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宇雄 《社科纵横》2007,22(12):164-16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通过贯彻人本化理念、热心化理念、平等化理念和合群化理念,可以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解决学生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适应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高等学校两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其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效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进  陶照智 《社科纵横》2007,22(11):166-16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四种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10,25(6):165-166
“两课”改革后,在大部分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遇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如何实现有机整合的问题。因此,对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全面的课程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实践教学的视角,对课程建设中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融合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与个性健康发展;合理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的核心课程。本文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提高该课程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以期使该课程能够真正成为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韩旭峰 《社科纵横》2009,24(6):171-172
为了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真正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主要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古世仓 《社科纵横》2003,18(6):70-70
文章根据对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基本要求的理解 ,结合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体系的原则、模式及内容建构等问题 ,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为核心的探索性的教学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9.
杨怀祥 《社科纵横》2009,24(1):114-116,138
围绕价值目标提高实效性,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要提高“思修”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和准确地把握其自身的目标价值,从而形成对目标价值的认同与追求,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培养构建彰显其价值目标的教学逻辑体系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该文从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重点审视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以切实提升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步骤、产生效果的原因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5):173-17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缘于"基础"课与生命价值教育在教学目标上的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的关联性,以及在教学方式上相得益彰的转换性。在"基础"课中实施生命价值教育的基本路径为:从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尊重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捍卫生命价值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法律观。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宜选用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遵循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及认知性和践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姜桂珍 《社科纵横》2004,(4):155-156
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 ,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本文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时效性因素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要努力把高职生们培育为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还必须把"立德树人"全面融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在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急需把"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通过"立德"以实现"树人"的目标。本文概述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含义,分析了"立德树人"导向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4):152-155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了实现思政课"体系转化"(即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基本路径:教学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培育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以"中国梦"教育为契机,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采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进而真正实现教学体系向学生的信仰体系转化。  相似文献   

16.
胡兵  赵丽  赵中国 《社科纵横》2012,(3):144-145
所谓"幸福发展观",就是以人类幸福、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发展观"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体现,它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向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崭新概括。我们认为,通过专题教学法,把德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融为一个道德化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化的德育的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幸福发展观"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克服目前"基础"课普遍存在的"拼盘式"教学现象和"千人一面"的说教形象,提高"基础"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要使这门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任课教师除了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外,更要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我院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中采用了“菜单”式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参观调研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祁志钢 《社科纵横》2013,(1):134-135
自2006年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结合为一门课程以来,在日益强调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缩减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学难以在大学生这一日益广泛的知识群体中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法律观念的。法律是意识形态的凝练和精华,在可充分展开的法律基础教学中可以尽量发挥法律基础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对道德修养的深度配合作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现实基础和制度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可谓风起云涌,似有"百花齐放"之态。但是,现状不容乐观、矛盾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三好"要求,我院课程组大力推进了以"科学发展观"式的教学理念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深化考试方法改革为依托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整体改革,切实增强了本门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主动性和体验的深入性。  相似文献   

20.
胡祥 《社科纵横》2008,23(10):146-147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实践教学的新内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等.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加强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工程建设,这是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