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家庭再生产与城镇化目标相绑定,带来家庭消费方式的变迁和消费需求的增加,农民家庭普遍面临着消费扩张而支付能力有限的困境。对此,农民家庭采取透支性消费、保留一部分农业“自给经济”以及代际“两栖”消费等消费策略,通过最大限度地调配家庭资源,甚至是透支家庭资源,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家庭再生产。当前农民家庭消费以透支为主要特点,这种消费模式在促进城镇化率提升和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蕴藏着不良社会后果。基于此,扩大内需的关键不在于盲目刺激农民消费需求,而在于提升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农民审美需要与消费观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民的审美需要普遍不强烈,但不同性别、不同区域农民审美需要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民的消费观仍然普遍传统,消费结构也不合理,其中精神消费的百分比最低,但不同区域农民消费观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审美需要与消费观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审美需要是农民进行消费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对农民进行生活审美引导,促进农民审美需要的形成;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刺激农民积极消费,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发挥美育在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从农民家庭创业的角度,剖析了农民家庭创业环境、创业活动与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团队创业为主;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农民家庭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农民家庭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性的间接影响;农民家庭创业活动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性的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弹性等方面比较分析湖南省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二者的消费需求项目的侧重点基本一致,基本需求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较高层次的需求项目还处于较低水平。湖南农村家庭的消费更受到了其收入增长水平缓慢的制约。建议开辟农村家庭创收渠道、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等以优化湖南省农村家庭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如何是启动当前消费市场的关键 ,农民的消费状况又取决于收入水平、消费和储蓄的意向、消费意识等 ,而消费意向直接影响到消费的现状 ,对商品生产和流通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当前农民消费意向究竟如何 ,启动农村居民消费该从何处着手呢 ?从农民意愿调查结果来看 ,农民的消费意愿相当强烈 ,消费意向也相当明确。调查问卷分购买家用电器、安装家庭电话、建房、贷款消费等四个方面对农民消费意向进行了调查。一是家用电器消费方面。当前我省农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器的拥有率仍比较低 ,农村电视机拥有率在全国(除西藏外 )处于倒数…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农村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生活消费差距的影响.文章认为,低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对农村家庭是奢侈品,西部农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不均等程度很高,增加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会扩大生活消费的基尼系数.建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充分重视西部地区低收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健康公平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 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 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 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 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 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 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 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 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 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范畴。改革开放前,农民是一个均质同构的群体,内部高度整合,分化和流动很少。改革开放后,由于政治体制的松动、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民阶层开始出现流动和分化。家庭作为嵌入农民分化过程中的一种组织形式也开始发生变迁。许多家庭问题也开始涌现出来。如何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来解决农民分化和流动过程中的家庭问题将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民主行政还要加强,农民自身的民主观念也待提高;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应高度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消费更多地偏重于娱乐文化、"快餐文化";农民迫切要求接受教育和科技;影响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资金等;恋爱婚姻世俗化,隐含诸多社会问题;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缺乏科学体系和有效运作等。这些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问题,应当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农村家庭消费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家庭消费也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家庭消费,需要控制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有多层结构的特征.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家庭和社区数据,运用多层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家庭消费影响的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状况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而异;农村交通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燃料基础设施和村公共财政支出在随机截距模型中对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在随机系数模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家庭消费文化是家庭成员在家庭消费生活中共同形成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行为的总和。家庭消费文化与家庭教育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家庭消费文化作为家庭教育内容世代沿袭,家庭消费文化是子代观察模仿亲代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消费文化在亲子互动中规范子代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利用CHARLS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家庭债务流量和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关系,同时探讨了家庭资产、户口等家庭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流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债务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资产水平的老年家庭,家庭债务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没有差异;城市家庭债务的存量和流量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没有影响,而农村家庭债务的存量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即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更快的发展。随着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落实和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根据市中区60户农民收支调查资料,试图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方法,探索农民消费的变化趋势,这对市场调节、促进经济活动良性循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现阶段的特征,尝试着把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结婚生育期、子女成长期、子女离巢期、空巢期、鳏寡寓居期五个阶段。在结婚生育期,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不重视婴幼儿教育。在子女成长期,农村家庭对子女成长中教育要求低,方法不当,教育消费支出不足。从结婚生育期到空巢期,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缓慢,轻视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动力不足。鳏寡寓居期,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为此,农村居民家庭需要提高妇女教育水平,注重胎教与儿童早期教育,重视对子女教育消费与家庭成员培训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实现教育与培训消费效益在家庭生命周期内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农民创业意愿的因素展开调查,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全国17个省41个县的146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创业的意愿受文化程度、打工经历、生活现状满意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年收入、地区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家庭劳动力数量、以及亲朋好友中创业人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与农民创业意愿成负相关;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农民更倾向于创业,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农民具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外出就业,对农民的家庭以及家庭关系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多数家庭夫妻关系稳定,但有些男性则因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变化而产生家庭危机.流动农民的孩子,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不理想甚至很差.留在农村的老人经济上的供养提高了,但抚养孩子、沉重的家务以及田间劳工往往使老人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17.
一、我区农村消费结构的现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消费一定形式和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及社会劳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考察整个社会的消费状况,首先必须注意到家庭消费的状况,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有机地构成了复杂的社会消费系统。 马克思指出:“消费过程形成再生产的内在环节…… ,如果考虑整个再生产,那么消费就是它的内在环节。”  相似文献   

18.
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家庭和村庄是农民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村庄与市场共同定义了转型时期的农民生活逻辑。贵州农村农民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降低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动力,从而孕育了维持型家庭的形态。具体而言,维持性家庭的形成主要源于“半工”与“半耕”双弱的家庭资源积累方式和即时性消费主导的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农民家庭在整体上呈现出“低收入、高消费、低积累”的状态,家庭积累能力不足,家庭发展能力较弱。维持型家庭是贫困文化的结构基础。维持型家庭观与无压力的村庄社会阻隔了农民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它不仅消解了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动力,而且稀释了市场化的压力。基于此,破解贫困的根本之道,在于重塑家庭再生产的目标,激活和释放家庭发展能力,打破贫困再生产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19.
集中连片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是文化问题。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家庭和村庄是农民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家庭、村庄与市场共同定义了转型时期的农民生活逻辑。贵州农村农民与家庭的关系以及农民与村庄的关系降低了当地农民进入市场的动力,从而孕育了维持型家庭的形态。具体而言,维持性家庭的形成主要源于“半工”与“半耕”双弱的家庭资源积累方式和即时性消费主导的家庭资源分配方式。农民家庭在整体上呈现出“低收入、高消费、低积累”的状态,家庭积累能力不足,家庭发展能力较弱。维持型家庭是贫困文化的结构基础。维持型家庭观与无压力的村庄社会阻隔了农民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它不仅消解了农民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动力,而且稀释了市场化的压力。基于此,破解贫困的根本之道,在于重塑家庭再生产的目标,激活和释放家庭发展能力,打破贫困再生产的家庭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