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批评是对文学、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而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结合是文学研究在“向外转”的过程中找寻到的一条独特的道路。它可以涵盖的意义包括:“对将自然作为女性的父权式再现的批判、对女性在博物学史、科学研究、自然写作上扮演的重要角色的修正式再发现;针对开采或利用的伦理学提倡一种‘关心哲学’;对所谓存在于女性与自然间(在生物学或精神上)神秘的亲和关系的复原。”虽然在这场运动内部有众多持不同立场的派别,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家有如下基本共识,即对自然的占有和对女性的占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对前者的理解必然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反之亦然。换句话说,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来自一种父权制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确立了统治妇女的合法地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一批原本并不受特别重视的写作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能够赋予新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类似,在参与经典的重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有着良好的前景,这恰恰因为中国的女性还同时背负着历史的负荷和现实的环境压力,而生态和女性运动的结合也特别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艺理论批评发展面临建构中国文论批评体系的问题,面临着中国文论“西化”、自产批评理论不足的窘境。学者王建疆提出别现代理论后引发国内外学者讨论,国内、国外的艺术界在该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别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学界则对应形成了别现代批评思潮及别现代理论—文艺双向生产机制等现象与理论,别现代理论由此成为了走出国门的中国文艺理论。对此,建构别现代批评理论以总结、阐发已有的别现代批评实践经验,是发展别现代文艺理论的关键环节。别现代批评理论的初步建构主要从别现代批评观念、别现代批评的对象及任务、别现代批评方法论入手。进入新时代以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的文论体系是文艺学界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这不仅是主流话语强调的“特色论”“自信论”的要求,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文艺理论趋向成熟的自觉表现。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前沿话题,刘文良的学术著作《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是该学术领域颇富创见的一项研究成果。鲜明的创新意识,精巧的辩证之思,突出的文本意识,浓郁的中国情结,是该著鲜明的个性。该论著着力于构建一座带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诗意之厦”,为中西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研究实现良性互补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批评是新世纪文论界的一大显学,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以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本文从其兴起、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等三方面,对中国17年来的生态批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整体性的分析评述,肯定了生态批评的多声调为我们昭示了中国文艺学与时俱进的前景,指出了生态批评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认为中国学界完全可以藉此来参与国际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读本》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读本》(1996年)是国际学界第一本生态批评研究资料汇编,是公认的生态批评入门参考书。这本书对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主要术语和批评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生态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态批评的界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生态责任是这部资料汇编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都处在学界的边缘, 但是此“边缘”非彼“边缘”, 西方与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在各自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关注的内容和使用的理论、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比较, 希望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 尤其是希望借此研究能让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者认识差异、从西方的理论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将我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发展壮大, 走出一条既能展现真实的自我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比较与数据统计方法、旨在对当代生态批评在中国的发展态势与转向进行分析,本研究基于近十年中国知网生态批评数据,并对照前三十年(1979-2009)的生态批评数据,对我国生态批评研究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近十年生态批评中国学术态势的四个转向:1)深层议题转向;2)前沿热点转向;3)中国经验与话语主体意识的勃兴;4)哲学、社会学转向。本研究进而对中国生态批评的未来进行方向预测,即前沿性、社会化、中国化(传统资源回溯与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就是探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批评,是向自然生态延伸的文学批评的新视野。20世纪以来,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非理性转向”使文学批评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而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论转向”却使文学批评因脱离实践而悬浮于现实空气稀薄的高空,失去了坚实的实践大地。它们虽然各有所长,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批评盲区——自然生态世界。这使它们在对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力不从心。生态批评主动挑起了探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重任。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成为当代文学批评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界,存在着有关“生态”“环境”孰优孰劣的辨析与争论.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种辨析与争论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生态”优于“环境”一词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评的诸种可能.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对于生态话语构建和生态观念确立有着重要作用.生态语言学批评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它通过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生态或非生态因素的批评分析,为语言的深生态化进程,并最终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做出努力.生态语言学批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批判考察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因此可以为我们分析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为我们反思生态文学、美学理论话语自身的生态或非生态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二十世纪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 ,在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基础上 ,分别从二十世纪初、“五四”时期、2 0 - 70年代、新时期这四个大的历史阶段阐释了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征、其演进发展与历史局限性 ,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近百年里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文章最后对台港地区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评价 ,因而构成了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全方位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11.
