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从事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了出色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讲求正确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分不开的。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呢?这就是党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借鉴文艺史上的经验,结合着自己创作诗词的实际体验,深刻地论述了文艺创作中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问题。他认为,创作过程实质上就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他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能动地熔铸新的艺术形象,揭示历史和现实生活真实的创造过程,艺术家只有在正确世  相似文献   

3.
信仰的主观客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天策 《东岳论丛》2003,24(2):68-72
信仰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文化活动。就其主观形态而言 ,它是人类意识对自身生存条件的全面审视 ,它也是人类对终极性人生目的确认和追求 ,表现为高度的理性思维、浓厚的感情色彩、明确的人生目的以及坚定顽强的意志行为。就其客观形态而言 ,它是人类一切信仰活动的成果和遗存。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可是,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辩证法”的招牌,到处招谣撞骗,胡作非为,败坏了辩证法的声誉,在一部分人当中造成了思想混乱,似乎一讲辩证法就没有真理的标准,而正误真假全可以由人们主观认定了。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辩证法,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吉利斯通过荷兰赌论证把主观解释从个体扩展到社会群体中而使主体交互解释向更为客观的方向发展。同时他把客观解释划分为完全客观的解释和包含某些主观(或人类的)成分的解释。通过这种划分,吉利斯构造了一个从完全主观向完全客观延伸的系列。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年入伍后不久,由于领导上的教导,我从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中,纠正了自己的自由主义倾向,尝到了甜头。从此我就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当作日常的功课,除了参加集体学习外,每天还自学一小时。大块时间,学习重点文章,写心得笔记;零散时间,学习毛主席语录。为了鞭策自己,我还在办公桌上、床头上贴下箴语笺。稍有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式逻辑自以为是"形式的",但其未看到,所有的判断都是建立在时一个自在存在的世界的素朴信仰之上的,它预先赋予了世界以一种客观的意义和存在地位,因而变成了一门客观的"世界逻辑"与经验的实证科学.由于形式逻辑既无法实现自我证成,也无法帮助其他实证科学超越其实证性,所以,一门真正的哲学逻辑学,一门既能全面解释一般科学之本质可能性,又能引导其现实发展的科学论,最终只有通过先验现象学、先验主观性的奠基才能得以产生.从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这是胡塞尔借助现象学方法所铺就的一条逻辑之路.  相似文献   

8.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两类不同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为必然性存在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运动或辩证的思维,是被思维自觉认识和运用的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质上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且突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在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中的地位和意义。它象红线一样贯穿着整个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哲学史上,大量的争论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就发生了主体(人)与客体(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包括主体中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经常围绕它旋转的问题,是诸多哲学理论分岐所由产生的根源,是贯串于一切哲学问题的中心线索,因而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问题。人们只有正确解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才有安身立命的基点,人类社会也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俄国有位学者曾经在一篇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人是一个“小宇宙”,“具有帝王的外貌和奴隶的外貌,它是自由的和受束缚的,有力的和软弱的,把伟大和渺小、永恒与易逝结合在一个存在中。”(H·A·别尔嘉耶夫《人;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参阅《哲学译丛》1990年第3期)这位学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双义性),然而这毕竟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没有指明他所说的双义的根源。其实,人所以存在上述的双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人与周围环境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交换的关系。当人理顺了主观与客观、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是自由的、有力的、伟大的;反之,人是受束缚的、软弱的和渺小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科学认识的相对性问题主要是与参照系的确立和选择相关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如果我们把参照系推广到这个相互作用的两极,那么,相对于客体参照系的相对性就是客观相对性,相对于主体参照系的相对性就是主观相对性。本文拟就这两种相对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②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的结果的“积累”。历史行为的客观作用,就是指历史上人的活动的结果和作用。人的历史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各种生产活动;另一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经…  相似文献   

13.
在《继续开展生产目的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工人日报》),我写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正如利润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属性一样,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属性。这是事物的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明确生产的目的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对社会主义生产中负有各种领导责任的人,按照社会主义生产本性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指导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最高峰,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即在于回复到辩证法。确实象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哲学里贯彻着极为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它可以使人们头脑混乱,另一方面它又不自觉地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切实认识世界的道路。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既是唯心的,又是辩证的,在哲学史上是有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说:“无须特别熟悉黑格尔也可以知道,黑格尔要高超得多,他主张主体和客观力量相调和,他非常重视客观性,认为现实即存在比个人的主观理性要高得多,并且正是要求个人承认客观现实是合理的。”列宁说:“由于黑格尔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多。”这说明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占有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研究哲学和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反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的哲学思想,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6.
这里想就1958年工农业生产全面跃进的情况,来探索一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1958年的大跃进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发挥革命干劲的结果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推动事变的进程当中是起着重大作用的.在革命工作者革命干劲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往往需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几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如我国农业发展纲要,按原订计划十年才能完成,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五亿农民发挥了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时,有这样一段话:“毛泽东同志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对这段话应当作何理解?怎样才能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在这方面我们有些什么样的历史经验?本义拟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并就教于读者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水浒》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所以自它问世以来,各个时代和各个阶级的评论者研究者写了不少的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看法是不一致的,事实上也不可能一致,因而今天仍然有对它研究分析的必要。研究分析的方法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从作者的主观思想和作品的客观意义去研究分析应是其中的一种。这个方法已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范例,而《水浒》的思想内容本身也有适用这个方法去进行研究分析的特点。林文山同志因为看到各种观点立场不同的人们对《水浒》的客观意义(即所谓《水浒》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是不是必然要发生错误?这是关系到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如何正确地认识、防止和克服错误,从而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皖春同志在《怎样理解“矫枉必须过正”》(以下筒称第一篇文章)和《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以下简称第二篇文章)两篇文章中,不仅作了完全肯定的答复,而且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群尽论证,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意见。皖春同志在第一篇文章中说:“从人类认识的规律来看,从不认识到认识,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不完全的认识到完全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  相似文献   

20.
赵淳 《社会科学研究》2020,4(4):180-188
通过精读拉康、齐泽克和弗洛伊德等学者的理论原著,以原质、叙事、幻象这三个核心范畴作为切入口,对精神分析学文论做出必要的提炼、梳理和评述。首先,在精神分析学看来,对象a是对原质的本体论阐释,原质构成了文学艺术的内在驱力。其次,以原质为内核的实在界之所以能够在文学中以一种能让人接受的逻辑形式被呈现出来,有赖于叙事抹平主体之内在创伤所带来的符号不一致性。最后,文学是主体欲望建构起来的一个关于创伤的幻象空间,这个空间所呈现的既非完全的主观世界,亦非完全的客观世界,而是"客观的主观"。文学就是对主体与自身内在创伤之核心不可能性的关系的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