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闽中诗派,又称晋安诗派,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活动区域在当时福州府闽县、长乐、福清一带.其主要成员有:林鸿、陈亮、高棅、王恭、唐泰、郑定、王称、王褒、周玄、黄玄,时称"闽中十才子".其中,林鸿为诗派的领袖和倡导人;而高棅,则通过他编选的《唐诗品汇》、《唐诗正声》全面地阐述了闽中诗派的诗歌主张,成为这个诗派的理论代表.林鸿、高棅还通过传道授业和文艺结社的方式来组织创  相似文献   

2.
明代闽中诗派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张以宁、林弼、蓝仁、蓝智为代表的初期,二是以林鸿为代表的中期,三是以王NDB39、高NCC64为代表的后期.闽中诗派之所以在明初占据文坛重要地位,既与其鲜明的隐逸地方特色有关,亦与其不断介入主流诗坛有关;而介入主流诗坛既是其扩大声誉的有利因素,也是其最终衰微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明初"闽中诗派",在当日诗坛上以独师盛唐树帜,以"闽中十子"为基本阵容,"雄据一方,先驱当代".其诗学理论,在当时具有纠偏除弊的重大意义,对后世诗风也发生深远影响.长期以来,闽中诗派一直屈遭后人的曲解和诋毁,被视为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根源,枉执其咎.本文拟通过对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辨析,对其是非功过,重予评说.  相似文献   

4.
陈庆元 《东南学术》2004,(3):147-148
明初的"闽中十子"诗派,就是福州诗派,或者叫晋安诗派."闽中十子"名单的正式确立,当始于袁、马的<闽中十子诗>,后来为<明史·文苑传>所袭用,遂成定名.<闽中十子诗>是"十子"的诗歌选本,而非全本,深入研究"十子",仅读<十子诗>这一选本是远不够的.研究"闽中十子"诗派,还应注意"十子"之外的参与倡酬的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闽中诗派是明代诗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派,它成立于洪武二年,活动在洪武初到永乐末年。它的尊唐主张对有明一代诗歌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开封的自然生态是不良的,这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明初,当开封城市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时,即已有江南盐茶商人活动的身影。及至明代中后期,开封在经历城市经济复苏之后进入了繁盛阶段,在诸如元夕、打春等传统的节日庆典上面得到了集中展示:规模趋大,欢闹热烈。前人的研究经验表明,在研究和摹拟历史社会的时候,狭义的历史文献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有限,诗章材料的作用有时是极关键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明代开封城市生活的若干侧面--源自诗章的构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建强 《中州学刊》2004,(6):129-131
明代开封的自然生态是不良的,这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明初,当开封城市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时,即已有江南盐茶商人活动的身影.及至明代中后期,开封在经历城市经济复苏之后进入了繁盛阶段,在诸如元夕、打春等传统的节日庆典上面得到了集中展示:规模趋大,欢闹热烈.前人的研究经验表明,在研究和摹拟历史社会的时候,狭义的历史文献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有限,诗章材料的作用有时是极关键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诗学主张却与复古诗派崇唐抑宋的理论不同。他推崇盛唐,但又认为唐诗并非尽善尽美;他批评宋诗,但没有对宋诗作出全盘否定,而是清醒地看到宋诗对明代诗坛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各个时代的诗都有其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反对以时代定诗歌创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明初的社会情况和统治者的引导,使儒释道得以并立,共同为朱明统治服务。三教情况与元朝有所不同,明代以儒为主,而佛道辅之,且有相互圆融之势。三教合一的思想在明初帝王的言论和政策中表现比较明显,还体现在诸大臣的思想和实践中。是为明代三教合一之发端。  相似文献   

10.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7,28(2):101-103
以王阁运、邓辅纶为首的湖湘诗派在近代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拥有一批优秀的诗人,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约而言之,湖湘诗派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注重摹拟;二、力求出新;三、讲究诗法。这三点也正是湖湘诗派得以在近代诗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 ,较少傲诞狂放之习 ,社会离心倾向亦不明显。而明初隐士群体的这一特点也正是明初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江右诗派”是明初诗坛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雅正”是其一脉相承的诗学趣尚.从“江右诗派”的精神内涵而言,其“雅正”诗学观所具有的地域风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江右诗派”的“雅正”诗学趣尚,不仅吻合了朱元璋的文道相贯的文治理念,而且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推行而得以彰显,即能贴近于明初的开国气象而注入“鸣盛”因子.该诗派也因此受到最高统治阶层的推崇褒奖,成为明初诗坛最为耀眼的文学群体之一,产生了较大的诗坛影响,成为反映明初诗坛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正> 有明一代,诗歌的成就是不高的,它不仅远逊于唐诗,也在“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之下。明诗为什么不景气?这里面当然有它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方面的原因。其中长久统治明代诗坛的形式主义诗论和诗风,是阻碍明诗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明代形式主义诗歌理论的影响,使得在明代不少诗人的心目中,诗歌已变成了超生活的、抽象的“格调”、“音律”的集合体,变成了不是从生活之源、  相似文献   

