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对护士工作本来很不安心。领导上叫我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两文。张思德、白求恩两同志那种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认识到不安心做护士工作是十分错误的,这个工作是整个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必须把它做好。这样,我就解决了思想问题,下定决心好好为人民服务,安心做好护士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了’。但是他在治学方法上给予我的启迪,以及在他生活的最后几年里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是我难以忘却的。六十年代初期,我到云南从事民族调查工作,开始很不安心,兴趣不大,总以为是荒废了自己的专业。1963年顾先生的《史林杂识》初编出版了,我读完这本书后,心胸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3.
孝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给父母钱、让他们衣食无忧就是孝顺。但我从小看着姐姐的爱情悲剧长大,父母的忧郁和伤感让我明白了:孝顺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不仅要照顾父母,还应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对工作很不安心,认为做某些行政事务工作就是“吃亏”。组织上刚调我到厂部搞通讯工作时,我认为这种工作“学不到技术,没有前途”;虽然服从了组织分配,但却总是不痛快。后来,党组织领导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张思德、白求恩同志那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一代人历尽坎坷、饱经忧患,浪费的时间颇多。我们是在战乱时代读的中学、大学,没有受到系统、完满的学术训练。就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读到大学三年级时就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了。解放以后,本来以为可以平平静静地安心治学,但是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再加上十年动乱等等,浪费的时间太多。“文革”之后,我又满怀热诚地想好好做一点学术研究,可是突然,也许是一种历史误会,让我当大学校长。所以,想起来很惭愧。活得一把年纪,从事历史教学、研究这么多年,但是真正有效地投入学术工作的时间并非太长,所以我很羡慕在座…  相似文献   

6.
正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平时用电话跟她联系。每天晚上给母亲打个电话,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母亲最怕给我添麻烦,她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安心工作和学习。我每次跟母亲通电话都感觉得出她很开心,所以我尽可能地多跟母亲聊几句。母亲跟所有的父母一样,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说过得很好,不用我担心。母亲他们这代人不善于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7.
服务和被服务在我們社会主义国家里,凡是为革命而工作的,人人都是人民的服务员,人人又都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和被服务是相互的。但是在以前,由于我存在着个人主义,对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认識不清,甚至輕視服务工作,对本职工作不安心,更談不上热爱。我是1964年初参加工作的。刚到民航候机室当服务员时,只是抱着好奇心、新鮮感来工作的。可是,时間一长,就感到服务員工作整天老一套,不是端茶送水、迎来送往,就是扫扫抹抹、洗洗刷刷,不再那么新鮮了。一次,碰到一个同学問我:“你干什么工作?”我說:“在民航当服务員。”她說:“民航这块牌子倒滿好,就是服务員工作不大理想,沒有技术。”由于自己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思想就开始动搖起来,心想:就这样一輩子干下去嗎?干什么不比服务员好?和  相似文献   

8.
为谁当会计?     
我学的头一篇毛主席著作,是《纪念白求恩》。因为认字不多,还是请夜校的老师张尚高给我讲的。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前几年,我担任生产队的会计工作不大安心。工作拖拖拉拉,别人提意见我受不了。记得有一次公布队里的帐目,有个社员建议我把发票贴出来,我一听就发火,大声嚷道:“你要查发票就到我家去查,把发票贴出来丢了谁负责?”我这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轻视学校体育,鄙薄体育教师的陈腐观点和世俗偏见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对待学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也还比比皆是,由于学校体育至今尚未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没有场地设施,受过专门培养被分配到中、小学任教的体育院系毕业生,不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直接和间接的离开体育教学第一线的数量不少,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学校体育向现代化发展,同时也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给我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老同志的妻子病故了,他痛苦万分、不能自拔,不到一年也撒手人寰。另一位老同志患病住院,妻子整整陪伴了500多天,直到把他送走。这位妻子是离休干部,也曾万分悲痛、十分孤独,可是她能从正面来思考问题,她说:"我陪他住了那么长时间的医院,尽力为他写好生平,念给他听了,他安心地走了,也解脱了。自己还需要好好活着,家里子女孙辈那么多人都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过去工作为饭碗,今天工作为人民我是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我干过许多年的林业实际工作和教学辅导员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我被迫改行当一个穷公务人员,政治上受欺凌压迫,听人摆布,饭碗经常朝不夕保,遭受过四次失业,自己离乡背井,一家挨饿受冻,受尽凄凉。由于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使自己思想上存在着为饭碗而工作的雇佣观点和严重的自卑感。解放后,我参加了革命工作,也把这些错误思想带来了。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对革命工作的意义是认识不清楚的,也不敢大胆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己明知不对,也没有勇气去克  相似文献   

