孟子仁政思想形成的动因,又是孟子仁政思想所探讨的基本内容。孟子以“仁政”为核心,形成和展开了他的农本思想、富民思想和商业经济思想。孟子仁政思想的两面性较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经济思想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今天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孔子,“仁”在孟子学说中被降格。“仁”乃人心,由“心”推出“性”,由“性”乃事天,这是孟子的天人关系。孟子又以人性为出发点,认为“仁政”实乃“心政”。由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次序的理解失当,即便是主张土地、税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与当时的现实相距太远,孟子的“仁政”也只能是他心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在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在结构初探霍艳霞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把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思想,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说孟子思想是一个系统,那么他的仁政理论则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子系统。、系统论认为,系统与子系统之...  相似文献   

12.
释“方”     
阅读古籍,常遇到“方……里”或“方……”这种句子。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等等。 对“方”的注释,主要有三种。 一是认为方即平方,方某某里,即某某平方里。如:《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62年北京第一版)注:“即九千平方里……”《大学语文(修订本)》(华师大出版社83年6月第二版)注:“当时人认为天下的土地,方千里者九处(九洲),即九千平方里。”《先秦文学作品选》(吉林人民出版社80年4月第一版)注:“当时的学者阴阳家邹衍等,说中国有九洲,并假定中国有九千个平方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国井田制的有无、性质及实施方式等,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考辨,提出了如下观点:楚国确曾实行过井田制度。但是,楚国的井田制同西周的井田制有质的区别。前者是征收军赋时计算土地面积的标准单位,后者则是作为诸侯百官俸禄等级和课验直接耕种者勤惰的单位。也就是说,楚国的井田制是指在衍沃之地直接将田按“井”字划阶成小块以便于官方计征,对其他各类土地则把不同土地的质的差别,通过折算而转化为以“井”为标准单位的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仁政”思想是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基础,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建设、道德建设等各方面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不同,他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虽与我们今日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迥然不同,但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对我们仍有启发,值得借鉴。孔子是启发式教育方法的创始人,他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话,孟子也说过“有如时雨化之者”“引而不发,跃如也”。怎样启发引导,孔子没有详论。我们从孟子政治论辩的实践中可以找到好的答案。在答疑解难中运用启发式是孟子最擅长的,这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得生动、突出,其特点大体如下: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孟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善性,要君王实行仁政,而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派第二位领袖人物孟夫子的思想要比孔夫子思想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更为系统,更为进步,这已举世公认。本文所要揭示的是:孟子整个思想的内在联系,即以仁政学说为主体,以民本思想(哲学),性善论(伦理学)井田制(经济学)思想为其、三大理论文柱。同时以作者主观理性和客观历史相统一的尺度,参照或直接采用近人研究成果,对孟子思想的相对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局限性,给以尽可能中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奴隶制的忠实卫道士孔老二,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竭力宣扬什么“民德为厚”、“为政以德”。反革命两面派林彪,也大喊“德治”、“仁政”。两个骗子,一个腔调。其实,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从来也没有对劳动人民施行过“德治”、“仁政”。毛主席说:“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过去的一切统治阶级喜欢提倡这个东西,许多所谓圣人贤人也喜欢提倡这个东西,但是无论谁都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