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乡愁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母题。在文学史的长河中,文化乡愁作为民族情感的一部分,它内蕴于纷繁的文学现象之中并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一股内驱力。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民族特殊的际遇,由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迁,文化乡愁在文学中便表现得尤其明显。当我们将视野投向台湾当代文学,用冷峻的理性目光审察彼岸迷人的散文风景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一股感情激流。这便是以文化乡愁为基本内核的中国情意结。文化乡愁的消长和演变,是台湾当代散文的主要情感走向。1949年对于台湾人来说,是一场历史大噩梦,海峡两岸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和同光派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出路,同光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诗界革命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异国.前者所创作的诗歌虽有异于前人,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古典的,不能给人以新的惊奇和感受;后者所创作的诗歌,内容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创作出了新奇的效果,但它的形式是旧的.他们的探索都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3.
电影作为一种技术,是一种舶来品。但是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化表达形式,却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之中。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风靡中国早期电影的家庭情节剧和神怪武侠片,无不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的痕迹(尽管人们对神怪武侠片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意义可能会有争论,但是它和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却是毋庸置疑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电影也成为对内塑造文化认同,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手段。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世界上许多关注中国的朋友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电影,希望通过中国电影来增进对中国历史、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4.
面对西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他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甸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了深刻的转型历程。这一转型历程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展开的,但人们更多地注意了西方文化给中国现代文学的时代转型所提供的资源,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对这种文学的变化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始终具有一种明显的社会目的性,又在其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地趋向于对个人主义的排斥和对群体观念的认同等内在精神,究其历史文化的原因,我们很难否认与儒家的历史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与儒家在美与善的关系中特别强调善的优先性等文化传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批判甚至企图扫荡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倒退;那些拒斥变革、死守传统的人们,总是忧患于历史的断裂。可这一切都是杞人忧天,历史永远不会重复,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出现倒退;历史也永远不会跳跃,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6.
先秦史官负有保存文献的职责,但在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由于史官在政局动荡之下弃职奔逃,各国诸侯为僭越礼制而自毁典籍,几百年兼并战火无情地摧残诸多文献,特别是秦王朝大规模焚书,致使先秦史官系统保存的文献所剩无几。我们今天所读的先秦古书,基本上是由战国诸子百家保存下来的。战国诸子保存文献是一种分散、独立、自发的民间个人行为,他们在学派之内以师徒相传的形式来传承文献,其文献保存往往与传播、删述融为一体,诸子百家传承文献的实质是传道,他们保存下来的文献是其传道授业的产物。战国诸子的文献保存为汉以后的文献分类提供了典籍依据,对此后中国政治文化学术发展方向也有重要影响,他们所保存的是一种经由战国诸子目光选择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王凌晨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9):51-52,84
以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作为切入点,着力分析了19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动力来源。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并结合学者专家的观点,认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延续到19世纪已逐渐走向衰落,由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由于文化转型所需要的内部因素还不成熟,没能促使国家进入自主转型之路.而此时西方强大的工业文明已成为世界的主导,开拓全球殖民地的步伐最终踏入了中国的土地,作为外部力量迫使封闭落后的中国开始近代文化的转型。因此,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促变力量来自外部,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蛰伏在贵州历史深处的夜郎文化,其魅力与光芒已日益显现。站在新世纪端点,人们已认识到文化力拉动经济发展的迫切和重要,面临着理论和思想的创新,于是乎,专家们探寻的灼灼目光齐齐锁定源头活水———历史文化。本文紧紧围绕怎样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和周边省区的资源,以形成跨省区的以夜郎文化为核心和符号的区域文化、区域经济这一主题,对夜郎与夜郎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理性的回顾评估和构建性的前瞻。  相似文献   

