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始皇时代实现统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其实,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仅仅限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控制,亦包括向北河的军事拓进以及征服岭南之后南海等郡的设置.而秦帝国版图的规模,于是也远远超越了秦本土与“六王”故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西北斥逐匈奴”与“略取陸梁地”事,系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然而据《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及《秦始皇本纪》在二十六年(前221)记述中已言“南至北向户”,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刻石有“皇帝之土,……南尽北户”语,可知这两个方向的拓进在兼并六国后随即开始.秦始皇的政治志向和秦人的进取精神,因此可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后人对于秦统一后来能及时进行政策转变导致灭亡的批评,也可以在这一认识的基点上作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世学者多认为秦并六国后,使李斯作小篆统一了文字。对此,我持不同看法,愿与商榷。 在秦代以前,未闻有谁统一过文字。秦代统一文字,应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但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并未提及。《秦始皇本纪》中虽有“书同文字”寥寥四字,但裴骃、司马贞、张守节都未加注释,后人不得其解。我认为这四个字与《李斯列传》中的“同文书”同义。张守节《正义》对“同文书”注解是“六国政令不同,今令  相似文献   

3.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关于秦前期的粮价记载,公元前216年,即“三十一年……米石千六百”。其价之高,实属惊人。如若这个记载无误,那么,它说明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犯了致命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关于辽朝疆域的北界,人们多依《辽史·地理志所记“北至胪朐河”,即今克鲁伦河。但是《地理志》的这一纪事,是《辽史》撰者的重大疏误,不足为据。本文依据《辽史》中有关史料,通过辽朝统一北方、开拓疆土,并在胪朐河以北建置州城,派官管辖和设立军事机构等措施,论证了辽朝的北界不是在胪朐河;并探讨了《地理志》之所以把胪朐河误记为辽朝北界的原因。依据《辽史》,本文指出辽朝疆域的北界,是在今贝加尔湖一带。  相似文献   

5.
楚汉之际,在江东出现有鄣郡、吴郡、会稽郡,但是《汉书·地理志》不载吴郡,所记会稽郡的地理范围包括了吴郡。清代考据学家对吴郡、会稽郡建置沿革进行了考证,仍然没有一个定论。据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有四种说法:一、《元和志》越王无强为楚所灭,楚以其地并吴立为会稽郡;二、《史记·始皇本纪》: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寰宇记》秦灭楚以越并吴立会稽郡;三、《汉书·高帝纪》:六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一县立刘贾为王。……《汉书地理志稽  相似文献   

6.
一、由于不知标点停顿,导致文义不明甚至史实错乱者 1.《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文选》”)节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十年……齐,赵来置酒”(82页)的标点,意思是“齐,赵的国王(也可以是使臣)在秦始皇十年到秦国来置酒,招待了某某人。”我们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建)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阳。”齐王建二十八年,正是秦王政十年  相似文献   

7.
周总理在欢迎日本田中首相的宴会上致祝酒词中,讲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意思是说,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车与丁零的关系——兼论高车非源于康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匈奴列传》云丁零在匈奴北。《魏略·西戒传》言丁零有北丁零、西丁零。北丁零即匈奴北丁零;西丁零在“康居北”。汉魏时期,丁零大抵分布于今苏联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匈奴国家灭亡后,十六国时期,漠北蒙古草原分布着被称作高车的游牧部落。高车部别繁杂,人口众多。《魏书·高车传》载其有狄、袁纥、斛律、解批、护骨、异奇斤、副伏罗等七部。副伏罗部有十万落(户)。其余诸部落数,史所不详;大约平均也各有十万落左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代谪戍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谪戍制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种戍边制度。对此问题,史学界讨论十分活跃,论著不少,成绩斐然。但有些问题尚颇多分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不揣谫陋,拟就谪戍对象及其身分、谪戍与徭戍的关系、谪戍阅左等问题谈些粗浅看法,深望方家指正。一、关于谪戊对象及其身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谪)遣戍。”《汉书·晁错传》载晁错追述秦代谪戍制时说:“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这是研究谪戍对  相似文献   

10.
在秦始皇即位初年,秦国统治阶级内部相继发生了三次大的政治事件: 第一是在秦王(始皇)八年,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蛟借发兵攻赵的机会,谋反于屯留。第二是始皇九年,长信侯嫪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官骑戎翟召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1.
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蒋非非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在他死后不过一年便陷入战乱,首先揭竿而起的是楚地被征发谪戍渔阳的九百名闾左。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序》中说:“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自汉后两千多年间,“闾左”陈涉首事之功已是定评。然而...  相似文献   

12.
一、族称 [三苗]古族名,该族活动于长江中游的鄂、湘、赣等省。据《吕氏春秋·召类》、《山海经注》、《墨子》、《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载,在我国父系氏族公社的末期,三苗曾与以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发生长期战争,终因力量悬殊而  相似文献   

13.
咸阳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秦的首都而著称于世。“咸阳”作为地理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本纪》记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  相似文献   

14.
仲康日食的文献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系列学术札记之一。文章依据《左传》所引《夏书》与《史记·夏本记》等可靠的传世文献对夏代仲康日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文章认为《史记·夏本纪》所载仲康日食事当是本于《尚书·胤征》原文;本次日食出现于房宿,食分较大,见食地点应在今洛阳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战国后期,出现的《吕氏春秋》究属何家?一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以其书的主编者吕不韦所处时代的特点,从“义兵”主张以管窥其思想倾向。吕不韦所处的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原因何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当时最大的政治问题,就是要通过战争实现统一。所以我们认为,考察吕不韦对战争的看法及其所作所为,是研究吕不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钱塘江干流及其沿岸地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滔滔钱塘江是东南沿海著名的巨川,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流域内山丘、盆地和平原错综分布,土壤肥腴,气候温湿.很早以来,人们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经过长期辛勤地劳动,钱塘江流域已成为人烟稠密、经济发达、物产富饶的地方.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关浙江(今钱塘江)的记载颇多.《山海经·海内东经》;“浙江出三天子都.”《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01年到会稽(今绍兴),“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其它如《论  相似文献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更名民曰黔首,大酺。”黔首一词,旧解纷纭,或以为指劳动人民,以其常年劳作,肤色黑;或以为劳动人民以黑巾缠头。均非的解,不足征信。罗思鼎《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继续实行法家路线。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更名民曰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始皇根据五德终始崇尚黑色,‘黔首’在当时应是指新兴的地主和自耕农,是秦始皇对当时人民的一个尊称。”(《红旗》1974年第8期)此说极精当。按《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  相似文献   

18.
《史记·周本纪》标点献疑一则阿桂《史记·周本纪》中华书局标点本有这样一段文字,照录如下: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样标点,自然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并非“最佳方案”,先说前一句...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的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统治者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举国上下在言行上无不以此为准则,秦人的伦理观念与行为,也随之落入法家的一套,秦王政即位后在政治上仍奉法家思想为圭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他“作制明法”,用为“万物之纪”,并要求臣民“永为仪则”,循此而行。然而,他在伦理上却越出法家雷池,采用儒家的观点来指导天下人的行为。一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研读王伯祥《史记选》校释,时有感发,作质疑若干。前曾发表二文。近日少得宽暇,整理其馀,以享读者。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己。(《项羽本纪》)注:抵,到达。抵……司马欣,把说情的书信送给司马欣。按:“抵”用到达义,其后常接以地点名词做宾语。《史记·秦始皇本纪》:“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此处“抵”字义为拜谒、投托,凡用此义,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