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与对象国的本土学者进行交流所产生的文化间性,具有深刻的民族志寓意。文化间性在这里具体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本土人类学家的生命体验、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将是人们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能由民族志文本来呈现。其次,与本土人类学家的知识交流将在人们之间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并由此产生对于国际人类学话语权威的反思和解构,这构成了海外民族志的重要知识论背景。跨界研究将不再是"帝国人类学"所代表的把政治与知识上的优势强加给对方,而是意味着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意义。对于内部视角的重视,多视角的形成以及交流后产生的互文效果应当是构建世界人类学这一学科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饮食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饮食世界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实践证明,在饮食人类学研究中,民族志不失为一种好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丽水一回族餐厅的详细描述,探讨如何将民族志应用于饮食人类学:民族志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是通过多种资料而形成的,传统民族志资料收集方法依然是饮食民族志资料收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 ,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 ,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 ,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 ,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 ,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 ,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民族志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对我们有所帮助,民族志是我们研究的一种方法,他是独一无二的,是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它对于文化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见解。民族志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还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展示过程和结果。下面不如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5.
张原  兰婕 《民族学刊》2013,4(6):56-62,112-115
以民族志的方式,对地方层面的灾害场景和灾害感知进行完整呈现和系统转述,是人类学灾害研究的关键。《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一书基于特定灾害场景的系统考察,来呈现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的复杂互动过程,并就不同人类群体如何借助社会文化资源来认识和应对灾害的经验图景加以辨析,这代表了灾害人类学研究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就人类学研究程序而言,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属于民族志写作实践范畴。自人类学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民族志就是一种文学式的叙述,而不是科学的书写。不论是英美人类学还是法国人类学,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写作都是一种建构他者文化与自我文化的双重行为,因此民族志书写在本质上是文学的而不是科学的。文学转向本质上是对书写权威的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田野考察,也绝非提倡一种权威的叙述范式,而是强调人类学书写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旅行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述。人类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化主题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似乎忘记了与旅行的这种关系,旅行成了一个"失落的主题"。现代社会的移动属性将人类旅行文化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旅行文化的分析达到了历史的深度,民族志研究与旅行所建立起的学科关系促使人类学对旅行文化这一表述范式进行反思。旅游人类学正是在继承传统民族志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移动属性,结合大规模群众旅游所进行的针对性研究。本文试图就旅行文化这一表述范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民族考古学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对民族考古学的定义、理论及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认为民族考古学的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并运用民族志资料,采用类比和验证方法,构建某一特定地区由考古学文化所展现的具体群体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民族考古学产生的理论前提是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新进化论。  相似文献   

9.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暴发以来,迅速蔓延,已酿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作为以人类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人类学无可回避地承担着研究流行病和关怀受疫情影响的弱势群体的职责。通过讨论疾病与社会文化、防控与社会文化以及不同群体在疫情暴发中的遭遇及其社会文化解释这三个维度,叙述、分析与反思疫情所表征的社会文化,并认为民族志方法、跨学科合作方法、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是人类学研究重大疫情的重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绘文化>是一本反思性的艺术人类学民族志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民族志书写这三个方面,思考此书对当前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马库斯的多点民族志(合作人类学)是回应宏大政治经济进程的方法而出现。然而它景况不佳,一直到1995年才正式确立了多点民族志以合作为核心的方法论。此后马库斯致力于多点民族志的方法论的成熟表述。追踪这一方法论的变化轨迹至少发现有两条道路伴随着多点民族志的发展:其一是多点民族志从方法论向元方法的演进;其二是多点民族志的定位变化,经历了审美贬低、审美否定再到审美回归的变化。多点民族志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写文化三十年来美国人类学的学科转向与理论动向,这三十多年贯穿始终的是写文化的创始者们孜孜不倦地否定自我、面向当下的实验精神。  相似文献   

12.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参与观察、主位解释法、文化相对主义论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宗教民族志研究中个人与集体、观念与行为并重的立体型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4.
周大鸣  肖明远 《民族研究》2022,(2):82-93+140-141
传统人类学研究习惯针对现存的“简单原始”的部落社会进行研究。随着人类学的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对于复杂文明的研究,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学研究如何继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人类学在复杂社会研究中诞生了一些重要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既有西方人类学方法运用于中国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又有基于中国传统研究理路进行的方法创新,还有数字时代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的新探讨。以历史人类学、多点民族志、快速评估法、互联网人类学为代表的研究方法,体现了复杂社会研究中人类学方法的新进展,有力回应了人类学田野方法能否胜任复杂社会研究这一问题的诸多质疑,促进了人类学与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时代要求的互相适应。人类学对于复杂社会的研究是完全可能、可行与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老字号品牌不仅是一个地区商贸的见证者,还是人文历史的传承载体。从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入手来探讨研究老字号品牌的价值和管理问题,特别是对餐饮这一与人类活动和社群文化紧密相关的行业老字号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选取五家汕头老字号餐饮品牌店,采用民族志中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形式获取原始资料。然后依据修正后的大卫?艾克(David Aaker)战略品牌流程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汕头老字号餐饮品牌店的四大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6.
艺术人类学等多样化的实验民族志丰富了中国的写文化思潮的表现形式,反思性主体作为变量加入到田野关系中,加剧了对民族志权威的破坏作用,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论基础。然而写文化思潮之于中国人类学跨文化互动实践的推动作用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反而表现出村民日志与艺术人类学相互区隔,边界通过民族志权威退居幕后的方式再生产出来。其结果是失去了在合作维度上的实验民族志创造。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逝世35周年的祭辰。这位在人类学理论与民族志写作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的女学者,也是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实践先驱与学术奠基者1936—1939年,米德与人类学家格里高利·贝特森在巴厘岛进行田野考察,以拍摄电影和照片的方式,从事当地文化资料的搜集工作,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美人类学界最为重要的一次影像民族志实验。在20世纪60—70年代,米德更成为人类学的新分支学科——视觉人类学的倡导者与助产士,她撰写的论文《文字学科中的视觉人类学》是该学科在创建之初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一篇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18.
何谓民族志?近来,学界不断有人讨论。比如,张小军主张用"文化志"代替民族志,王铭铭提出用"一种广义人文关系学"去理解民族志。但本文暗含的观念是:民族志不再是单纯地、客观地观察与呈现,而是观察者自身携带的文化观念与被观察对象互动或互构的产物。本文在传统文类划分上,属于文学类的旅行日志,而按照庄孔韶的理解又归属"不浪费的人类学"。因而,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种新民族志来阅读。  相似文献   

19.
马林诺夫斯基倡导将科学规范的田野调查与人类学结合,开创了科学人类学的民族志。其后,基于主体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立场,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人类学追寻的是一个理想世界的构型,以格尔茨为主的解释人类学追寻的是事实的阐释,以拉比诺为先行者的后现代人类学追寻的是在本文化与异文化之间穿梭的主体"自我"的存在,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方向对民族志进行反思与发展,从"主体"建构的角度看都可称为"主体民族志"。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本期出刊之际正当夏日炎炎,一如我们这份对学术讨论的热情。一个学科的活力与开放,体现在学术共同体对关键概念的反复定义与讨论,人类学对民族志的讨论与实践亦如此。人类学通过民族志来认知文化。本刊曾于2006年第3期刊发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分析了自发性、随意性和业余性的民族志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从反思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