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摄影艺术的审美角度出发,结合几幅摄影获奖作品和多年的摄影实践,对形式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及其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提炼探讨,并就形式美中的对立范畴及基本法则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摄影艺术创作,不是按动快门的简单纪实、纯客观再现,而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是创造摄影艺术美:创造"社会生活的纪实美";创造"主体情感的表现美";创造"摄影手段的技巧美"和创造"个性特色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3.
线条和影调是构筑摄影艺术形象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础,亦是构成摄影艺术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一切摄影艺术作品,不论它们表现的是名山大川,还是微妙的眼神,都要借助影调的深浅和线条的变化。可以说,线条是构成摄影画面的骨架,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的血肉,两者都是摄影画面所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人们欣赏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总离不开它的线条美和影调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摄影艺术美在意识形态中的体现、现代摄影艺术美的内涵、现代摄影艺术美的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摄影艺术的美学内涵。摄影创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的情操与意志,才能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又能激励人们前进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5.
摄影技术上的精良,摄影技巧上的娴熟,不等于摄影艺术上的进步。只有摄影能动地再现社会生活时,才能成为摄影艺术,这就是摄影艺术的真谛。从“纪实”到“能动纪实”,是摄影升华为摄影艺术的标志。摄影艺术的“能动反映”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就是创造主体按照“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摄影界经过“分裂”主义运动,使摄影从早期对绘画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但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又使报道摄影凸现了艺术的特征。这一走向从罗钦可和寇德卡的摄影实践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俯瞰或仰视视角的大量运用;空间形式的独特把握;“陌生化”效果的有意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又与报道摄影的纪实性质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现代主义摄影艺术追求充分继承了“分裂”主义运动已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受传统观念控制最严的艺术领域在经济浪潮冲击下面临着新的思维、新的问题。早几年有歌唱家为先导走穴,现在有各类艺术家下海,而摄影艺术界却很难走上市场经济的轨道。从权威人士到摄影报刊都闭口不谈摄影艺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直到1993年中国权威摄影报刊才开始讨论起“商潮与影潮”的关系。其实,这已是各级摄影组织难以支撑的时候。作为艺术门类中的摄影艺术,究竟该不该进入市场?它在市场  相似文献   

8.
摄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作品要具有深邃的意境,要有情与景的交融和艺术的内涵。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与再现的方法,使摄影作品的意境景与情高度契合。含蓄、寓意是创作摄影佳作的表现手法;忠实地再现景物的原貌,利用再现的手法,同样可以获取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9.
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形式美,是艺术美的大门,是人们欣尝艺术品首先接触到的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的审美特性:一方面表现内容,为内容服务,与内容辩证地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它具有不依存于内容的自身的规定性.因此,形式美不仅在美的创造和鉴赏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我们也可以对它进行独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艺术美是人类的主要审美对象,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艺术美的来源有四:一是现实中美的属性;二是现实中丑的属性;三是现实中不美不丑的属性;四是现实中亦美亦丑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与其它美的形态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艺术简称虚拟艺术,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新的艺术活动。虚拟现实艺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主要是感官性沉浸和参与性沉浸,并搭建了一个技术乌托邦。如何看待虚拟现实艺术对艺术、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消解或突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之中形成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人也要求对象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人对现实的特殊关系。审美关系的特点主要是: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美学的范围由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规定为三大方面:审美客体(美感)研究,审美主体(美),审美创造(艺术)研究。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美学在社会实践之中与人类的其他知识体系和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从而形成了美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性质。美学在形成过程之中与哲学关系最为谋求,从而决定了美学的哲学性质。美学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过程之中,由于现实所包含的自然、社会(他人)、人自身(自我)的不同方面,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3.
"写实"内涵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正因此,才决定了其丰富性,留给画家个人发挥空间的广阔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写实"的衍生,但它们的内涵却区别卓然。相对于传统,现当代写实在原有传统写实绘画与抽象艺术互相消长基础上,吸收了诸多现代主义成果。中国写实油画经历了从"现实主义"到"新写实"的嬗变,呈现更广阔、更复杂的面貌,可见"现实主义"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4.
艺术文本综合价值的实现与艺术活动的本质密切相关。艺术自身具有的现实指向性决定了它必须以陌生化为原则、以审美的方式介入生活,参与现实的美学建构,才能实现艺术对于人类群体的文化意义,如此也才能体现艺术之为艺术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5.
自照相机发明后,现代绘画艺术便常常被认为是与真实、求知无关的事情,因此传统写实绘画没有意义了,自我表现的绘画才是进步的和高级的。这根源于对“真”的误解——将物理真实与视觉真实混为一谈。而视觉真实又因民族、文化甚至人的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视觉生理学、心理学、现象学及70年代出现的二阶控制论,都曾充分论及过人的意向性对视觉形象的建构作用。“具象表现绘画”更是致力于新的视觉模式的建立。旅法中国画家司徒立则将具象表现运动上升为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较为完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宋健 《南都学坛》2002,22(4):38-47
“情”与“幻”是《红楼梦》和曹雪芹美学思想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观念。在这两个观念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艺术内涵。因情而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有标识;借幻言情,则是《红楼梦》独具的艺术特色。曹雪芹对“情”“幻”辩证关系的理解,丰富了古代小说艺术理论宝库;并且通过其艺术实践,将真实性寓于奇幻性、神秘性之中,使《红楼梦》展示了“空灵”与“坐实”、“虚幻”与“真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奇观。  相似文献   

17.
人类发展日趋秩序化和真实,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和技术分担起建构秩序的任务,秩序也不断得以完善、重构。作为精神观念的艺术,在技术变革过程中反映了神性秩序、临界和跨界——世俗秩序的普及。作为艺术的意义,也表现为追求永恒、真实。黑格尔认为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于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人类借助于这些媒介,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虽然现代艺术和秩序呈现出混乱现象,但是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仍然对未来秩序充满信心和乐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即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艺术教育应遵循的规律性,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正确定性定位,尊重客观规律;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性,即采用科学方法安排教学,并优化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坚持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影响。本雅明从艺术的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开创了艺术生产理论的先河;伊格尔顿提出了文学生产方式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再生产;马歇雷认为文学和意识形态的缝隙透视出文学的意蕴。发展文学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丑的艺术由美的艺术发展而来,并在20世纪达到兴盛。从观念到实践,古希腊以来的人们都是追求美、创造美的艺术,虽然其间以启蒙运动为界前后有所变化。但20世纪丑的艺术异峰突起,成为艺术舞台的中心。形成丑的艺术有社会现实、哲学与美学思潮以及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等原因。丑的艺术的出现,拓开了人们的审美视野、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促进了美的生成,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社会功能。丑的艺术的繁荣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艺术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