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撰写《魏源评传》过程中的主要体会:一、把握时代思潮,找准传主的历史定位;二、从传主的生命历程和思想发展中寻绎时代思想的变迁脉络,揭示传统文化内在思想活力;三、以人物为主线,评述结合,点面结合,展示传主思想发展的前后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现代传记的忏悔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下,西方现代传记对传主的忏悔意识和愧疚感有一种敏锐关注。不同于古代及近代传记作品对传主的愧疚感和忏悔行为的单纯描绘和记录,现代传记将探索的触角深入到传主的意识深处乃至无意识层面。现代传记对愧疚和忏悔的深度解释和叙事表现可以看作是传记家与传主之间关于真实人性的深度对话,现代传记的忏悔叙事也因此具有了重要的认识价值和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轶事观是司马迁和普鲁塔克传记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鲁塔克将轶事作为刻画传主的性格和心理的主要手段,其趋向使轶事与宏大叙事对立起来;司马迁则在轶事作为揭示传主性格和心理手段的基础上,着意将轶事与宏大叙事在对立中又统一起来,表现出将传主的性格和心理同传主真实而丰富的人生历程、社会历史的进程相结合的趋向.对二者轶闻趣事观念的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传记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张爱玲传记为例,归纳分析作家传记在处理传主创作问题时的四种主要方式,即:生平叙述的传记立场,详细分析传主作品的赏析笔调,寻觅传主与作品间内在关联的路线,指陈传主小说人物与故事的来源的对号导读方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深层角度,探讨梁越的《陆荣廷评传》一书在还原一个爱国、亲民、恋土的英雄形象方面,在对传主的性格、行为、命运及其内在动力的评述或解释方面,在寻求民族精神的价值与释放方面,在展示民族的、历史的风情画面方面所付出的心力和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循吏是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典范。由张廷玉主修的《明史·循吏传》,编撰特点明显,载录的循吏人数较多,包罗了一个特殊群体。分析《明史·循吏传》传文内容可以发现其入传标准主要有三:一是传主本身具有良好的德行操守,二是传主在主政地方时有卓越的政绩,三是传主多受民众拥护。通过入传标准也可以探析《明史·循吏传》所蕴含的政治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2012年出版的两部丁玲传记各有特色,各有新建树。涂绍钧先生的《图本丁玲传》面向普通读者,以图文并茂见长,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尽量贴近传主生命本体,提供被人忽略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及日常生活细节。秦林芳教授的《丁玲评传》面向的是专业研究者,以学理的剖析论说见长,作者站在独立的启蒙思想者立场,从文本细读入手,从作品看作家和论作家,追求学术性与创新性,力图以新的历史高度审视传主。  相似文献   

8.
文本间性是传记的一大特性,传记的文本间性呈现出文本挪用的"同文"现象、传主与叙事者"同声"现象、相同事实不同叙事的"重构"现象、历史还原注重"文本事实"的现象。历史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文本事实却有很大的主观性,王世贞传呈现出的文本事实因书写者对传主历史事实理解的不同而彼此互异。从文本间性层面关注同一传主的不同传记文本,认知传记文本对传主的理解、想象和还原,可以加深对传主及其传记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传记文学是历史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一种文学样式。传记的文学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传主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新时期画家传记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对传主精神历程的叙述,对人物的行动、语言的描写,细节的刻画等展现传主独特的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间性在传记文学中有着突出而集中的表现,从传主选择、传主塑造到读者共鸣,形成了一场知识分子间跨越时空的交谈与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股份制的改造中 ,形成了国有股占很大比重但却不能流通的特有的股权结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国企改革的深入 ,国有股的减持与流通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国有股不流通的负面影响 ,国有股减持、流通的市场压力以及认识障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国有股减持、流通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民族情商的内涵和特征作了探索性归纳和界定 ,并分析了民族情商与民族经济的关系 ,认为民族情商是区域民族经济发展的始动力。民族情商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判断一个民族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倾向性 ,这对于帮助我国少数民族摆脱贫困 ,发展民族经济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城乡居民健身模式九个主要方面均表现出地域和民族特色 ,为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是具有层次的这一观点出发,认为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文化,即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传承中最稳定的部分.从其中的人名文化检视,基础文化又非一成不变.出于地缘、社会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族际关系也使其呈现盘根错节之式.作者以蒙古人名为个例,从一个新角度实证了中国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亦乃我,你亦乃你,在这种繁衍中,早已形成了密不可分而又各异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刍议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铁路通路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分析了西部铁路通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西部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有关西部铁路发展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生存观 ,显见于其作品和对现实行为的选择中。关注他人、民族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给了他努力生活的需要 ,并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自觉的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与现实的阻碍性力量的诸多冲突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古雅典城邦以其民主与法治的完好结合称著于世 ,经过一系列民主改革 ,民主派领袖们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政治制度。本文主要论述了雅典法治社会形成的社会基础和各项法律程序原则 ,以及雅典人的公正意识和民族素质对法治社会的正常运行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和理论预测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新技术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增长的贡献及在改造传统产业中的巨大作用 ,提出了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选择的根本依据是强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列 2 0户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在甘肃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目前也面临着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 ,促进企业集团健康运行发展的对策是 :要正确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营造有利于企业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 ;规范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体系 ,构造一个适合中长期发展的组织体制框架 ;加大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 ;围绕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低估、折股造成的损失 ,二是在改制后国有股运营中造成的利益损失。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资产评估不依法规范进行以及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在于尽快完善国有资产运管体制 ,严格规范资产评估行为 ,尽快实现国有股上市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