14.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论朱有燉杂剧中的儒释合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后积极与儒家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佛教.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融合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戏曲.本文将以明代藩王朱有燉的杂剧为例,分四个部分来探讨明初政治与佛教之间的关系以及儒释合流现象.  相似文献   

15.
论韩孟诗派主体心性的强化与艺术表现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韩孟诗派有别于盛唐诗风的新变特色:一、韩孟诗派重主观心性,形成了由任心放意造成对自然物象的驱动、剪裁乃至重铸的审美特点。二、韩孟诗派在语言变革上的刻意出新。三、韩孟诗派开创了“以文为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及晚唐缘情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李商隐为中心而以杜牧、温庭筠为两翼的晚唐缘情诗派,曾使晚唐诗坛呈现出一时的繁荣。缘情诗派在晚唐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兴起,是唐诗由盛及衰历程中的回光返照。群体意识的弱化与个体意识的扭曲,构成了该诗派情志的内核,细腻婉媚诗风的形式,构成了该诗派的艺术表征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宋诗派是一个连续不断又有相当声势和影响的诗论流派和诗歌流派,本文则以诗论流派为研究对象。它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康熙时期以吴之振、田受、汪懋麟、叶燮等为代表,道威时期以程恩泽、何绍基、祁藻、郑珍、莫友芝等为代表,同光时期以陈衍、沈曾植、陈三立、郑素净等为代表,形成序曲、高潮和余波。清代宋诗派理论是对明代七于派格守后音的形式拟古倾向和肤廓虚矫之弊的一种时代性反拨,由崇唐转向崇来,形成崇尚宋调、效法宋诗的强劲风潮。一、序曲:康熙时期宋诗派的理论康熙时期的宋诗派针对明代七子派尊奉盛唐亦步亦趋而大力…  相似文献   

18.
明代传奇和杂剧作品中都出现了"集唐"现象,这与时代的文化取向和传播氛围密切相关.明人对唐代文化的向往与追慕,是"集唐"的文化渊源;大量别集、选集的刊刻,文人热衷创作集唐诗等,是"集唐"的现实基础.另外,明人的集唐诗反映出对中晚唐诗歌的偏重,与"诗必盛唐"的主流观点有明显区别,借助于此,正可全面把握明代唐诗传播与接受的真实状况.而唐诗以戏剧为传播途径,客观上也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与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叶蕾 《江淮论坛》2023,(6):161-167
晚近学人刘声木是桐城派研究的先驱,其诗学观步踪桐城诗学,倡导儒者之诗。在晚清诗坛以宗法宋诗为主的背景下,刘声木规模姚鼐诗学,提倡以明七子为学诗对象,推崇唐人诗风,批评以考据入诗,折射出民国宗唐诗论对宗宋诗风的反拨。晚清民国是桐城诗派研究的草创期,桐城诗派之名多为桐城文派的书写与建构所遮蔽,对此,刘声木率先以传统著述方式,梳理桐城诗派发展谱系,意在关照桐城诗派之全壁,提振桐城诗派地位。后继则有钱基博、钱锺书等学者对桐城诗派概念与源流的论断,刘声木的发覆意义可以从桐城诗派学术史、现代学术建构史及地域文学流派研究史三方面予以肯认。  相似文献   

20.
李明伟在1988年第2期《中州学刊》发表同题论文,认为唐诗的繁荣正好伴随着汉代以来开拓的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繁荣对唐诗风采以及唐人气质,观点的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唐人的胸怀和视野由内向具体走向社会宏观;文化观由伦理思辩型向历史型发展.二、唐诗中表现出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三、西域乐曲的大量传入,使唐人唱诗之风日盛.四、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而边塞诗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