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曲的艺术处理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歌曲是一种听觉因素,一首歌曲在没有经过演唱者演唱之前,它是停留在纸张上的曲子,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分析和理解,在尊重歌曲创作者的原创基础上,对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情感、歌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使歌曲的演唱做到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文化交流也日趋广泛。歌曲是各国人民抒发感情最好的一种方式,是促进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若想了解一国的文化、风俗、人民的思维方式,不妨从了解该国歌曲入手。因此,歌曲(主要是歌词)的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有意义。由于歌曲的旋律是既定的,因此歌曲的翻译主要就是歌词的翻译。也正是因为旋律即定.它给歌词的翻译提出了许多限制条件。下面就以几首英文歌词为例,谈谈英文歌词翻译的基本方法。一、韵的处理歌词同诗歌一样.一般是要押韵的.歌词的韵也是有要求的。在发…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唱法的最大特点是"原汁原味",现代民歌的产生和发展与原生态歌曲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即流与源的关系.原生态歌曲是一切现代民歌创作和发展的源头,而现代民歌一方面要继承原生态歌曲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汲取其中有益和有用的东西以为己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艺术发展客观规律.原生态之所以称为原生态,就因为它是一种最初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对它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应立足于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上,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科学的声乐演唱技术与技巧,这才是声乐教学改革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早在清光绪年间已有记载。流传至今更是不失风采。无论是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具有深厚的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音乐之美。自由而又丰富协调的旋律节奏、华彩适中的调式调性,委婉朴实含蓄的歌词、质朴自然中庸的表达,无不充分体现了歌曲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和谐的美。本文以歌曲的音乐要素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共同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和"的角度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语境、歌词、意境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它作为一首代表性民歌所具有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5.
歌曲是以音乐艺术 (曲调 )的表现手法与文学艺术 (诗歌 )的表现手法相互配合 ,来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任务的。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 ,作曲家首先要吃透歌词 ,明确歌词所表现的主题内容 ,深入研究歌词的结构特点 ,挖掘歌词的音乐内涵、韵律和节奏特色 ,从而选择合适的音乐主题 ,创作优美而感人的与词意相吻合的旋律 ,塑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现代歌曲的歌词,实际上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新诗诞生之后才形成并发展的。它在内在的精神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歌词的优秀传统,但它是用现代的语言写作的,且不受古代歌词体式的种种限制,完全是一种新的歌词体式。现代歌词有着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拟从文学性、音乐性和通俗性三个方面,对一般歌曲的歌词的审美特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我觉得最优美动听的歌曲是那首《吉祥三宝》。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啦!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在天上!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它回家啦!太阳星星月亮就是吉祥的一家!……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资源在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发展服务上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将这句话用在对教育资源的挖掘来讲,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挖掘资源的能力。近几年来,南京市八中在校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上,经过不断摸索和有益尝试,尝到了甜头,也走出了挖掘校外教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在大众的心理上普遍是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歌唱要求的气息是深的、有弹性的、可自由控制的长的呼吸;声音位置要高,并且非常注重整体共鸣;语言上特别讲究要打开腔体把字咬到腔体里、唱在气上。用这种方法演唱,声音既得到统一又有柔和的色彩,它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也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这种现象:一部分声乐老师和学生一味地追求"美声",不管是唱外国(主要是意大利、法、德)歌曲,还是中国歌曲,对声音过分注重,生怕美声味不够,唱的中国歌曲却让人听不出"中国味",这就陷入了美声教与学的误区。鉴与此,笔者尝试对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提出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0.
蓝燕平 《社区》2012,(17):57
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就像这句歌词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世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音乐课堂教学,还是音乐课外活动,当学生唱会了一首歌曲后,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歌曲作一定程度的演唱处理。所谓演唱处理,就是在分析、理解和把握歌曲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运用一些表现歌曲的手法,使歌曲变成生动感人的、具体的音乐形象。简言之,就是对歌曲进行二度创造。表现歌曲的手法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对比。对比,不仅是歌曲创作上  相似文献   

12.
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困难之处在于声乐技术的抽象性,因此,想象心理在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与建构对于从事声乐职业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演唱中,歌唱者从歌词入手,积极发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把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做到对乐曲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根据旋律、歌词所表现的情感信息加以构思和想象,通过创作性想象的体验和自己内心的主观情绪体验结合歌词旋律来表现艺术。声乐教学中,师生双方应积极建构想象心理,把无意识想象引到有意识想象上来,使声乐技巧和歌曲演喝能形成“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3.
“字”是歌曲的基础和依托人们谈到组成歌曲的三要素,总是习惯于这么排列:旋律、节奏、内容(歌词)。这是因为,歌曲是时间的艺术,人们总是首先听到旋律,感觉到节奏,而不是首先看到歌词(内容)。事实上,恰恰相反,不论是作一首歌曲,还是唱一首歌曲,都应该是:内容(歌词)、节奏、旋律。《碧鸡漫志》说:“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这是说,歌曲是人的心声。马克思说过:“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第一意识”,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思索,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索。文字是作为表现语言的一种符号。因此,作歌者和唱歌者都只能用文字去思索和表现自己的心声。即使是一首无言歌,虽然在曲谱的表面上看不见有形的文字,但歌曲表达的情绪和内容,仍是作歌者和唱歌者用那些看不见的无形文字去进行思索体验和表现的。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和声乐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周杰伦作为当今华语流行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他以其歌曲的独特风格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在周杰伦的众多歌曲中,爱情歌曲占据了大部分,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其中歌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故事叙述、画面构建、修辞、语法和审美距离的营造这几方面对周杰伦的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希望尽可能准确地概括周杰伦爱情歌曲歌词的创作特色,探讨周杰伦爱情歌曲受到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当涂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民间歌曲,是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歌。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歌词纯朴自然,语言独特丰富,曲调清新婉转,节奏明快轻盈,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当涂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歌词、方言、曲调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歌曲是文字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当前翻唱歌曲的流行表明,传统翻译观的"信"或"忠实"已经受到挑战,歌曲的传播性和商业化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选择。文章就歌词大意和具备可唱性的歌词译配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优劣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南非世界杯宣传歌曲Wavin Flag的中文版《旗开得胜》,探讨了歌曲翻唱现象,指出针对依靠媒介载体传播、面向市场的歌曲文本不仅要考虑"忠实"的翻译观,还需满足歌曲翻译在特定场合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 ,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 ,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四川宜宾民歌,其歌词朴实、凝练,旋律优美,词、曲结合完美,感情含蓄真切,唱起来非常动听感人,已成为很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在美学方面,这也是一部值得挖掘的作品。它蕴涵了多种形式和形态的美,同时也包容了很多美学思想。如何挖掘这一短小作品美的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从七个方面、两种形态入手,同时结合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来剖析该歌曲所蕴涵的艺术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19.
优秀校园歌曲的创作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歌曲作法课的中心课题 ,教学应在创作特性、民族特点、主题、歌词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