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之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段经济繁荣、社会兴旺、科技发达、对外交往和谐共荣的黄金发展期——唐宋时期。在此时期,中国攀上了世界的巅峰。而在随后的几百年里,我们却从开放转向闭关,由繁荣昌盛而转向逐步没落!本文将从这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的变化转移而论述我国衰败的原因。以史为鉴,从古人发展之经验教训探寻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付春 《兰州学刊》2004,(4):200-203
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权性质和小康社会的发展取向投射到妇女及其组织层面上,意味着妇女必须既要拥有普遍的公民权利,又要得到普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一逻辑推动下,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组织的历史变迁本身凸现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引发的妇联组织的功能转型和结构调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现,我国妇女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化组织成员从代表政府转向代表社会,组织资源从完全依赖于政府转向依赖于政府、民间等多元渠道,组织行动从政策宣传转向反应社会要求,等等.这种转化既是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改善的表现,也是我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王守昌,王海泉一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的伦理道德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即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从传统转向现代,建立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全球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社会活动节奏加速倍增化,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社会活动性质利害两重化,社会活动群体全球协同化四个大的发展趋势.而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展开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结构转型,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5.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确保政治稳定、维护主权独立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任务,在区分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社会局面。在经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制度破坏后,中国进入社会秩序重建时期,开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压倒一切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稳定从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现阶段处理新的社会矛盾、巩固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我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与其说是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所著称,到莫若说是以体制上的由道德经济向法制经济的转向而令世人瞩目.因为,与经济的发展相比,体制上的变革更具根本性和生命力,若离开体制上的变革,即离开了由道德经济向法制经济的转向,那么,不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无从谈起和持久,而且也容易使人们忽略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治理与解决.很显然,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随着我们这方面改革的日益深入,尽管我们已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尽管我们以空前的信心和决心加快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但仍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社会——确切地说是我们这个社  相似文献   

7.
未来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社会体育将呈现多触角发展趋势.文章从社会体育的社会化发展、法制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科学化发展、生活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体育将呈现的多触角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转向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即从“建立新中国”转向了“建设新中国”;“愚公移山”寓言寓意也从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转向了挖掉“经济贫穷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从技术革命视角,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大致经历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工业化新中国和实现“两个”“三个”或“四个”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中国两个阶段;工业化新中国、现代化新中国的建设目标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均致力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社会革命视角,革命时期党的目标是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党的构想是以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作为过渡,进而发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将来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构想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标识了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中国”话语,通过对“旧中国”贫穷落后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比较,呈现出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阐明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学家许涤新提出建立中国生态经济学,至今已有10年了.10年来,生态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增强了人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生态意识,以生态经济规律指导社会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学亦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不断完善,生态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亦初步建立起来了.当前,我国巳进入90年代的“八五”规划时期,从现在起至本世纪末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为使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能协调发展,将给生态经济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责任.本文将从加强生态经济学研究,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提出几点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与未来道路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系统地分析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领域发生的制度变迁及所形成的制度特征,其独特的"中国模式"是造就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历时30年的改革业已过去,一个独特的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已经形成,此时,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未来的中国是继续以美国、英国抑或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为目标,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方位模仿和移植,还是以我为主,走制度创新之路?毫无疑问,中国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依靠创新而不能依靠模仿.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经济体制也暴露出各自的缺陷,因此我们认为,以基于模仿的经济转型任务告终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不断总结、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但是重心将从模仿转向创新,即在认清中国实际情况和总结外国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中国模式,形成创新导向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年。由于国际经济再平衡前景扑朔迷离,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困难主要来自国际经济动荡加剧与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由国内外多种经济矛盾交集所引致的经济政策两难抉择。同时,由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自主性趋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增强,十二五时期中国有能力有必要主要依据自身条件与发展要求,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体制改革与政策调适,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持物价平稳与经济较快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带动,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而走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能够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然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它应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城市化加速发展,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急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与新的社会图景,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引发社会各阶层强烈不满,由此引发了一场影响深刻的进步主义运动。由于进步时代的美国与当下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十分相似,研究美国进步时代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可以为当下中国的社会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一般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察世界各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存在这样一些一般规律:1.从其外在形态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形;2.从其内在依据看,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直接依据将从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3.从其历经过程看,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分化将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  相似文献   

16.
就业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今天,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更是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对策研究,更需要对深层次矛盾的科学揭示和一般性规律的理性思考。本文试作些粗浅的探讨。一、经济转型期的就业问题是长时期历史积淀而成的社会问题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是特定条件下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改革不过是把这些矛盾从过去的隐蔽状态揭示出来罢了。1、经济体制由计划转向市场,使传统…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对图书馆事业的双重影响赵元章图书馆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服务,同时又受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一项根本性的变革,它正在引起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显然作为我国文化事业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其演进历程看,可以分为总体布局探索时期、总体布局形成时期和总体布局的拓展时期;从其形成的动因看,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深刻认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新时代新要求的积极回应,推动了总体布局从形成、拓展到“五位一体”的确立;总体布局演进历程同时蕴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而深刻把握“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则是总体布局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次贷危机为引爆点的美国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向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虽然目前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太大,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中国应当努力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间构筑一道防火墙,防止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向金融领域和其他行业蔓延.因此.我们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灵活而充分地运用利率、中央存款储备金率、汇率等货币工具,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有效地扩大内需,妥善地处理好就业问题,真正稳定实体经济,刺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虚拟经济的发展正在由探索阶段转向升华阶段.这是虚拟经济的新起点,中国应当更主动、更积极地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注重规范,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深化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热点,中国改革也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新的十字路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