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创建,必将极大地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在其深厚的科学技术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和社会系统工程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他总结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文章通过蒸汽力革命、电力革命及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函数关系的重大变化的分析,证明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不断加强。钱学森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提出要建立"科学技术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将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建设科学技术业的支柱工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文化软实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愈来愈凸显。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形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作为生产形态的科学技术是文化软实力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基础和技术基础。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成为衡量和评判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它不仅要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同盟关系,而且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将完成一场重大革命.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尺度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科技革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与科技革命的关系姚伯茂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党中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所谓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其实质就是人的发展。可见,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方针,深刻揭示了科技革命与人...  相似文献   

6.
从文明范式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文明范式的角度看,人类文明转型与中华文明复兴,构成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取向.这场新的文明互动,将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文化艺术革命和哲学革命为总动力,以新的哲学与美学革命为主脑,以建构知识上升为智慧、技术上升为艺术、片面的人上升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确立"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新生命观与新实践观为内涵,在总体上体现一种新的创世纪精神与日常实践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范式.这种以大生命观引领的大科学观、大审美观和大人格观,将促进人的大人格生成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从"适者生存"型向"美者优存"型的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其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具有过程性特点 ,二者的互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进步重要阶段 ,它将有力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研究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很新的现实指导意义。现代科技革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着力塑造人文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创新文化氛围的大文化环境,培养社会成员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和全球化下的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工业技术文明批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近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并非只有巨大的物质财富,还有反主体效应的“全球问题”的凸现.对近现代技术文明的“人—自然”关系观、科学技术观进行批判必须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从哲学批判到新技术革命,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知之甚少,占主导地位的是经验型技术形态.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实体型技术形态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开始借助所掌握的自然规律去驾驭自然,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开始破坏自然环境.新技术革命以后知识型技术形态取得主导地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人在全面异化的同时反思能力也在提高,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最终形成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史.世界当代史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技术与经济高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政治霸权的进程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政治霸权,历经一个从物质生产领域到精神生产领域、再到上层政治领域取得话语霸权的过程.科技政治化是科技异化的一个怪胎.科学技术政治化破坏了科技与政治的独立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性,导致科技、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影响科技、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科技政治化颠倒人与工具的关系,最终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与管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两只轮子,两者共同发展,科学技术孕育着管理的变革,管理的创新引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近代科技革命催生了科学管理,使管理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与创新;现代科技革命使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文章从创新、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和信息化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5.
哲学革命在根本意义上是哲学观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哲学观.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具有双重生命:自在生命与自为生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内在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内在关系.这样,马克思确立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哲学观,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在哲学史上,这种新哲学观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与新特点。所谓“信息社会”并没有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根本关系,并不能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资本论》仍然具有它的重大现实意义。要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也就成为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有关理论与历程的阐述 ,分析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应实现的目标和任务 ,并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正处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时期,在这场竞争与挑战面前,谁能把握教育,谁就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当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候,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上予以考虑.高等教育主要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犹如一对双生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又必然会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纵观古今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发展的历史,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面临着高新科学技术挑战时,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的体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等等是否与之相适应的问题,唯有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的改革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为我国经济腾飞、科技发展进行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建设的历史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所当然地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新进展与新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如潮水般涌向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教委颁发了7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1987年),明确要求在理工农医博士生中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位课程,它是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