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瑜破曹”说的偏颇崔吉学爆发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冬天的赤壁之战,是一场改变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力量对比,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大战役。曹操发动了战争,又以惨败而告结束。那么,击败曹操又当功归于谁呢?“周瑜破曹”──亦即周瑜击败曹操,这是历来盛...  相似文献   

2.
论刘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刘备刘琳三国人物中,最著名的自然是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以历史功绩而论,当以曹操为首,刘、葛、孙则很难分出高下。“诸葛大名垂宇宙”,正是这大名颇使刘备黯然失色,乃至成都的武侯祠喧宾夺主,反把昭烈庙挤在一隅。平心而言,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一是《隆中...  相似文献   

3.
辛文 《今日南国》2007,(4):56-57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夺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夺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也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有一段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问:“谁能当之?”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论者往往以此讥笑曹操过于自负,笔者则以为,三国时期曹操在历史上确实起过相当的作用,对此足以当之;而刘备则愧领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推动历史长河中的波澜,左右历史风云变幻的是曹操和诸葛亮。然而,“论英雄”之时,诸葛亮尚未出山,曹操还无法认识这位“卧龙先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人才问题是史学界多年来颇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蜀国人才缺乏的原因众说纷坛。其实,蜀缺乏人才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上的原因,即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政策上的失误;客观上的原因则是由三国鼎立前各种历史条件决定的。蜀缺乏人才主要原因决定于鼎立局面形成之前的客观因素,而蜀用人政策的失误是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人,任人为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这一用人政策,是曹魏统治集团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代,群雄奋起,孙权与曹操、刘备相比,在"天下打拼"中属于晚辈,但他继承父兄之基业,不负重托,不仅靠自己"打拼",还善于用人,国力逐步增长。在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他采取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后发制人以少胜多的军事方略,都取得了胜利。孙权不愧是一位务实的目标明确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曹操、刘备、曹丕相继去世后,孙权失去了竞争对手,虚骄之心日益滋长。他称帝后好大喜功,处理家事不当,造成公主干政,"二宫构争"的局面,成为国家纷乱的先兆。"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三国人物相貌及举止入手,通过刘备、关羽、孙权和曹操相貌的分析描述,再通过夏侯惇拔箭啖睛、曹操杀孔融、弥衡裸衣骂曹操的言行阐释,说明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描写的生动传神,作者笔锋功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7):22-25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虽然与诸葛亮有世仇,但他在《三国志·蜀书·邓芝传》中还是能客观地评价:“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手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当时的英雄远非曹刘二人。曹操论天下英雄时,诸葛亮还未出山;另外,曹操所论对象着重于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各方军阀,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刻划的曹操是篡汉的逆臣,“乱世的奸雄”,而刘备则是扶汉的真主,拨乱的雄杰。书中处处以“汉贼”垢骂曹操,以“帝胄”赞誉刘备,其封建正统史观昭然可见。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罗贯中认可《三国演义》(应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编次”“陈寿史传”的,理当按陈寿的三国正统史观进行创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的化身。他择主刘备,追随刘备征战疆场,与曹操、孙权相抗衡,完成了三国鼎立之伟业。对诸葛亮的道路选择,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评三国鼎足之三枭雄毛眉龄三国鼎足之三枭雄:曹操、刘备、孙权,其最大,也是最突出的共性是:鼎盛期之前──礼贤下士;鼎盛期之后──刚愎自用。他们都应验着李团给黄琼信中的告诫:“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关羽杀颜良报答曹操后便辞曹归刘,被后世誉为忠义之士。文章从儒家的忠义思想、刘备的待人和关羽的性格特点分析了关羽辞曹归刘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深为曹操所忌服。曹操曾从容地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四分五裂,天下生灵,肝脑涂地。刘备以一个匹夫之身,忧天下苍生之不幸,发愿“兴复汉室”,救民于倒悬。虽然他的理想半道夭折,未能实现统一的大志,但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几经危难,坚忍不拔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为结束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全面述评刘备一生的功过是非,仅对刘备为何半道崩殂,以及他建立蜀汉政权的历史贡献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动荡的三国是造人才的温床,曹操智囊团在此时形成,是由于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有才之人的依附和时代的要求,此后智囊团员之间相互配合,在矛盾中调和,他们能够采取各种方法维持自身的生存,并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的政策来促进智囊团个体与整体达到成功,巩固了曹操在三国中的一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风云变幻急骤,兵家挥戈四起。统一反统一的征战频繁,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场波澜牡阔的斗争中,涌现出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一批法家代表人物。作为刘备的丞相,帮助刘备打天下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诸葛亮,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今天,我们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诸葛亮的法家军事路线,对于批判卖国贼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对侵略战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三国英雄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所选用的三国英雄意象与当时的政治格局有密切关系。有受人重用的周瑜、诸葛亮,有用武之地的曹操、刘备、孙权,有湖海豪气的陈登。通过对这些三国英雄意象动态分析,完整了解宋人消沉、愤起、无奈、矛盾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治国务军措施很多,而其用人政策贯穿于其中,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诸葛亮用人之“得”诸葛亮一生,始终围绕“兴复汉室”政治目标的需要选才,其用人之得可概括为四点:(一)灵活的用人原则。主观上,刘备“总揽英雄...  相似文献   

19.
襄樊之战是三国前期蜀汉、曹魏之间发生的一场统一战争。战争前期,蜀汉进兵襄樊首战告捷;中后期曹魏与孙吴联兵发动反攻,扭转战局,迫使蜀汉退兵南返。襄樊守卫战的胜利,曹魏稳定了南方中部防线,东吴则全据荆州统一江南,蜀汉事业遭到巨大挫折。从此,魏、蜀、吴三国统治区域正式确定。它对于发展南、北经济,积蓄统一的物资基础,对于三国的形成、发展和统一,具有一定的感义。一、襄樊之战主要背景蜀汉势力的迅速发展。赤壁大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刘备乘机夺取了荆州长沙、武陵、桂阳和零陵四郡。不久,又“借荆州”掌握了南郡,有了立足之地,公元211年刘备起兵入川,消灭刘璋势力占据益州。公元219年刘备又打败曹军.兵定汉中,是年七月进位汉中王,上表于汉献帝,  相似文献   

20.
小灰灰 《可乐》2010,(11):38-39
新人向前冲 张小伍是个一根筋、傻乎乎,但挺能干的妞儿。在公司新员工拓展训练营中,她说她的职场偶像是三国时的刘备,因为刘备讲义气、不怕死。大伙爆笑,阮明却没笑。他想,如今的职场,谁能做到这两点,恐怕已是得道成仙的水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