12.
“明天晚上我来做饭。”我对躺在身边的妻说。 妻惊诧地睁大了双眼,像是听到“外星人袭击地球”这类爆炸性“新闻”。 也难怪妻如此,结婚五年来,她要耕种责任田,还要照顾我的起居饮食,使我能安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我获得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不也有妻的功劳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引导群众的责任。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乡镇基层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广大乡镇干部为探索农村市场经济的新路子,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而辛勤劳作,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一些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不安心乡镇工作的问题也不容回避。本文试图根据自己在县市工作的实践以及多年与乡镇党政领导成员交往的体验,就如何加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确立稳定机制问题,略陈浅见。一、当前乡镇…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城里读高中,父亲从乡下来看我,这个时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父亲会送些生活费,再给我买件新衣服,或者带我去馆子里改善一顿。每当此时,我就会问父亲,家里养的猪又卖啦?父亲总是头一扬,爽快地回答:卖啦,卖了好几头呢,你就安心读书吧!此刻,会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深深体会到,父亲就是一堵挡风的墙。尽管有时候我明明知道父亲说的不是真话。  相似文献   

15.
问:王某是我家邻居,王某住一楼,我家住在二楼,平时相处还算不错。去年,王家进行住宅装修时安装了窗户护栏,护栏不仅超出墙体三十多厘米,而且高出窗户上框很多。长期以来,我家人一直担心有盗贼沿王某家的护栏进入我家盗窃。我们白天上班不安心,夜里睡觉还得紧闭窗户。我要求王某拆除,他又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我是怎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文史哲》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个人的治学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经验。这实在很不敢当。虽然,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科研等部门工作,终觉得忙忙碌碌,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安心读书,学殖荒落,乏善足陈,但又不可重违编者的雅嘱。所以,只好不怕丑陋,写出来,聊供参考。我出生于大动荡的一九一一年,这正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一年。可是,天下并没有就此太平下来,接着发生袁世凯帝制自为、护法战争、军阀混战。而日本又乘欧洲大战之机,加紧侵略我国,促使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些事情连三接四而来,这不能不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痕迹,其惟一的效果,就是养成我早年每日阅读报纸的习  相似文献   

17.
自今年三月起我就参加了种海带試驗田的活动。当时分配給我的工作是負責施大粪。接到任务后,我心里想这工作应当由有关专业的先生去搞,他既可以理論联系实际,又可以从中得到鍛煉,而我是一个搞魚捞的,被分配去搞大粪,既不結合专业,又不能学到新技术,相反会荒废自己的业务,妨碍了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可是任务交下来了,必須厉行自己在百日奋战书上的諾言——坚决服从組织分配。但终究思想并未搞通。所以在接受任务的同时,我打算把施肥工作搞上个头緒后再轉交給养殖专业的先生去搞,沒有負责到底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试了才知道     
人们都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真的不假,我从前就时常对自己没信心,或许是对自己太高要求,惟恐不够“优秀”,结果几乎什么都不敢试。 大学期间的一次社会实践让我找回了自信。这是一份促销工作,时间仅3天,我的任务是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的特质。如何让消费者对产品感兴趣呢?我不禁  相似文献   

19.
干部的流动调配历来是人事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干部调配工作,对于体现党的干部政策,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创造性,稳定干部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安心服务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甚至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建国四十多年来,各级人事调配部门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  相似文献   

20.
亲属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就找到了一份在我看来还不错的工作。工作已经有半年多了,来我家做客时谈到他工作的事,本来我以为他的工作能不错,没想到他说没意思,马马虎虎,对付着干,每天就自己那点活,干完就完事,干一天算一天。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工作?老板对他不好?他说都不是,大家都这样。我说既然已经做了,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为什么不能多做一点?他想都没想,反问我道:做好了又能怎么样?多做点又能怎么样?老板知道了也不多给工钱。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给他讲了一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