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人创造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繁荣。但是,现代人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体育可以完善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体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人需要体育并有力地发展着体育.体育也需要社会化,需要被更多的现代人接受、利用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休闲体育渗透于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在对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体育促进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现代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3.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及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种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校园体育文化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交融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每个人都在努力彰显自我,尤其是强调自我的情感与意志。人们对待情感的放纵态度是新时期的一大特点。然而从禁欲到纵欲的转变,带来种种社会问题,导致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青年的激情犯罪增多,加强现代人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情精神有利于现代人体认情感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有利于现代人提升情感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有利于现代人摆脱情感的羁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伦精神有利于现代人超越情感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内涵和价值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底蕴.近年来,国家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以推动其传承和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危机的理论认知.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建构相对现代社会需求所显现的滞后性是其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面对危机,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保持自身的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平衡,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领域中的互动关系,并寻求到现代与民族的完美结合点,才可化解危机,冲出困境,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同人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现代人自我表达的载体,网络同人文学的一系列社会行动不仅反映了现代人自身的意识,同样也是一种被赋予意义的自我认同实践,成为现代人缓解自我认同危机、获得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体育已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涵盖整个体育运动领域的一种社会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差异。因其自身的文化特质,高校体育文化在必然的动态性发展进程中面临价值取向的选择。研究和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就是要把握它变迁的方向,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了解体育文化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进程使社会发展从经济的发展过渡到人的发展上来,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每个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社会需要培养能够对自己做清晰合理的社会定位,并且能够发展自我的人,也就是具有自我社会定位思考能力的人。因此自我社会定位思考能力培养有其必要性。在自我社会定位思考中,个体思维品质作为内部因素有其基础性作用,并且人是文化的产物,个体不同的文化视角作为外部因素,对个体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生活方式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健康教育的需要;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全面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丰富课外体育生活;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华“和合”文化及其对现代管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女性对"瘦"的追求出现跨文化一致性的背景下,女大学生也因受大众传媒文化的冲击、同伴的影响和校园身体审美文化教育的缺失、个体身体意象的认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身体意象认知障碍。因此,要转变这些"高标准一致性"身体审美文化观念,就需要通过规范大众传媒行业操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传授内容、加强身体自我感知实践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法,引导女大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意象,建立健康的身体审美文化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身体自我、身体感知与身体行为,减少负面身体意象带来的苦恼,增强身心愉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它向现代大学生传播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对大学生人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对大学体育文化的研究,建设适合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当前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生忧国忧民的杜甫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从他的几首教子诗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教育思想 :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教育界一直认为是借鉴 1 9世纪以后西方教育思想而提出的 ,而早在中国八世纪杜甫的诗中 ,已经完整地包含了这三方面的教育内容。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杜甫的两个儿子资质禀赋不同 ,杜甫对他们的教育也不同。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杜甫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进行教育 ,与现代教育方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一生不断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实践——弹琴、击鼓、鼓瑟、咏歌。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总纲领,认为具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的音乐能够引领人们不断完善自我;主张用音乐育人,并且要合乎"仁"和"礼"。这些都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以自己做学生和当教师的经验为根据,认为学校应当培养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人生最高目标并能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他反对强制教育,主张“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反对空洞的说教,主张在学生的行动中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启示人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创造性心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文化及文化建设的理解,分析高校助学中的自考文化的含义、自考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指出自考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试图构建一个自考文化建设的粗略框架。  相似文献   

20.
聂茂早期的乡村散文与时尚或流行无关,更多的是以“故乡”作为书写的关键词和话语的基本立场。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乡土气息见证了书写的定力,水稻情结显示了孤独的魅力,漂泊之镜呈现了苦难的张力,内部风景彰显了智慧的引力。聂茂的自觉意识和对乡村原态的审美追求,使他的散文自成一格,在理性和灵性之光的充分照耀下,完全走出了古典浪漫主义式的自怜与自恋、忏悔与自矜的阴影,支撑他创作底蕴的是古老大地的文化血脉和生命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