9.
临近世纪之交,又一个巨大的时间纪元转换,迫使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把目光投向21世纪。无论是政界要员、学界巨擘,还是普通上班族抑或市井百姓,对于新世纪里各自的前景和重心无不作出相应的判断、思考和设计。一贯以鉴往知来为传统的历史学科,同样面临这一时代课题。从上一个世纪史学发展与演变及其对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的关注,史学研究的现代性,以及新世纪中国文化建构与史学功能的关系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0.
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地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的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1.
卫礼贤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他在青岛生活、工作 2 0余年 ,致力于办学、研究和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等文化活动 ,把《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十余部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译介到德国和西方社会。卫礼贤通过反省 ,对西方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他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 ,揭示出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从而指出人类今天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里成长起来的赛珍珠,既能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也能在异质文化碰撞中获得超越性视界。她所期待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景观,希望东西方在文化碰撞中相互增进了解和促进发展。这种认知在文化霸权扩张的今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从赛珍珠一系列"中国叙事"的作品分析入手,体察赛珍珠对于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围绕刘笑敢2009年3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诠释与定向--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探究>,中国人民大学梁涛、干春松教授近期发起并主持了以"中国哲学的身份问题"为主题的座谈会.着眼于中国哲学之为现代学科的角度,刘笑敢指出:其一,中国哲学研究应当坚持"两种定向"--既面向历史、文本,又面向现实、未来,既追求"对现代生活有价值的解释",又追求"符合历史文献的可能允许的解释";其二,中国哲学研究者具有"三种角色"--现代学科研究者、生命导师、民族文化承担者,研究者应该自觉地把这三种角色分开,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负面现象恰恰源于三种角色没有分得清;其三,中国哲学包含"两种身份"--学术研究与民族文化,两者之间存有互动,学术研究应该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营养资源,所以学术研究是更根本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可能推动学术研究.以"两种定向"为基础,与会者就"三种角色"和"两种身份"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认为刘笑敢对于中国哲学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忧患意识,深感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以及现代学科体制之下所面临的危险,所以采取了一种防御性的姿态,但这种过于强烈的防御性姿态同时也缩小了中国哲学的格局与气象,贬低了它所具有的可能性;与会者还认为,通过中国哲学这门学科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的重建,也很重要,但中国哲学未必能够完全承担起民族文化重建的使命.哲学之外还需要另一个学科--国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士大夫文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历史背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诗言志”的传统根深蒂固,对社会、历史的强烈的使命感成为诗歌主题。以东晋陶潜、盛唐王维等为代表的中国隐逸诗人群,则另辟蹊径,将审美视点转向自然,扩展了诗歌艺术的表现领域,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句占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在诗歌创作或文化心理的演变上都有一个艰难的历程。本文拟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对中国隐逸诗人进行一次较深层次的观照。  相似文献   

15.
进入 2 1世纪 ,中国面临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受激烈的碰撞和深刻的变革 ,由此在价值和现实层面将产生一系列必须正视和予以解决的内在冲突 :1.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 ;2 .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冲突 ;3.总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冲突 ;4 .严肃文化 (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与大众文化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制约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而问题的具体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文化建设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市民》2006,(5):15-15
1997年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他还向哈佛大学赠送了一套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2003年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把目光投向中国”。2006年4月,胡锦涛来到耶鲁大学,他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基调,向美国听众解释了在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影响下中国的发展道路。胡锦涛演讲前,中方还向耶鲁大学赠送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1346册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欣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当前电视剧制作者们也越来越多的把眼光投向平民的日常生活和世俗情感,越来越多的平民题材的电视剧应运而生.题材的选择离不开受众的需求,而电视剧的绝大部分观众是生活在市民社会中的普通百姓.本文将以当前的文化环境为背景,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精神是我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是新时期河北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如何把这一资源转化为文化力,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优势资源,成为推动河北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河北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弘扬西柏坡精神,要从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力功能。  相似文献   

19.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旅美华裔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放逐伊甸》受到基督教文化很多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圣经》语汇的吸纳;(2)借鉴《圣经》的艺术形式;(3)宗教主题的书写.文章主要论述主题方面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铸历史──关于“新历史小说”的断想卢颜1986年以后,中国先进小说一反过去的面孔,开始向着历史的空隙逃遁。作家们把忧郁的目光投向历史的废墟。在这块历史的土地上,他们追忆往昔,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一个个家庭颓废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如醉眼看到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