诗性批评是诗性思维支配下的文学审美批评活动。诗性批评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分析型批评,诗性批评通过对事物形象性的、情感体验性的熔铸,以象征、比喻的言说方式来表达批评家对文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主观印象。诗性批评的精神思维的核心,就是体验性、感悟性和主观性。其形成了“寓理于物”、“寓理于情”的批评特征,也由此导致所表达的思想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诗性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主要方式。而闻一多的诗性批评有其特点:它既是在西方现代多学科视角下的审美观照,又是对中国诗性批评传统的继承和延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界对"生态批评"的言说,呈越来越热的趋势。这些言说包括对生态批评何时出现,为何出现,它的内涵、对象、范围、特征、意义、思想基础、理论依据、价值标准等的认识和讨论。然而,对生态批评的谈论往往存在着与生态文学、生态文艺学、文艺生态学、生态文学研究等词混用,以至缠绕不清的问题。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不利于生态批评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拓展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选本是非常重要的批评形式。就批评原理而论,“选”即是“评”——选本在编纂过程中,既然要有所选择、有所去取,就必然有所衡鉴、有所评价,也就具备了批评的特质;就批评机制而论,选本批评是一种关涉作者、选家和读者的三方联动机制,选本是这一机制的运行载体,时代则是这一机制的运行背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和信息时代,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人们将目光转向地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应时而起,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中国的生态批评研究虽然相对滞后,但在西方正式提出“生态批评”这一系统化、理论化概念之前.中国在古代哲学、古代文论和生态作品构建等方面早就自觉地运用了生态批评的理论或方法,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观点和深刻生态批评思想,这是一种历史自觉,也就是说中国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大大领先于提出“生态批评”这个概念的西方.由于深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再加上中国工业发展滞后和近现代国难当头的原因,中国并未在在生态批评领域形成系统化的观点和体系,而且中国现当代的生态文学作品也存在着题材单一和模仿西方的问题,这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中国后殖民批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源头有两个:杰姆逊和赛义德。一定程度上说,十几年的中国后殖民批评就是一场关于后殖民的批评与反批评的论争过程。97年前后,中国的后殖民批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孙犁批评思想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场五四文学精神,二是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的文章道德精神与批评方法融入了现代批评理论。强调批评者的道德修养与知行合一,提出了“态度”论、“胆量”论和“定见”论的批评主体论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这为匡正当下的批评文风和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依经论文”、“依道论文”在中国古代小说评论中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和原则,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小说的思想性即哲性因子。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古代文化人对小说就不采取“依史论文”的视角和原则呢?当然不是。余虹先生以及持相同见解的先生的观点是有大量史料为基础的,我们之所以特别突出地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批评中的哲性因子,是意在与余虹先生的见解构成互补,以防止偏误和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流派,生态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生态批评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对“类中心主义”,主张“生态中心主义”和环境公平。其分支生态女性主义批判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深层生态主义主张超越生态学作为科学这一事实达到“自我意识”和“地球智慧”深层次境界;文化生态主义认为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必定会反映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印第安族裔生态文学的关注焦点从社会关系转移到了自然关系。生态文学代表作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生态批评是人类为其所生存世界斗争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张燕玲以独特的批评姿态、话语方式与批评视闽对文学批评的生态进行冷静反思,在文学批评领域坚守了近30年.在近三十年的批评实践中,她以回归批评本义的本体自觉、同情之理解的批评方式、讲真话的批评姿态、问题式批评的路径、关注精神性内涵的批评尺度,建构起“率真雅实”的“本色批评”,并且一直秉持与躬身践行着,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场域中一种独特的批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