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对100个网络著作权犯罪案例样本的分析,在政策和法律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犯罪惩治力度不断强化。司法实践中涉及的著作权类型多元化,重视共同实行犯罪的处罚,“以营利为目的”认定问题不再突出,重视罚金刑的适用,同时坚持刑罚轻缓化。但是也暴露出忽视单位犯罪,极少处罚帮助犯,漠视移动网络中的犯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当反思解决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领域中存在的“运动式司法”和“选择性司法”现象,并提出在整体策略上应当坚持立法的“积极作为”和司法的“持重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当前犯罪防控重心向空间防控的转向,犯罪空间防控理论和策略成为犯罪治理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的GIS、CPTED、SCP等技术与理论逐渐受到追捧。然而,该类理论是战略理论还是策略理论,在方法上是策略还是战略,是工具主义、技术派的前行还是回归,两者的关系决定着犯罪防控的科学性前行方向。复兴的古典犯罪学派所提供的理论支持强调了犯罪预防的工具主义功能,这一功能迎合了现代化发展中的科学主义至上的时代观念,一切皆可被可量化的“有效性”实证主义检验。但是,对于犯罪学领域而言,科学主义手段和实证功能并不能取代犯罪学对整体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建构。如何避免犯罪预防战略目标的碎片化,犯罪预防战略与策略之目标的辨明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217条和218条所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都将“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两罪的主观要件之一.而在其他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均未有此目的的限制。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以报复他人、损害他人名誉或者自我炫耀为目的而实施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由于行为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尽管其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不亚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仍然不能构成犯罪。不管是从刑法的协调性还是利益平衡的角度来看,都应当取消这一目的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常秀娇 《南都学坛》2012,32(3):81-85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2007—2009年办理的未成年人和在校生强奸犯罪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强奸犯罪的数量呈直线上升、北京籍犯罪情势严峻、强奸犯罪被害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特点。究其原因是多元的,包括中国性教育桎梏以及父母与孩子沟通障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缺乏正确引导、外来务工青少年"性压抑"、城市管理缺位等。预防青少年强奸犯罪,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挥教育的预防作用;学校应严抓不懈,专项开展性教育工作;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监察机关应发挥预防犯罪职能,综合治理青少年强奸犯罪。  相似文献   

7.
获取垄断性经济利益是有组织犯罪的最终目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反过来又推动着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因此,粤港澳在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方面,应当将经济领域的防控策略作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从完善经济体制与管理制度、联手打击洗钱犯罪活动、对有组织犯罪实施财产刑等多方面着手,以真正取得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进行文学课题创作,受研究水平所限,独立完成难度很大,通常会采用合作作品的形式.因为大学生对于合作作者的认定标准不清楚,出现自己参与创作却未享有著作权,或是别人没有参与创造性创作,却给予了别人著作权等问题.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合作作品的著作权法律问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关著作权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需要在刑事政策上对著作权刑事保护作理性的定位,在立法技术上提高其可操作性,兼顾著作权刑事立法现代化与刑法总体特点的要求,并对著作权犯罪刑事诉讼制度的设置和其他因素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具有主体复杂化、实施行为便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和损害后果严重化的显著特征.在这些伴随计算机网络而生的犯罪新变化下,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现行立法依据不足、犯罪证据搜集受阻和犯罪情节认定复杂等问题.在认清计算机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区别后,需要采取完善法律规范、改进侦查技术、量化评价情节和增强防范意识的对策来防止和控制计算机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1.
刑事制裁是维护知识产权制度的最强力法律手段,"假冒专利罪"则是我国《刑法》旨在保护专利权、维护专利管理秩序的唯一罪名。第三次修改《专利法》使该罪名的构成要件发生变化,由此扩大了成立"假冒专利罪"的外延范围。与西方专利大国相比较,我国《刑法》仅仅制裁假冒专利者而不惩罚非法实施他人专利者的现状不能适应国内专利侵权案件频发之情势,应当对非法实施他人专利且情节严重者入罪处刑,以有效维护专利秩序,为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油气资源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资源犯罪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资源犯罪,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油气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羁绊及相关法律法规欠完善。预防和应对油气资源犯罪需综合治理,首先得改善社会环境、以公平原则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其次要深化油气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油气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最后则是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3.
鉴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鲜明的政治色彩,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恐怖主义犯罪要综合运用政治、法律、宗教、民族等各种社会政策与法律政策,健全和完善反恐预防体系,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才是彻底根除或者至少是有效遏制或减少恐怖主义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互联网著作权侵权免责事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涵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基于经济、技术、管理等因素,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互联网著作权侵权免责事由.提高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必须要发挥著作权管理协会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构成要件可以分解为合同行为、欺诈行为、占有行为和逃避合同义务行为四个要素,只要行为符合这四个要素,即可认定具备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市场经济中的合同行为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对非法占有目的的判断应该综合考察行为人的整个合同行为才能做出推定,一条或几条标准不可能解决所有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税收犯罪违反了国家税收法规,妨害了国家税收制度的正常执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巨大损失。税收犯罪的存在及其在一定阶段呈现的特点与国家经济体制、税收制度的变化与健全与否密切联系。完善各项税收制度,提高税务征管效率,强化公民纳税意识,是防范和打击税收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渎职犯罪研究一直是高校职务犯罪领域内较少探讨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对于高校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犯罪的主体,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分歧。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2013年1月9日开始实施,主体外延明确扩大,高校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委托职权时,是可以构成渎职类犯罪的。本文通过对渎职犯罪的概念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解读渎职犯罪主体外延扩大后,对于高校工作人员构成渎职犯罪主体的重新认定。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常见的几种情形、特点及预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其治理问题上,如对已发案件受害人的保护。但实际上,其预防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对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阶段,除了要继续完备司法机关的一般预防措施,还应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上海市建设发展“金融检察”历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对全国检察机关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涉众型金融犯罪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