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各国学者关于职场欺负行为的描述性研究在术语使用、发生率、实施者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通过进一步对职场欺负行为跨文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比较,可以发现文化作为人们所共享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接受职场欺负行为的程度、对职场欺负行为诱因的解释过程以及受欺负者的应对方式。未来研究可从干预机制、组织文化和文化动态建构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欺负行为现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欺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欺负行为不仅存在于中小学也普遍存在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欺负主体欺负方式有很大差异性。研究结果对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创建民主、文明、安全的大学校园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职场围攻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场围攻行为,是指组织员工对目标员工的合伙攻击,并导致目标员工的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常用的职场围攻行为测量方法有自我评定法、问卷测量法和质性访谈法。职场围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人格特征和组织文化等。职场围攻行为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组织中要加强对职场围攻行为的认识,引入心理咨询顾问,积极预防围攻行为的发生;创建积极的组织文化,建立行之有效的反围攻政策;制定职场围攻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未来的职场围攻行为研究要厘清职场围攻行为的概念,明确职场围攻行为的性质,关注职场围攻行为在因果链条中的位置,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校中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对学校中儿童之间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儿童欺负行为的主要形式、类型和特点,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典型特征及其发展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欺负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显示,控制和消除儿童欺负行为的途径可通过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受欺负问卷对8792名中国中小学生和1061名英国中小学生受到身体、言语以及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发现(1)总体上,小学生受到三种形式的欺负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中国中小学中言语与间接欺负的发生率低于英国中小学.(2)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男生比女生受到更多的身体欺负.(3)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英国小学女生则比男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4)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间接欺负;在英国则相反,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女生中间接欺负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探讨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同伴欺负状况、抑郁焦虑上无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情况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初一年级学生较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易卷入同伴欺负中;留守初中生同伴欺负与抑郁焦虑相关显著,同伴欺负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对同伴欺负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起正向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庭对儿童欺负受欺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中儿童欺负、受欺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依恋理论、社会学习论以及家庭系统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庭影响儿童欺负的机制。欺负者、受欺负者以及欺负受欺负者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男孩受欺负者的家庭过分亲密,而女孩受欺负者的家庭成员联系少,母亲对孩子故意、拒绝;欺负者的家庭通常具有高权利需求、低亲和性的特点,父母通常采用专制型的教养风格;欺负受欺负者的家庭除了具有高暴力、低温暖的特征之外,父母管教方式通常不一致。兄弟姐妹关系也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技能和同伴地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欺负者的社会认知能力主要有两种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冷认知理论。从这两种研究范式得出了欺负者的两种形象:社会技能缺陷儿童和社会技能良好儿童。两种理论的分歧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欺负行为及社会能力的界定不一致;两种研究取向所关注的研究指标不同;两种研究取向选取的被试存在差异。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考察不同欺负类型欺负者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和心理理论水平,考察社会认知能力良好的欺负者的移情能力及欺负者的道德判断和情绪特点。  相似文献   

9.
欺负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学校中的欺负行为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欺负行为的含义、基本特点及危害的分析,试图找到科学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欺负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民主、文明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学校欺负问题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国际性热点课题.近20年来,各国心理学家就欺负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欺负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危害、学校欺负的普遍性、欺负问题中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及欺负的干预等问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化生存的今天,传媒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场景与方式,并逐渐融入我们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血脉.因此,对传媒文化日益扩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迫切.传媒文化与历史、经济、政治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是一种关联互动关系,一方面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传媒文化的内容、形态和走向;另一方面传媒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甚至变革着这些领域的思想、行为以及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学校欺负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欺负及其干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众和研究者关注的世界性主题.一些国家进行了欺负干预研究,效果不尽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干预方案的构成、学生的年龄、儿童的性别、外部支持和持续的时间等.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方法多元化、干预时间提前化、干预思路生态化、效果持久化和跨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品消费,是指消费主体通过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文化商品以获取精神需求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青少年的身心的特点、国内文化从业人员对西方文化的模仿和话语平移、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等原因,在青少年中形成了消费西方文化的热潮。这股热潮在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拓展其知识和丰富其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起到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受一定教育思想、文化观念所影响的、基于特定教学情境的文化行为。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分析发现,将地域文化和教师教学行为分开论述的研究成果较多,有关地域文化对教师教学行为影响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对教师文化的探讨。尽管已有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有关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仍有待加强、研究深度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野有待扩大。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现实载体和鲜活样本 ,是正在变迁着的一个片段。流动不是无意义的 ,流动着的不仅是人口 ,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无论是在流动的启动还是流动中的经历 ,都渗透着文化观念的变迁 ,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模式取向。通过文化社会学视角 ,对流动人口进行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深层剖析 ,其实是在研究社会的深层运行机制 ,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社会中的结构、制度、行动者与文化之间相互建构、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亲属称谓分类精细,体系严密,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的职场环境中,汉语亲属称谓随处可见,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对年长者或者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公司如家,同事如亲人"的和谐氛围。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职场文化中的应用,探寻中国职场所具有的讲究礼貌、等级森严、重人情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其成员习得并共同拥有和相互作用、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的总和,表现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种形态。由于其计划性、专业性、组织性和日益丰富的内涵,学校文化在无形中向儿童传授着价值规范、培养着情感态度、发展着行为技能并进而影响、促进着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冲击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地消解着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和教育效果,威胁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因此,高校必须认清深刻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对象,坚持努力探索和开辟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以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所体现的文化,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从而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文化心理产生影响,最终促使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形成和变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方式将对文化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思维方式的改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对现代文化、同伴群体文化、大众文化重视不够,忽略了当代外族文化、女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等,这种教材中文化选取缺失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待各种文化的宽广胸襟和平等态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多元的、辨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以必要的重视,在编写教材时应坚持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教材的多元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多元的、辨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真正地实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网络浏览等方式,利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文化人才的历史作用、现阶段文化人才的突出问题人手,阐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文化人才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以及正确处理好文化人才工作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树立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人才的观念,以文化人才的发展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