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道传统文化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独特的理解,认为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物,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生命与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教育就是要唤醒生命的价值和激发生命的活力。立足于儒道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理解,有助于构建生命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教育由于长期忽视生命意识的教育,导致了我们生命意识的缺乏。现代人生命意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创造和实现生命。我们应通过转变思维和观念、优化和改善社会环境、实施生命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进行死亡观的教育等途径来培养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对理智教育问题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洛克对于理智教育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度理解其对于教育问题的形上哲思,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理性审视其之于新时代的教育意蕴。以求真涵养理性和以理解孕育新知是洛克理智教育的内在构成。学习共同体的求真交往和个体理性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洛克理智教育的实践理路。再思人的全面发展的智育内涵,重视个体生命实践的生存方式以及培育个体社会角色的专业立场是洛克理智教育的新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由于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其生命伦理道德水准较低,因而出现了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失范的道德行为,因此,应注重青少年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个体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与生命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针对青少年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反逆性、前瞻性、享用性的特点,抓住青少年这个生命伦理道德教育的关键期,及时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伦理道德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生命伦理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5.
刘家义 《中华魂》2020,(4):66-67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日趋功利的教育现状,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教育,感恩的教育,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等四个方面。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何这些青少年对待生命会如此轻率?我个人认为这多多少少与教育现状有关。现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区青少年灾后生命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当前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的一种有效补充,具有重要意义。灾区生命教育可从死亡教育、感恩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等几方面着手:正确理解死亡,敬重死亡;学习生存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学会感恩,回馈社会;领悟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教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落实生命教育课程,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共同促进生命教育深入而持续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价值取向的不同,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从历史来看,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主干,在发展的过程中虽未走向专制,但均发挥了社会本位的一面,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未能彰显。受这种传统的影响,“自我负责”被狭隘地理解为等同于“对社会”、“对家庭”负责。这极易导致青少年的生命情感冷漠、人生观迷惘、意识保守和缺乏自知。以上问题的出现促使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传统含义上的“自我负责”。从青少年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出发,教育者应当引导青少年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加强修养,促使其真正实现“自我负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学的形而上根据在于人的生存,德性的展现与人的生存过程同在。德性伦理学关怀人的生存意义,为人们过上繁盛、幸福的生活提供担保。德性伦理学立足于现实、具体的人,展现于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生活样式以及人性提升紧密相关。德性伦理学是成人之学,它追求幸福生活,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寓于人的生存实践,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理解和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不仅有助于德性伦理学的自我证明,也有助于道德哲学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环境、家庭和个人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的几项教育措施等方面,就贯彻十七大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随着互联网与社会生活的快速渗透融合,以网络为载体,以竞技参与、虚拟角色和生动体验为特征的网络游戏,将游戏的趣味性、竞技性和互动性发挥到极致,网络游戏日益超越传统游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而大行其道,由此引出的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日渐受到关注。客观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权衡利弊,因势利导,对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塑关键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