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阳是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努力以历史学家求"真"的情怀去探寻和张扬在现实中早已被边缘化,甚至是被人遗忘了的古典精神.他以原始的儒家理想彰显传统人文资源,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反思古典价值的现代更新之途,从而积极向内寻觅重建中国文化的再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4,(1)
本刊讯  2 0 0 3年 10月中旬 ,由安徽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社科联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桐城吴汝纶公学联合举办的“吴汝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学术研讨会 ,在吴汝纶的家乡———安徽桐城举行。安徽省内史学界、教育界的学者专家 5 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吴汝纶是清代最大的古文学派———桐城派的殿军人物 ,在清末的时代大变局中 ,以“兼通新旧、融合中西”为桐城派后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 ,他又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一生孜孜不倦并且身体力行地致力于探索教育救国和教育强国之路。 190 2年 ,他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为了尽快…  相似文献   

3.
“梅花诗”是元末诗人王冕作品中的奇葩,凝聚了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格理想.“梅花诗”对儒家人格理想进行了诗意化的艺术塑造,以“梅花人格”为独特意象,既彰显出兼济天下的政治内蕴,又凸显出独善其身的人格诉求.作为儒家“君子”人格的时代折射,“梅花诗”既对儒家传统人格理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对后世儒家士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彭松 《兰州学刊》2007,(9):44-47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位精神巨子,托尔斯泰一生不断探寻全人类共同幸福的理想,以"道德自我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是他一生探寻的最终结果.由于托尔斯泰深具"道德内省"的东方气质,他的道德理想学说上深受东方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在价值核心、实现途径、理想图景三个方面体现出了托尔斯泰的道德理想与儒家学说的深刻应合.  相似文献   

6.
刘勇  曹进 《理论界》2005,(11):77-78
本文阐明了文化差异对心理咨询的重大影响,分析了“天人合一”、“知命乐天”、“和谐辩证”等儒家传统思想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儒家传统思想在心理咨询本土化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社会取向对心理咨询理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孔颖达的生平及其《五经正义》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青年时代的孔颖达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以精通五经著称于当的。隋场帝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授官河内郡博士。隋末农民起义,他避居虎牢。唐建国后,他担任国子助教,被秦王李世民聘  相似文献   

8.
《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符合民主共和政体需要的第一部现代学制。在孙中山、蔡元培民主革命及自由平等思想的引导下,对清末《癸卯学制》在历史延续基础上加以彻底改革,反映了工商业经济和资本贸易市场对教育调适及人才素质能力的新要求,对中国现代学制变革及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取代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变革对传统儒家社会伦理提出新的挑战,即以社会为本位底社会儒家伦理如何可能。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阐发了儒家教化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性,积极阐发了传统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实现与发展。认识冯友兰对儒家伦理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对促进研究冯友兰教育思想获得了更为扩展的意义与视野,而这亦是我们应自觉意识和积极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教育先驱吴汝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汝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知名人物。但世人一般只认为他是“桐城派”古文大家,经学鸿儒.很少有人说他是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位先驱。打开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史的著作,几乎找不利地的名字。其实,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清末民初的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遗惠及于现代;作为一位历史名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面,不是他的文章和经学,而是他对我国近代教育的突出贡献。这样一位人物不应该受到冷落,笔者此文,就是意图通过吴法给本人的著作.追寻他献身近成教育的足迹,评述他对近代教育的贡献。“西学”的启迪吴汝纶字挚甫,又率至父。1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