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剧变对阿拉伯世界整体格局和阿拉伯板块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拉伯世界转型促使海合会正不断向阿拉伯君主共同体转型,也加快了东盟本身及其许多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面对当前海合会从海湾次地区力量迈向中东地区性力量的战略走向,东盟在政治与经济层面加强了与海合会的协作,海合会的大国外交战略也将不断变化中的东盟纳入其重要战略目标领域。尽管如此,双边政治合作仍滞后于经贸合作,东盟—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仍是未来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海合会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海合会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中海FTA建设的主要障碍。2001~2013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5倍,中国成为海合会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直接投资增长快,但规模较小,海合会对中国的投资集中于石化和金融领域,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中国与海合会已经举行了五轮FTA谈判,中国应抓住此次国际油价暴跌的机会,加大从海合会进口原油的力度和规模,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借助建立中海自贸区消除石油贸易的"亚洲升水"问题,推动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的"1+2+3"经贸合作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陈律 《老年人》2008,(4):14-15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在首府普里什蒂纳举行特别会议,议员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科索沃独立宣言,议会议长杰卡普·克拉斯尼奇在一片掌声中单方面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而独立。科索沃的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17日当天就表示“永远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体系转型加剧,各种全球性议题中,国家间或国家与区域组织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自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作为后发国家,在此期间的国内外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双方发展在地缘经济上呈极强互补趋势,自贸区建设谈判也一直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总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布局下,着力提升经济外交,海合会国家则是中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实践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探讨双边地缘经济联系,梳理中国与其经济外交脉络,明晰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自的利益诉求,展望双方进一步合作以达共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体系转型加剧,各种全球性议题中,国家间或国家与区域组织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自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作为后发国家,在此期间的国内外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双方发展在地缘经济上呈极强互补趋势,自贸区建设谈判也一直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总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布局下,着力提升经济外交,海合会国家则是中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实践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探讨双边地缘经济联系,梳理中国与其经济外交脉络,明晰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自的利益诉求,展望双方进一步合作以达共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与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交往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斯兰会议组织(OIC)是伊斯兰国家政府间国际政治组织,其目的是发展伊斯兰国家间的合作,其中包括统一各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立场。俄罗斯不是伊斯兰国家,也不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但这并不妨碍双方的交往与合作并成为观察员国。俄罗斯近年与伊斯兰会议组织交往十分密切,合作领域非常广泛,这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和安全利益考量。  相似文献   

7.
海合会与欧盟有关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20多年。2008年欧盟在与海合会签署自贸区协议的最后一刻突然反悔,拒绝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海合会方面随后愤而宣布搁置与欧盟的相关谈判。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互不妥协立场,导致谈判再陷僵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双方的经贸关系、回顾双方的谈判历程,来探讨谈判陷入僵局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打破这种僵局的可能性,并为正在进行的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自贸区谈判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3):75-80,F0003
海合会与欧盟有关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20多年。2008年欧盟在与海合会签署自贸区协议的最后一刻突然反悔,拒绝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海合会方面随后愤而宣布搁置与欧盟的相关谈判。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互不妥协立场,导致谈判再陷僵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双方的经贸关系、回顾双方的谈判历程,来探讨谈判陷入僵局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打破这种僵局的可能性,并为正在进行的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自贸区谈判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70年代,10月中东战争造成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疯涨.这对于以石油经济为主的海合会(全称“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十分有利,收入倍增.这些国家自此凭藉丰厚的石油收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1982年起,海合会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赤字,由于有巨额石油资金作后盾,故在整个80年代,财政赤字问题在海合会国家基本不受重视,被认为是暂时现象,它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完全被忽视,从而使政府的财政预算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指数越来越大,并逐渐高出阿拉伯地区和国际水平.90年代初,海湾战争使海合会国家的财政金融问题凸现,其中两个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和科威特情况尤其严重.这一客观因素迫使海合会国家不得不认真面对现实,寻找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海合会国家虽然拥有大量的石油资金,十分富有,但仍属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低下,经济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较之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如投资资金比较充足)渐渐缩小,并且像所有发展中国家那样,在如何提高生产力,实现理想分配法,保持地区经济平衡,解决世界性竞争问题等方面,遇到了各种挑战.对海合会国家来说,由于石油收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制约,油价的上下浮动直接影响财政收入,所以要解决财政赤字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客观上使海湾各种力量重新趋于平衡。美国主导海湾防务,必然会按照美国意志行事,以使海合会国家的安全利益服从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这与海合会国家寻求美国庇护的初衷产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越发凸显,海合会国家的不安全感也越发强烈。虽然这些问题目前不会阻碍双方安全合作的进程,但会影响双方全面合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