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邓小平同志在对依法治国的思考中,论述了党与法的关系,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权威观。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权威     
本文首先通过对人类社会演进历史的考察 ,发现了始终或至少是至今为止始终伴随人类的社会现象———权威。权威有三种基本类型 ,即神灵权威、帝王权威、法律权威。现代文明需要的是法律权威。然而目前法律权威在中国却是一个普遍的缺失。中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必须要克服这许多障碍 ,加快法律权威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思维的独特性体现在法律推理中,即法律的效力并非来自于内容的正确性,而在于人们对法律权威的遵从,其本质是维护由法的形式性所带来的安定性.法的安定性与妥适性之间存在着紧张对立的关系,但两者不是排他性的存在,法的安定性具有推定性的优先地位.仅当存在实质上的"更强理由"时,法的妥适性才具备优先价值,可以突破安定性的限制.法律权威体现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尊重法律权威的论证既包括在法律体系内、从文义出发的"法律解释",也包括超越法律体系、肯定法官能动性的"法律续造".  相似文献   

4.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 ;二是以法济民 ,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是30年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法律权威并未充分彰显.现行法律体系更大程度上是文本意义上的,更多依赖国家强制力撑持而获得形式上的普遍服从.法律权威应当是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的统一.在规范和制度化特征方面,现行法律体系还有尚未形成内在一致的法律体系意义脉络、良性的吸纳和拒斥社会挑战的机制以及由中国社会多重二元性所导致的多重二元割裂等不足.法律权威树立依赖于法律制度化实施,但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权威与公正司法等量齐观.若要仰赖法律权威推进司法公正,必须在澄清公正司法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之上,遵循若干法治标准和进行有效制度建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许霆利用银行ATM机故障恶意取款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经过媒体的传播和放大而成为一个影响重大的公共事件,民众的质疑无疑会影响法律权威的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树立法律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的良好氛围。法律权威的树立,首先需要法律规定本身公平、合理。其次,应真正建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谈国家法律的权威--从法律运行的典型实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旦国家法律具有了权威,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实现了法治,而法律运行的状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法律权威的存在与否.基于此,本文通过几个典型法律运行实例探讨在司法执法中国家法律权威的现状,影响国家法律权威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先后三次提到了“权威”这个词,而每次提到的“权威”都与法律有关,可见法律权威的重要性。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1982年以来,以国家为主导的村民自治运动在国内已推行了20多年。然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代表的法律权威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却受到了来自乡村权威的挑战,它在权力来源、实施和监督整个过程中影响村民自治运动,甚至操纵法律权威。但乡村权威在乡村法治化进程中并不只有负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制度和相关法律保障的方法加强对乡村权威的控制和引导,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促进乡村权威与法律权威的融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的提出,将法治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在社会管理中,法律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法律,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关于法律,拉兹的法律权威理念中给出了相应的阐述,法律的本质就是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威,发挥其着指引行为的功能,而且满足具有权威的条件。可见,法律之所以能够得到遵守,在于法律的权威。在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方面,拉兹的法律权威理念值得我们研究,以便为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务实的角度看,特别权力关系因回应了现实法制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它必然会向一般权力关系演进,并最终将被抛弃。在中国,实现特别权力关系向一般权力关系的演进,需要选择法治化路径:权利保护注重优位化,权力配置实现规制化,自由裁量体现合理化,自治行为彰显程序化,司法审查趋向渐进化。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人类自身理性关怀的方式和手段,只有良法才能体现人文价值。能够反映公平正义原则,逻辑结构和内容合理并保障人权的法律,才是良法。在法治社会,人人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办事原则,法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才具有最高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权威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且法律权威必须具有现实性,法律权威体现在实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实在法以法律体系的方式存在,法律体系由权威的实体规定和权威的程序规定构成。法律权威的现实性直接反映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中,也与公民权利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从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权威说”和中国古代的“道德权威说”入手 ,提出法官在审判过程中 ,需要树立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同时对双重权威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政治保障等基础理论作了阐述 ,提出了法律和道德双重权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桥梁。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创造依法执政的条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排除“人治”的因素,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切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实行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前提和基础 ,加强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借鉴 ,是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状况提出的紧迫要求。加强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 ,改革和完善监督制约体制 ,建立和健全制约监督制度 ,突出抓好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监督这个重点和核心 ,并不断拓宽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渠道 ,使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政治权威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提高党的政治权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党的领导权应当是属于政党的政治权威和权力,不是直接国家权力.党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方略是"依法治国",这是党在新时期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实质上是党的政策的条文化、规范化、定型化.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现,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是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