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应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学遗产,毛主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三国志平话》以及三国戏曲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等主要史料而写成的。它是写历史,但又是文艺作品;它在群众口头创作的基础上产生,而又经过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固定在受众心目中的,具有脸谱化的人物效果。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各自的功能迥然不同。对于曹操的文学形象理解不能影响对其历史人物的公允评价,要区分二者的不同,给予各自专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毛宗岗肯定《三国演义》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奇才”.小说情节的审美魅力,既在于犯而能避,“同树异枝”、“同花异果”,又在于变化莫测,“星移斗转”、“雨覆风翻”.尽管《三国演义》“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但并不排斥它在描述其他人物、事件时存在艺术虚构.在历史小说艺术真实的问题上,毛宗岗坚持“虚实相生之法”,分析《三国》写人叙事,“文之变者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毛宗岗还通过与《史记》《西游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诸“才子之书”的比较,肯定《三国演义》为古代“第一才子书”,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替曹操翻案的文章中,有不少的学者把批判的矛头描向了《三国演义》。有人认为,只有打倒了《三国演义》,方才能还历史人物曹操以本來的面目庵忠庖姷奶岢?是有一定的現实根据的,那就是《三国演义》在过去人民生活中的影响,的确是太大了,要使人們对于曹操的认识完全摆脫掉傳統观念的影响,也的确是需要費許多唇舌和一定的时間的。既然許多的历史学家都承认,曹操在他的时代里是做了許多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5.
曹操新论──兼论《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塑造艺术王同书很长时间人们总将名人曹操之所以变成白脸大奸臣,看成是由“三国戏”和《三国演义》造成的,包括苏轼等著名文人都持此见,好象《三国演义》里的曹操让人们深恶痛绝,因而到了新中国诞生初期,出现了著名的《替曹操...  相似文献   

6.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蒙古族胡尔奇希日布将《三国演义》分为三个部分,共演述了七十六个小时。胡仁·乌力格尔《三国演义》中曹操残恶的性格特征与蒙古史诗蟒古思形象的残暴性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希日布艺术性地塑造了本土化的曹操形象,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日布塑造的曹操形象既有残恶之首、奸猾之冠、好色之徒等性格特征,又有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等多面性、复杂性,是一位有血有肉且生动形象的立体化人物。  相似文献   

7.
一《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毛宗岗自觉地加强的 《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大家公认的。但这种倾向究竟主要来自罗贯中还是来自毛宗岗,却未见有人作过具体的分析。过去对毛宗岗批改工作研究得少,以为他只不过做了些文字上的删改、润色、整理,基本上未改变原书的内容、情节以至倾向,所以只笼统地说他“加强了封建思想”。最近我通过对毛批本和嘉靖本刻画刘备、曹操文字的比较,并核诸史籍以及《三国志平话》等,觉得上述笼统结论远远不能反映事实,因此不嫌辞费,先将两种版本有关异文选择一些列举于下,以确证“《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是毛宗岗自觉地加强的” 这一论断,然后再论毛氏所以为此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依靠政治手段,笼络了一大批世家大族的信任与支持,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在与名士的合作中,曹操表现出礼遇的姿态;同时,他又清洗了部分名士,以打压士族势力。《三国演义》中一批名士之死都与曹操有关,小说正是通过“无中生有”“移形换影”“抽丝剥茧”“添油加醋”等手法,将名士之死与曹操的品行相关联,塑造出一个无情寡义、残忍凶狠、猜忌多疑的曹操形象,究其原因,主要由“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和小说艺术性的追求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清人毛宗岗独树一帜的小说理论,已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他在小说结构方面的论断,更引起小说理论界的极大关注。毛氏的《读<三国志>法》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具体评点,不仅对《三国演义》独特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理论的总结,而且也为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㈩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探析邓玉景曹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对其形象的评判从古至今褒贬不一。褒者赞其为东汉末年的“英雄”,因为他除秽定乱,统一了北部中国。更多的人则贬其为“奸雄”,并冠以“白脸”二字以表达憎恨之情,因为他狠毒、奸诈、狂妄。我以为,判定...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三国演义》中的谋士形象刘贤汉石泉谋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人阶层,自来佳话不少:姜子牙兴周八百载;张良旺汉四百年;诸葛亮甫一出山,即定三分天下之势;刘基辅佐朱元璋,终有大明天下;……其它如范蠡泛舟东海、王猛扪虱论当世、赵普“半部《论语》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关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曹操形象的审美认识价值、“为曹操翻案”,以及《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曹操形象的差异等;近20年来,研究者则主要运用新的理论视角来透视、解读曹操形象,这有效地拓展了曹操形象研究的审美空间。不过,回顾百年来的曹操形象研究,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耐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的"虚笔"、"隐而愈现"、"不于战时写之"三个方面对"隐"的运用的阐发很有见地,同时,在明清小说批评中,他对"隐"的运用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三国》全书,其中能够受到人们(包括普通人民和统治者)普遍敬仰的英雄形象还要首批关羽.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三国演义》人物塑造上的欠缺.“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谈到关羽时,却说“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清代小说评论家毛宗岗也于《读三国志法》里说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那么,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形象生,为何独数夫羽的声誉最为广大呢?我想莫过于下列三种因素.一、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二、小说本身的传播.三、戏剧的表演不息.作为小说,该者的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关羽形象呢?我认为必须抓住关羽一生中的两个主要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品格特征,可以"奸雄"二字概括."奸"即虚伪、疑忌、残暴;"雄"即志大、才高、多谋、善断.两者皆出于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相似文献   

16.
壹曹操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武装首领之一。他的镇压黄巾运动是一个罪行。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要历史地具体地评价曹操,就必须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给他以一个科学地位。决不能只抓着镇压黄巾起义这一点而一切抹煞他。黄巾起义以后,东汉王朝曾大批地遣兵调将来镇压农兵军,最出名的“将军”们就有朱隽、皇甫嵩、董卓、刘备等,不能把打黄巾的全部责任放到曹操身上。黄巾运动是阶级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东汉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三国演义》的评点看毛宗岗小说结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毛宗岗的小说结构理论是颇有特色的。本文拟就毛氏对《三国演义》的具体评点,初步探讨他的小说结构美学观点。 (一) 强调小说整体结构的完整匀称、连贯统一,是毛宗岗小说结构美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方面。毛氏热情赞扬《三国演义》“总成一篇”,“头绪繁多,而如一线穿却,不见断续之痕”,并且用自己大胆的文学实践——删合段落、整顿回目章节、削减诗词论赞及其他必  相似文献   

18.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叙事中融入诗词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征之一。《三国演义》中涉及曹操的诗歌共分三类:一、曹操创作的诗歌;二、直接评价曹操的诗歌;三、间接评价曹操的诗歌。这些诗歌在塑造曹操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营造叙事氛围等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作者把铜雀台当作其建造者曹操俗世欲望的象征。比照史籍 ,我们发现 ,作者改变建台时间、虚构建台缘起、强调建台目的 ,由此 ,将曹操性格弱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