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干地位。随着封建时代的没落和社会发展趋势必然转向近现代方向之时,儒家文化能否适应和如何适应社会潮流的走向,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另外,儒家文化虽导源于中国,但对当今的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却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这一点亦为当前学术界所关注。那么,儒家文化在它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实践观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这种关系的不同理解,体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不同理解。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辩证法,这种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一般世界观应用于各个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现、认识论和历史观(唯物史观);实践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在…  相似文献   

6.
王莽借助传统儒家文化的力量攀登上至尊宝座,想在托古改制中实现儒家的治世理念,但由于囿于时代的限制,外加上他处处附会传统、用人不当等多种原因导致改制失败,他也落个身死名辱的下场。  相似文献   

7.
宋东亮 《河北学刊》2001,21(3):115-119
中日两国现代化的不同 ,一直是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问题 ,近来从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去探寻两者的差异为了一个颇显新颖和深刻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等东亚国家成功的现代化 ,分析了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重点强调了儒家文化对现代化的合理因素、积极因素 ,但同时也说明了中日等国儒家文化的不同 ,认为儒家文化只有通过适应现代化的改造、发展才能获得新生 ,对中国的现代化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大要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依据,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先导,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不竭动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牢牢把握这三大要素,才能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哲 《天府新论》2011,(1):112-115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思想观点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儒家文化的和谐观念对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有促进作用;儒家文化中的义利观对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儒家文化既不去侵犯和掠夺别人,也不去强行推销自己,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对语言与理解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是理解的基础不学会使用语言,进而学会认识一种语言,我们显然不能谈论任何事情,也无法进行“谈论”。因为语言知识亦是现实知识。人因为掌握了语言才具有了对世界的态度看法或世界“观”。世界同世界之“观”的关系就如同视象学所说的事物的知觉同事物本身的关系。在现象学看来,“事物本身”只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彼此转换的事物知觉的连续性。现象界就是在人的活动中,并且通过活动建立起来的客观世界,如果没有这种交换与理解,则形形色色的现成在于事物的统一,即自然((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中译本P177)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是人类的共有财产,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总体。同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它的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民族文化。中国文化是复合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区域的文化,同地异时的文化和同时异地的文化,同时并存和互相渗透。由于中国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所以它在结构上体现了“一”与“多”的统一。进一步而言,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是“一”,吸收各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多”,历代统治阶级的独尊儒术是“一”兼取儒、道、法、墨各家治术和容忍儒、道、佛三教并存是“多”。它们就构成中国文化整体,因此,从根源上看,它不是一根而发,而是殊途同归,是各种文化的大汇合。如所周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看文字记载便有五千余年的历史,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引起了很大影响,而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彼此渗透、交融。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它的总体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近现代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元融合。但这三种文化成分没得到理想的整合,尤其,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华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两者是否可以相容,如何调适的问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转型关系王玲玲自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方向上走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社会转型之路。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现代化是否能在传统文化中启动;儒家文化能不能...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这大概无可非议。当然,儒家思想确有其糟粕,且历代帝王利用其有关内容,维护封建统治,延缓了封建制度的消亡,这些均应予以剔除。但是,儒家思想还有大量的精华,乃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比方说,《论语》的《子张》篇载:“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注》将其译为:“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如果不持成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话不无见地。“仕”者,官也,亦即今天所说的干部。要当好干部,就要不断学习;学习有进步,才能当好干部。“仕”与“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介,因而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当前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就是资本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社会主义是向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过渡。人的解放同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和逻辑起点的探讨存在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统一的。但是,历史起点不一定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必然是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范畴。生产范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体系区分开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统一于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工作者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一般仍限于对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调整或修补,还远不能总结、概括我们这个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人们对此仍然感到不满足。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历史地、发展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形式,它决不是僵化的和封闭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继承、补充和修正的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本质性的分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则对资本主义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两者在批判对象、批判视角、批判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上既有共性也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与政府之争由来已久。按照对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信仰的程度,将西方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分成四类,即无信仰、稍有信仰、非常信仰和完全信仰,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主要主张。市场和政府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皆不可偏废,但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市场可以多一点,反之,政府也可以多一点。市场不是万能的,但也是神奇的;政府不必是最小的,但却应该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对按要素分配与公平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要素分配是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公平又是按要素分配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按要素分配和公平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我们既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矛盾,并积极采取有较措施,妥善处理它们的矛盾,在确保按要素分配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下,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之间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则是研究一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说研究世界普遍发展规律必须以局部特殊规律为基础;那末反过来,普遍规律的知识则是研究特殊规律的指导原则。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先后发生过几次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