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认识,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有着多重伦理意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伦理、自觉肩负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生态伦理以及努力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民生伦理的统一。执政伦理、生态伦理与民生伦理的统一体现在党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中,体现在“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伦理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伦理的问题.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现,两者在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有共同之处.合理地生产、适度地消费、恰当地对待科技是强调生态伦理和贯彻科学发展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风险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生活重要因素的技术时代,以后果确认责任承担方式的责任伦理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表现出了"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状况。这种状况的产生,不仅表明了技术时代风险的人为性、结构性、不易控制性、潜在性等特征,而且也表明了责任伦理本身的抽象性、建构性及远离人生活的现实性等特征。个体主体作为伦理责任的真实承担者是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个人,只有个体伦理责任能力的生成及个体伦理责任行为的落实,才能从根本上使责任伦理规避风险成为可能。在技术风险时代,个体伦理责任是全面的、丰富的,它不仅表现为个体主体对自身、他人及社会的责任,而且也表现为对自然及未来人的责任。新个体伦理责任是以个体主体对自身责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新结构,具有自然、社会、价值三重向度的生态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生态伦理自觉,深刻地体现了其生态伦理价值.当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生态伦理价值的整理发掘,了解少数民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无疑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生态伦理,但相较于生态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凸显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科学精神,以及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人文精神;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经济伦理,但相较于经济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注重规范非物质利益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伦理蕴涵社会伦理,但相较于社会伦理,循环经济伦理把是否具有生态理念作为衡量个体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把环境公正作为其重要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经济伦理是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生产和生活实践观的发展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走出现代性经济伦理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济乐观主义为前提,以放任经济的孤立发展和片面增长为旨趣的经济伦理概念是典型的西方现代性经济伦理概念。它面临一系列难题和困境。生态伦理对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挑战,要求一种置换西方现代性的新概念的经济伦理观。走出现代性经济伦理困境,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能够整合经济、生态和伦理的经济伦理新概念。这种新的经济伦理观,以生态世界观为基础,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对一切他者负责,倡导一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走入21世纪时,必须有一种坚实的、合理的生态伦理基础,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环境与发展课题.因此,人们开始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伦理属性进行探索.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和哲学基础.对于推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伦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这种新兴应用伦理理论直面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作为应用伦理的一个新的分支,发展伦理具有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所不同的特质和对发展问题独到的反思视角,这种特质和反思视角是在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危机的伦理反思中形成的,是在与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的对比中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翻译伦理大多建立在文学文本分析之上,主要从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分析.借鉴生态翻译学中的生态视角审视已有的翻译伦理,提出以生态视角重新奠基伦理理论,抨击狭隘译者中心主义,融合翻译伦理与自然生态,探讨生态视角的翻译伦理能否作为普适伦理的可能性,试图挖掘翻译伦理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伦理生态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确定中国伦理精神合理性建构的标准 ,离不开对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实质的把握。即以“伦理精神”、“合理性”、“伦理生态”作为基本概念 ,确立“现代中国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建构 ,就是伦理生态的建构的命题。应在生态中尤其在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合生态中建构、确证、把握伦理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的诸多副作用伴随它创造的舒适和便捷一起出现,它们呈现出科技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难题,而最主要的伦理难题就是伦理环境问题。在以生态学表征精神旨趣的时代,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发展的当代走向面临着转变,改变蕴含着建构。以科技-伦理生态理念为方法论原则,在科技发展与宏观伦理环境和微观伦理环境相与的关系维度中形成良性运行的互动机制,是当代科技发展生态建构的正当路向和最佳进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及其相关论争已持续几十年了。应该说理论内部各派别观点之争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经途径,但理论建构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论争中也应逐渐得到澄清,生态伦理学似乎应该在此方面倍加努力,因为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尚需时日,而中国语境下的生态伦理学建构尚在酝酿。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是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还是以人与自然为中介的代内以及代际伦理关系;自然仅作为人类达成某一目的的原料产地和废物排放场所具有工具价值还是存在与人类利益无涉的不以其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自然主义谬误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驳自然主义价值观最强有力、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现代生态伦理的构建需要从传统生态伦理中汲取营养。古代生态伦理问题与现代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是否基于同一原因,这是当今研究生态伦理需要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态伦理问题还不足以影响古代社会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他们涉及的生态的言论多不是从生态关怀的角度提出。当今生态伦理的构建,是否要照搬古人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传统生态伦理向当今生态伦理转化时必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视野下的经济伦理观念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观念向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挑战,必将转换现代性经济伦理的根基,通过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将经济活动、生态智慧和伦理关怀融为一体.新的经济伦理观,以生态世界观为基础,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对一切他者负责,倡导一种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观.人类在新世纪的前途,有赖于这种整合经济、生态和伦理并消解西方现代性的新经济伦理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伦理动因和伦理价值。如何构建“生态产品”的伦理评价体系,构建“清洁生产”的伦理调控体系,构建“生态经济”的市场伦理体系,事关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前景。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培育一种与生态经济相适应并能促进其完善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任丑 《中州学刊》2023,(6):114-119
孟子的人性实践论是伦理主体、伦理实体和伦理生态共同构成的伦理秩序。在孟子那里,伦理主体保持先天善心,如果伦理主体失去善心,则求其放心,以返回善之本性;伦理实体的使命是实行仁政以争取民心;伦理生态秉持人、仁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互惠原则,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则秉持人、仁政优先于自然的原则。孟子人性实践论既有其生命力,亦有其缺陷,因此孟子人性实践论尚需注入当代文明的新要素。  相似文献   

17.
环境技术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它代表了三个方面的觉悟,即科学觉悟、生态觉悟和文明觉悟,其道德基础是生态伦理,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是,环境技术不足以解决环境问题,因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社会问题。只有当人类坚持相对人类中心论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的二难困境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蕴涵着深厚的生态伦理特质。从生态伦理的视域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取向、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从新的视角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并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思想探究自然的内在价值,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保护自然提供道德根据。然而,基于对人与自然整体性认识与实践的生态伦理思想,却被定性为"自然中心主义",成为牺牲人类利益与幸福的"环境法西斯主义",陷入缺失人文价值的道德责难。究其原因,生态伦理探究常常受制于或限定在"现代性"道德框架内的规范伦理范畴,无法进入超越"现代性"道德展开的人类社会发展和伦理文化传承的历史视野中考察,遮蔽了生态伦理思想原本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幸福之维。通过对现代社会"幸福悖论"的伦理反思,并借助于生态文学、生态心理学,生态伦理沿着精神生态的价值凸显与幸福之维的内在指引,寻求以德配享幸福的伦理信念和道德实践。因之,生态伦理思想就不能止于生态价值论的外显层面,而要深入人类社会的"内部自然",唤醒或激活人与自然天然联结的"生态潜意识",探寻人对待自然的"环境美德",获得精神生态的内在平衡,逐步达到社会生活中消费适度、精神自足的生态幸福。  相似文献   

20.
在技术风险社会,技术主体在履行责任时往往会遇到伦理困境,所以技术主体伦理成为技术伦理的重要话题,它是对技术研发、运用以及运用后果等一系列技术过程中技术主体作用的伦理反思。文章分析了技术主体伦理构建的必要性: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技术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明确、可行、合理的技术主体伦理原则对于指导技术主体走出伦理困境极为重要。为此,提出几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体愿用(受用)”、“技术风险即命令”等,以期实现技术价值认同、技术灾难教育素质化及技术德性“经营”的目标,而构建技术主体伦理是真正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