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月飞 《现代交际》2004,(10):50-51
在一个艺术沙龙的酒会上认识小雯,她称自己是“Freeter”,见我懂音不懂意,她知道我没有听到过这个词,她半开玩笑地说,“Freeter”就是“应召”。在日本和台湾地区,Freeter是当前非常风行的职业,音译过来就是“飞特族”,是英文Free“自由”与德文arbeiter“劳工”的组合。“飞特  相似文献   

2.
我和老公都是“月光族”的忠实实践者。自从领了结婚证,我们就被亲朋好友戏称为“漏斗夫妻”。嘿,这可不是什么赞美之词,是讥讽我和老公没有理财之道。虽然每次被大家笑话后心底老大不舒服,发誓要改,可是事后依然我行我素。老公是那种口袋不能有钱的人,一有钱就喜欢呼朋唤友,直  相似文献   

3.
龚社琴 《华夏少年》2007,(10):78-78
你们知道“会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寒假在家读《二十四史》,我就发现了关于“会计”一词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两个人争吵,告到法官朱哈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从肩上掉了下来,要我帮他扶上去。我说要付工钱的,他说‘没有什么’。我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朱哈想了想说:“你告得有道理。你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原告走过来帮朱哈拿书。待他拿起书,朱哈突然问道:“书下面有什么?”原告说:“没有什么。”朱哈一本正经地说:“好,你就把‘没有什么’拿去吧!”  相似文献   

5.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6.
在科威特访问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杜瓦尼叶”。第一次听到“杜瓦尼叶”这个词,是从科威特记协理事纳伊夫口中,他问我愿不愿意晚上去参加《阿拉伯人》杂志主编穆罕默德·鲁美海家的“杜瓦尼叶”。到一个国家访问,自然希望更多地了解那里的社会生活,接触更多的人,何况是鲁美海这样的社会名流。所以,我连问都没有问“杜瓦尼叶”是什么意思,就一口答应,表示“当然很乐意”。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艺术沙龙的酒会上认识小雯,谓自己是“Freeter“(飞特族),见我懂音不懂意,她知道我没有听到过“Freeter“这个词,她半开玩笑地说,“Freeter“就是“应召“.“Freeter“在日本和台湾地区,它是当前非常风行的职业方式,音译过来就是“飞特族“,是英文Free(自由)与德文Arbeiter(劳工)的组合词.……  相似文献   

8.
说话“到位”,交际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航与我既是邻居又是同事,这天下班后我在楼前碰上了他爱人,我们随意说了几句话。末了,我忽然想起两三天在单位里没有到周航了,就问道:“周航今天没上班?”周航爱人说:“他在家里写材料呢。”就这样我们各自回家了,第二天下午,周航走进我们编辑室问我:“昨天向我媳妇告状了?”我觉得莫名其妙:“告什么状?”周航说:“你不是告诉她‘周航今天没上班’吗?’我几乎忘了原话,但即使是这句话也是问话,怎么被他爱人听成了陈述句呢?一定是我在问这句话时没有着重强调出句子后面的问号,又没有其它解释性话语衬托,才造成了他俩对…  相似文献   

9.
我常跟妻子开玩笑说:“我们这个‘班子’已经连任六届,整整18年了,我看也该换换届。”她没好气地回答我:“你别想得美,就是到阴曹地府我也要缠着你。”“这,我就感到不可思议了。就我这么一个长得又丑、人又懒且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有什么魅力如此吸引着你?”“我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还划得来。”妻说。是啊,回过头去想想,这十几年我俩还从没有大吵过,更没有打过架。虽然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也没有因钱的问题争论不休。偶尔飘过几朵薄薄的云霭,反倒增添了几分旖旎。“划得来”,一句多么朴素的话语,但却道出了人与人相处最起…  相似文献   

