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日本神话研究而言,无论是持有“北方起源”主张的还是坚持“南方起源”观点,只有将其放置于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层面上与世界诸民族神话进行比较,才可以彰显日本神话的起源和意义.日本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间存在显著的类似,绝非一种纯粹的偶然.“西来说”为日本神话研究打开了一个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创世神话类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述评,从20世纪初日本学者高木敏雄对中国盘古创世神话类型的认定,到近30年中国学者对中国神话类型越来越细致多样的区分,介绍它们的主要构成,并简评其价值与不足。同时提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很可能有一种跨越并贯穿上述学者区分的所有各种类型的一个主导型类型,这个主导型类型可能就是世界祖宗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与日本神话的比较,明确日本神话中中国西南神话的痕迹,概述装饰古坟的背景,并通过解释古坟壁画的含意,揭示在日本也有这类神话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是邻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过。由于日本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也会有相同的文化现象。本文探讨了日本、中国内地及西南少数民族天地起源与“气”生神话、化生神话与“贵左”观念、胎生神话与母体分解发散等神话情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神话重述”作为一个跨国性的文化项目,并没有在中国文化界引起大的影响,这与当今的神话重述立足于市场运作及神话功能的消失有关。从中国神话的重述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和现代对神话的重述包含有极大的意识形态性,而当前对神话的重述则仅仅是一种娱乐性的手段。神话的重述应是人类对世界解释的继续,是人类情感不断丰富和自我认识不断深入的体现,同时也应满足人们的乌托邦想象,并达到对现实的一种意向性对抗。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10.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  相似文献   

11.
“记纪”神话汇集着日本民族有关起源问题的群体理解,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切入解读,对“记纪”典籍中的起源神话进行学理分析,可以概括出一系列神话学范畴中的原型母题,其中最为突出重要的是日神信仰和自然崇拜。从日神信仰出发,产生了日本的皇国意识形态和天皇家族出自太阳神世系的社会伦理观念。另外,“记纪”起源神话在其辑录汇纂过程中融入了一定程度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2.
广布于日本、 韩国的三轮山型神话传说与中国的老獭稚型传说的关系, 曾引起中、 日、 韩三国 学者激烈争论, 虽然最后钟敬文先生力证其源起中国, 但终因无传播时间上的铁证, 至今仍不免让人生疑。 考察三轮山型神话传说的影响源, 日、 韩学者更易将视角置于韩国甄萱神话之上, 认为其系北方系神话传 说。 但是, 如果将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以及早于三轮山神话出典数百年的 《搜神记》, 与日韩三轮山型神话传 说在神话结构、 情节模式上进行比较的话, 可知三轮山型神话传说的祖型为 《搜神记》 的 “钟繇” 故事和 “猪臂金铃” 故事, 其发生地应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属南方系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与日本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古文化要素及神话母题,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仍存活着吟诵出来的神话史诗,与“纪记神话·有某些相似之处。二者不仅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都具有若干活形态神话的特征。本文从神话学、原始文学、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寻觅“纪记神话”写定之前日本古代神话的存在形态与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4.
蒋观云是"中国神话学的开创者"。蒋观云将神话作为救国救民的有效工具,以神话研究寻求中华民族的共同渊源和文化记忆,唤起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是一种基于"民族"视角的神话学思想。蒋观云的神话学思想在清末时期非常典型,使神话学从肇始之初就彰显出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型神话,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神,其神异的形象、独特的精神内涵、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文化传承中的女神形象在具备原始性、情感性、多元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是国内神话学研究的一次专家座谈会实录.河南省的学者专家围绕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关于"中原话有熊"的文明探源报告,就神话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如何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具有前沿探索性的诸多新观点和人文研究创新思路.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视野大拓展,神话研究如何重构失落的历史,凸显民族文化精神,四重证据法的应用推广,以及如何建构跨学科的人文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日本神话学走过了从开创到中兴、再到繁荣的百年历史。百年来,日本神话学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树立了三个辉煌的里程碑。随着神话学的百年进程,先后凸现出了三个时期的三位重要代表人物——高木敏雄、松村武雄和大林太良。他们的神话学研究主导地位在当代日本神话学界受到公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恶魔主题在俄国文学中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魔主题在西方由来已久 ,其源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神话和古希伯来圣经神话中的恶神。基督教文化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俄国文学中的恶魔主题因此呈现出与圣经神话交相辉映的特点。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古代到 2 0世纪 ,经历了由神学化向世俗化、精神化、个性化发展 ,继而纳入思想、道德探索和心理分析之中 ,最终重新走上了神话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判断世界神话精神特质的时候 ,文化学家和神话学家们总是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从世界神话丛林中凸现出来 ,并将它们分别作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这是不无道理。正是立足于这个传统的观点和理论发展的实际 ,从文化、哲学、心理、历史等六个向度展开了中、希神话的比较 ,并力求找出导致中西文化和文学根本异同的深远根源。在全球化趋势的足音响彻云霄的今天 ,这种比较不仅具有对中西文化和文学所存在的异同作正本清源分析的作用 ,同时还具理论应战及建构价值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