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辑策划的独创性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必将贯穿策划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在选题策划、组稿策划、形象策划、营销策划、读者策划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作用,应当注意从提高编辑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培养编辑丰富的想象力、训练编辑的发散思维、鼓励编辑的直觉思维和塑造编辑创造性的人格等方面培育编辑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期刊的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编辑策划的内涵决定其重要性、科技期刊的性质决定了编辑的重要性两方面内容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策划的重要性.叙述了编辑策划的主要内容是选题策划、栏目策划和版面策划,指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策划的方略为提高编辑综合素养和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  相似文献   

3.
现代编辑思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现代社会的特点和编辑工作的性质 ,决定了现代编辑的思维特点是多维性、发散性、灵活性、严密性。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编辑必备和追求的思维 ,它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 ,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可或缺。直觉、灵感在选题、策划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要培养编辑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需克服迁移作用、定式、原型启发、功能固着、动机状态、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在知识丰富、情绪稳定、思维结构合理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思维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和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编辑的创造性劳动决定了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参与其中 ,从策划设计、选题组稿到修改加工、品牌包装 ,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直觉、灵感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在选题创意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要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编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基础 ,发掘潜思维能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试论图书编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创新就是编辑活动的实质,创新是一种职责,是编辑活动本质属性的表现,编辑工作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本文从选题策划创新、编辑选择创新、图书形式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图书编辑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编辑在学术类书籍编辑工作中的创造性功能主要体现在:选题的策划和组稿,书稿的筛选判断与分析比较,增删润色,加工审定等方面。笔者拟从编辑工作实践的角度,对编辑在学术书籍中的创造性功能,做一些初步探讨。一编辑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首先体现在选题的策划和组稿上。策划图书选题就是编辑依照出版宗旨以确定题目,或就某些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提出组稿计划,以此确定某一时期的出版方向的活动。这是一个编辑的最终成果有无新鲜活力的关键。选题的策划,充分体现着一个编辑的编辑思想,对学术类书稿选题的策划而言,编辑既要考虑它的学术…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编辑工作成功的关键。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织稿件及稿件加工整理等环节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离开创造性思维,只能生产出不合格的、落后于时代的产品,只能被市场抛弃。  相似文献   

8.
编辑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 ,是出版物和出版事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创造性思维是编辑思维的重要特征 ,贯穿实践工作的始终 ,从选题策划、稿件成果确认 ,到指导组织写作、审读指导修改及装帧设计等等 ,无不体现编辑的创新思维活动。编辑工作是一项以创新为主、技术性为辅从事精神生产的高级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旨在采用最合适的新闻表达方式,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果。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编辑策划是新闻策划的两大手段,二者犹如飞机的双翼,对办好一张报纸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主要探讨在网络化、全球化媒体竞争的大背景下,高校校报编辑强化新闻编辑策划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校报编辑策划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如何开拓思路打好编辑策划牌。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学报编辑的素质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报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学报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学报编辑素质主要包括:精品意识,跨学科思维的能力,道德自律意识,网络查新与学术维权意识,选题策划能力,信息素养,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字功底.编辑素质的优化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报编辑的继续教育;加强学报编辑自学意识;鼓励学报编辑从事科研和学术研究;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绩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和绩效来自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促进了产业集群企业集体联合创新 ,降低了创新的风险、成本 ,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网络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高速化和新产品乘数增加 ;网络结构保持了产业集群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网络结构使产业集群具有通畅的信息和知识流动渠道 ,并促进创新成果高速扩散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应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协调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从领导、组织、计划、载体、基地、经费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创新参与者是否具有投资能力、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根据这三种能力,可将我国技术创新主体分为大型企业、中小型技术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风险投资企业。我国的创新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决定参与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如缺少创新投资、技术竞争力、新产品的生产或营销能力等。联盟的决策形成过程就是集聚这些能力的过程,即创新参与者根据创新目标、行业和企业的特征,评价各类互补创新参与者,竞争匹配创新伙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区域低碳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制度创新体现在区域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低碳产业集聚激励、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区域内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内容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增强低碳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整合低碳产业链,实现区域资源的良性循环,构建创新型网络组织,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不仅可为社会带来高效益,同时它又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其创新过程既要受创新主体主观因素影响,又要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创新本身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因而使技术创新风险表现出投机性、双效性、可传递和可管理性等特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通过构建三维防范体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管理,提高创新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合理进行风险回避、控制、分摊,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是指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为实现特定的企业技术创新任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创新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性被视为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本质属性。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至少应当包含四个要素:目标、主体、方案、过程。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目标包括技术目标和经济目标两种。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创新采纳客体的现状,还取决于各个阶段的决策主体对技术创新采纳决策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即取决于决策主体的创新采纳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皖江城市带是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规划区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皖江城市带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于2008—2013年皖江城市带科技创新原始数据,结合皖江城市带实际,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只有当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很好地平衡协作的时候,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成功.因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某种单一能力,而是突破模式化思维、运用新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的本领.当然,大学生的知识孕育着创新能力,思维催生创新能力,而实践则展现并检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把握三个维度,教育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实践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现实场域,社会环境则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制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现代市场环境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产品创新管理是企业产品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企业产品创新成功的根本保证。本文在分析现行企业管理体系产品创新管理功能不足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创新研究,建立含产品创新管理流程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