10.
韩幸幸 《当代老年》2010,(11):56-56
“风凉话”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的盛夏,文宗和几名词臣在未央宫吟诗消夏。文宗首先吟道:“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跟着应和:“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既然说到了“新常态”那么首先,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常态”这个词在国际上怎么定义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里面设的主题就是重新思想、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主题就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新常态”,这就是这个词的来源。它所讲的就是在2008年世界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震荡,在恢复期的“后危机时代”,这个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的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也没有办法回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稳定的一种常态,而是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和”之美     
若想在汉字里挑个最‘好”的字眼儿,挑什么?我看,“和”最合适。“好”太宽泛、抽象;“美”太模糊;“乐”、“福”、“贵”过窄;“吉”、“祥”又太玄。而且,好坏相依、美丑相随,“富贵吉祥”对面就是“贫贱凶煞”。这些“好词”,好得太满,又与坏挨得过近。“和”却没有这些缺陷。“五味调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都是上网冲浪的“5G少年”,他们交朋友时也喜欢用一些时髦的网络流行语。有些词我们还可以从字面上猜个大概意思,而有的词就对老母亲们非常不友好,比如最近的热词“emo”。考试没考好emo,作业太多了emo,甚至因一首悲伤的歌而情绪低落,也可以说“我emo了”。  相似文献   

14.
刚来伊拉克不久,几次碰到有人问我会不会Konfu。起先,我对这词百思而不解,直到一位青年朋友“嗨嗨、嗨嗨”地在我面前劈手踢脚比划了一番以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汉语“功夫”一词的谐音么!中国功夫虽然早已名扬四海,然而今天能在迢迢千里的异国他乡听到人们谈起中国武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学界中,现在至少有两个词可以被用来界定劳苦大众的身份。一个是underclass,一个是subaltemate groups。前者在严格意义上应该译为“下层阶级”,后者则通常被译为“底层群体”,在很多时候,也可简称“底层(subaltern)”。在中国社会学界,很多人认为“下层阶级”和“底层群体”、underclass和subaltern这两个词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因而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相似文献   

16.
我无法考证“打工”这个词出版于哪年哪月,最近看了几种打工杂志,体会到打工族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真是感慨万千。回首往事,当我还没读懂“打工”一词的时候,自己早就加入了打工族的行列,不过那时,我们给自己起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出租”和“外派”,也就是打洋工。不过这不是  相似文献   

17.
走街串巷的“面的”,风风雨雨跑了近20年。眼看它就要退出首都出租车行列,像目送告别军营的老兵,触动许多惜别之情。如今许多流行的东西,许多人弄不清它们的出处,我就不知道“打的”和“面的”这两个词是谁发明创造的。反正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没有,大跃进时没有,红卫兵大串连时也没有。它们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神  相似文献   

18.
科威特汇集了亚洲十几个国家的劳工,语言十分混杂,有时一句话里竟出现几种语言的词汇.“加布加布”一词各国劳工人人皆知,去过科威特的中国人知道“加布加布”是吃饭的意思.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哪国语言,中国人说是外国语,外国人说是汉语. 在印地语、乌尔都语、斯里兰卡语、菲律宾语里没有“加布加布”这个词,原来“加布”是阿拉伯文词??的译音,是拿来、取来的意思.1982年,中国劳工进入科威特建筑劳务市  相似文献   

19.
我一生没有从事过有关厨艺的工作,业余爱好也与厨艺无关。平日在家我是“甩手掌柜”,家务均交给妻子打理。我也不讲究什么美食,每日粗茶淡饭即可。不料退休数年后,我竟当上了“厨师长”。不过这“厨师长”却是自封的。我原来和父母同住在浦东新区南泉路上的两室一厅。因举办上海世博会,妻子娘家的老屋动迁到闵行区的浦江镇世博家园。2007年下半年,我和妻子、女儿就住到装修好的新公房。当时,父母身体尚健。  相似文献   

20.
魏和平 《金色年华》2009,(10):24-24
“像我这样的草根创业者,凭个人之力,难以招聘到‘豪华男’合作。我找过天使投资,但没有人帮助我,我没有能力展开我的抱负,我该怎么办?”来自南昌吴先生的一个现场提问,让参加“APEC中小企业峰会”的几位企业家很有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