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2.
李振松 《理论界》2006,(3):185-186
祝允明人格精神的复杂性,呈现为人生的社会责任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对立统一,源自他所处的时代与生活环境,源自他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的双重性,源自他对儒、道等多家文化思想的吸纳。正因如此,使得祝允明的人格精神颇具魅力与风采。  相似文献   

3.
文艺审美离不开生活的对象化。具有久远文化历史的民俗,因其反复呈现的惯制形态,即博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最有审美价值的创作对象。尤其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人生礼仪和信仰民俗,更因其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而成为文艺民俗审美的天然“原型”和“母题”。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人生民俗的出现和“阴阳转换”观念的形成,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不死并万代传承的心理企盼。它表明了人类对生命悲剧的意识和超越此悲剧的世俗努力。正是在这一点上,民俗与艺术构成对人生悲剧的超越的同构契点,成为艺术家对人生民俗特质审美认知的导人…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人以认识与变革自然与社会为前提和基础的生活和发展的历程。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各自的人生模式框架内进行着人生征程。所谓人生模式是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构样式和人生目的指导并贯穿其中的人生行为方式。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生模式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决定的,而经济基础或经济条件则是最终的决定的因素。因此,社会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变革必然决定着人生模式的稳定与变革。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社会,积淀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生模式,即新中国诞生前的少数剥削阶级和最广大的…  相似文献   

5.
时代迁易与宋代士大夫的观念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变迁,宋朝社会文化形态呈现出与前代社会不同的特.点。生活于这一社会环境的宋代士大夫阶层,其整体观念也发生了嬗变。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以“立德”作为个人成圣立贤的人生价值观、务实有为和“仕以行道”的入必参政现、工商皆本的经济观,以及忧念天下、体国恤民的忧患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悲剧美学谈片佴荣本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又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展示的人生悲剧性所构成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美学考察的对象主要是人生悲剧性的现象存在及其本质特征,人生悲剧性的审美形态及其艺术创造规律、悲剧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理...  相似文献   

7.
曹文轩坚守“永恒的古典”创作理念,他的悲剧追求有节制的忧郁情调,呈现为独特的感伤的优美。他试图在古典形态的小说中完成对存在的终极追问,从而提升作品形而上品质。他力求以古典的悲悯救赎缺乏情感的现代社会,用温情和关怀化解“孤独”“隔膜”这些现代人生困境,他张扬人生的尊严人性的高贵,同时也不回避人性中的阴暗委琐,但仍是将其作为前者的陪衬有节制地诉说,并以平和的态度给予坚决的否定,从而以美的理想统摄真的现实,建构出和谐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人文环境都有了深刻地变革 ,现代社会对人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以科学的方式优化人生以适应现代社会 ,已经成为当代人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优化人生的意义所谓优化人生就是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生的结构要素提升组合 ,从而使人生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这是主动改造人自身的过程。优化人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生过程可以分为人生的自然过程和人生的社会过程 ,二者是既相对独立 ,又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 ,人生的社会过程是以…  相似文献   

9.
孙峰 《南方论刊》2007,17(8):69-70
信仰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支配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最高理性,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由信仰所衍生的一些异化形态却始终困扰着人类。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是信仰异化的根本原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信仰异化的社会心理成因。文章就试图从集体无意识、市场经济理性原则的泛化使信仰作用趋于弱化、社会发展与信仰不同步的心理冲突入手,剖析信仰异化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指出:“演员要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人生。”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演员就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模仿者。”二位艺术大师精辟的论述阐明了艺术家的社会作用。艺术家的艺术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 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反过来对社会生活起反作用。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李颖姣 《齐鲁学刊》2006,3(5):122-126
“经验”与“必然”在传统哲学中的对立,引发出我们对“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如何获取其普遍必然性”这一问题的思考。马克思把一切先验的东西拉回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将对“先验”的无意义追问搁置起来。这种做法体现在他的哲学中就是:搁置了对“需要”必然性的追问,将其呈现为人类现实的解放运动;把充分彰显于生活中的人的“现实的需要”,作为更根本的动力源,承接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历程。由此,“现实的需要”以其独特的客观性,为马克思的“经验”的方法提供了牢靠的必然性依托。  相似文献   

12.
李长健  李伟 《北方论丛》2006,(5):136-140
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基本的和谐人权,一种选择性社会权利,一种接受权亦即积极人权。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三个维度要求国家必须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建构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基础,以司法为手段的农民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中国农民的现实特征,从共同体道德原则与人权哲学角度,构建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及维护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制度安排,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桂奎 《齐鲁学刊》2001,(5):113-117
六朝志怪小说的角色设计带有悲剧性的特点,其主要内涵包括无奈退却、被迫离散和从容赴死三个层面。这种角色设计通过完整的悲剧构架散发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浓重的生命意识,其成因应归结为六朝那个多灾多难的时代社会角色的扮演、长期积淀成的悲剧文化氛围以及文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传》中展现了社会生态失衡的现状,通过对赛拉斯·马南孤独人生的真实刻画,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疏离的困苦处境的同情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过去的记忆和纯真人性之爱的复苏将赛拉斯从极端的孤独隔离中拯救出来,治愈了他的精神创伤,从而为个体走出社会生态失衡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作为过去的传统所积淀下来的物化形态,它构成了我们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规范,另一种是作为正在生成的新的历史现实,它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未来的方向。前者是在旧的社会规范的层面形成了文化的相对确定性,而后者则是新社会生活的生成基础。生活方式作为社会不断形成和变化着的环境,也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实现主体性的自觉变化。生活方式作为共存主体的根本的生存环节,演化为社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规范,因而文化不断把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具体转变为现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影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成员是否具有公民意识,是区分公民与臣民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根本分野。我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积淀下来的臣民心态、等级观念以及社会不公凸显的客观现实,对现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构成制约与障碍。克服臣民心态,确立公民意识在观念领域的主导地位,制度不可或缺;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对立,促进社会公平,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现实的社会基础,制度至关重要。由此,必须加快制度建设,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现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意识,努力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宽松的国际发展空间。这既符合整体论哲学思想,也是全球化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会是人们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类关系体系,它的社会模式来源于现实社会,但又不同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播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甚至变革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虚拟社会自身也存在诸如诚信缺失、恶意攻击等多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波及着现实社会,对其亟需加强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应该在明确虚拟环境中的行业责任、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