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贫二代"与"富二代"的出现甚至贫富阶层固化,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历史因素、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中资源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个人自身主客观因素等.为使社会不至贫富固化,为发展社会长远的稳定,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体制上的大力改革、优化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软硬件基础和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教育资源公平化.从长远来讲,这是在逐步走向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物质财富.但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结构不合理、个人发展机会不平等、教育职能的缺失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将不利于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及稳定.提倡共享发展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不仅利于人民共同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稳固社会的和谐,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更大的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物质基础.在共享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实现社会公平是保证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没有社会公平,国家的政治稳定就无法实现.当前我国政治特权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显现,因此,必须缩小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来维护社会公平,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改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改革首先要消除四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和误区个体人的观念缺失;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严重的僵化保守倾向。其次要树立四种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观念;与时俱进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回顾合作化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三次变迁,可以发现对革命与改革的回应构成了土地制度变迁的核心动力。革命与改革分别应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任务即国家政权建设和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土地制度变迁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革命与改革的既定目标。而以往从经济层面展开的土地制度变迁则缺乏对制度变迁政治动力和社会核心命题的关注,因此以往研究强调的制度不经济和低效率并不足以成为推动制度变迁的充分条件。从革命的世纪到去政治化的世纪,土地制度变迁始终绕不开政治命题的影响,所以要强调重返政治分析的土地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除了社会事业建设外,具体来讲还包括社会价值建设、社会机制和制度建设、“社会人”的建设、社会结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人”的建设,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重叠,解决社会建设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科学的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乃至整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物质基础;其次是政治思想基础,表现为社会政治理论形态(或理论基础)和社会政治心理基础.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的探讨还很薄弱.物质基础和理论基础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客观前提,而社会政治心理基础则是改革的主观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只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快,但现阶段乡镇机构存在一些不适应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非常严重。如:乡镇机构人员和规模与当地农村发展规模和需求不协调,条块管理体制引发各种矛盾,乡镇人大权力边缘化,乡镇机构管理僵化和官僚化,等等。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农村转变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必要性日益明显。而乡镇机构改革,必须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由过去注重政治导向型向政治导向、经济服务并重转化,以及必须适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的贫富差距状况日益严重,收入差距问题已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重要税种,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次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税税制改革中,应考虑我国地区收入、消费水平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物价水平区域差异大、区域税源结构差异等的基本国情,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区域差异化个税体制。  相似文献   

10.
稳定和改革具有统一性,稳定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改革是巩固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途径。稳定和改革又具有对立性,稳定对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制约性;改革容易引起不稳定,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稳定。要正确处理稳定和改革的对立统一关系,必须注意保持改革中的稳定性,保持改革中的方向性、渐进性、可控性和有序性;同时采取多种方法,积极消除改革中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实行受制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这种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影响和"规定"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和逻辑,制约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并且它本身又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相适应和协调,实行坚持与发展、改革与稳定、克服与发扬相统一的方针,以实现其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内忧外患的宋王朝,陈亮力主变革,主张通过军事、政治、经济的改革以实现富民强国的目的,以建“中兴之功”。陈亮的变革主张符合当时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变革主张带有明显的激进倾向,在当时腐朽的封建政治体制内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北极理事会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北极理事会的努克会议是北极治理的里程碑,会议通过了有约束力的《北极搜救协定》,并且对如何北极委员会做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北极理事会的发展变迁与改革,是在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北极地区在北极国家国内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与压力下实现的。未来北极理事会将朝向"硬法"性、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但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接纳观察员以应对全球问题对北极地区的挑战是北极理事会改革应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确立新评价观和新教学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行考试改革的背景及理论基础入手,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从四方面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实行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我国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国30余年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往往走在前面,而政治体制改革却时常处于滞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探讨得不到位或抓得不扎实。而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则有时选择得不准确,由此使改革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总结历史经验,我国要继续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使政治体制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保障,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点应是:建立健全大部制,健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访活动非秩序化之消极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已经出现了困境,尤其是农村信访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影响秩序的非正常上访现象.论文对农村非正常上访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处置此类问题的工作方法进行了专门分析,对现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及其与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进行比对思考,进而提出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访活动秩序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拔乱反正、初步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等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西方政治文明之间的辨证关系、政治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当成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这一看法并不准确。从邓小平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系统论述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有关论述来看,实行政治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政治民主化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法治进程几个方面选择综合性改革路径;应当采取渐进式改革战略,以实行党内民主改革为关键,首先从外围突破,为促进党内民主改革、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造条件。综合性改革路径选择与渐进式改革战略相结合是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和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秩序建设是新加坡行政体制的核心。新加坡通过民主机制下的权威政治、严格法治、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这三个阶段的行政改革,建立了法治、廉政、民主、开放的行政制度。目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面临众多挑战,研究新加坡秩序建设,对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