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倡导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将农业合作化作为发展农业经济、改造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张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来不断丰富农业合作化的具体内涵,以全新形式的农业合作化作为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从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发展历程与演变逻辑,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和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从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和分配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农业合作化的方向、途径和目标。合作化运动后期的弊端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实践原则的失误 ,产生的根本理论原因是对农业规范经营和农民特点的认识误区 ;毛泽东确定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富裕原则 ,是农业制度创新中的遗产。这是解答学术理论界困惑的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认为合作化道路是人民得到解放、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并且认为中国农业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毛泽东合作化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虽有失误,但具有不容否认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是马列主义合作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阐述了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对解决现阶段中国农业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激进的农业现代化实践,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当年决策层有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观努力,然而其实践结果却表现为农业现代化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相脱节。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处在农业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现代农业合作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众多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探讨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科学内涵,总结苏联农业合作化实践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在推动现代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农业合作化理论的研究并不断创新,中国的农业改革必须以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政府要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研究,集中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前提、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关键等方面。要实现研究的突破,就有必要撇开孤立的和偏重意识形态的论证,从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毛泽东投身农业的具体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所提出的思想,以及我党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所采取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方法。分析了这些思想、步骤和方法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毛泽东进行了艰辛探索。这种探索虽然未能由毛泽东本人达到既定目的,但为我们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毛泽东的探索抓住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不乏良好的开端。探索的代价没有白付,我们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正是纠正和避免毛泽东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农业人口占80%、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邓小平十分关注。邓小平认为,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一是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要坚持工业支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三是要大力发展科技,依靠科技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问题,其对策包括在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环境问题上,政府应在农民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帮助农民完成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在工农业关系问题上,终止工业偏斜发展,确立农业基础产业论,实现工农业平等协调发展;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上,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走集约持续发展之路;在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体制问题上,以家庭为基础,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文章阐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及机遇;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行相关分析论证,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兴农"思想,提出构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是当前农业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通过分析山东半岛的农业现状及其问题,进而对其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山东半岛的农业现状决定其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通过采用生态效益型农业模式、完善农业市场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等措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农业企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目前农业产业化入手,指出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当务之急是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然后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农业资源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7种农业企业模式.最后探讨了农业企业化实现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与区域差异的双重视角,实证研究金融支农对农业现代化演进的影响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金融支农对农业现代化演进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但边际影响系数较小。金融支农对农业现代化演进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影响积极,中部地区钳制效应突出,“哑铃式”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从控制变量来看,农业人力资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演进的重要因素,且各控制变量影响效应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划分为农业起步现代化、农业初步现代化、农业基本现代化、农业完全现代化四个阶段,构建出了一套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黑龙江垦区为例,从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消费水平、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科技教育、农业环境六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所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从增加投资,发展专业化和区域化经济,兴建乡镇企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着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