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歌唱平衡论     
通过对歌唱的心理与歌唱生理的分析 ,阐释歌唱两大系统的相互平衡关系 ;解析“呼与吸”的平衡关连作用 ;通过对诸歌唱述语的解剖、透视、论证平衡原理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需要以生态性的思维、行为方式为指导。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要障碍就在于社会的反生态性,诸如社会体制的失范、社会心理的失衡等。因此,在生态化视角下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问题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汉文化独有的艺术,熊秉明先生称其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说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它是对中国传统的理性精神最地道的阐发和表达。本文通过对书法这一“文化核心的核心”进行反思,反思的角度是由现代书法的案例透视传统书法,从现代与传统的对抗中领会书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取向的概念出发,论述了认知取向的基本属性及应用意义,定义了唯象认知与唯机认知,比较了这两种认知取向的特性及其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的表现。还运用认知取向的概念阐述了灵感、“发散思维”和中医思维的实质,论证了东西方文化在认知取向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总目标。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的大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如何,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如何,文章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性别、专业、生源地、文理科、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月生活支出等自变量对其认知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理念论作为哲学与神学的交汇点,它的理念认知智慧不在于外在的神学与唯心形式,而在于吸取和彰显柏拉图理念论的合理内核。他对认识对象、认识来源、认识过程的理性洞见集中体现了他的理念认知智慧: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是共相、一般,不是表象、具体;关于认识来源肯定认识主体性,美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过程。其实质: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彰显主客和谐性。这一认知智慧随着西方现代性的生长和扩张及对科学技术理性的盲目推崇而逐惭被遗忘,从而造成人类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为能走出生存危机,今天有必要重申柏拉图的理念认知智慧,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般把直觉理解为一种与知觉相似的认知能力。从此出发,虽然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进路,但二者在关于直觉的价值问题上总体保持一致:直觉是知识尤其是哲学知识的重要来源。随着当代哲学自然主义的兴起,从能力视角出发的两种理解进路在对直觉认知价值问题上的内在紧张关系逐渐公开化。我们认为,这根本上源于一种价值预设:直觉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认知能力。借助理智德性这一概念,我们重新对直觉进行定位,进而尝试解决这种矛盾。直觉是认知能力和认知品格的结合体,是一种提供认知规范的理智德性。从此出发,我们不认同当前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认知价值的否定性态度,它的实质在于哲学的科学化,最终只能使得哲学远离现实的人与生活。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理智德性的直觉,它的认知价值重点不在于获得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而是体现为获得关于经验世界的合理信念以及道理,为理解经验世界提供开放的空间。如果如此,直觉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认知能力和方法的认知价值就能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8.
布哈林把平衡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用平衡论全面分析了各种社会现象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他特别强调了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论证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对和谐、和谐世界的向往,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一种人类的共性。WTO语境下的和谐理念可以解析为"非歧视原则"中蕴含的平等观、法价值冲突的协调平衡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等。多哈部长会议宣言从多方面实现了WTO和谐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作为现行最为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国际经济规则的WTO制度对将建立兼具自由、平等、有序、发展的和谐世界经济作为其最终价值追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运动观是布哈林建立其平衡论的基础。无论自然界和社会, 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平衡即寓于不平衡之中。平衡与不平衡都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并且,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所决定,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处理好阶级阶层的关系、优化社会结构、贯穿公平公正思想和以共同价值信仰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宝玉 《南都学坛》2007,27(2):116-119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体均衡,和谐社会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区际贸易差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直存在区际贸易差额,并且有些地区贸易差额较大.区际贸易差额过大会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大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相同水平技术矩阵基础上拓展区域分工,构筑市场互补关系,促使区际贸易差额缩小.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江户时期农政家、思想家二宫尊德吸收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经过实践创立的报德思想,拯救了当时日本贫困的农村经济,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期望通过对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试图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思想,从分析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社会的良性运行、协调发展需要以有效的动力机制和矛盾制衡机制为保障,动力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矛盾制衡机制则确保社会系统各要素及各种关系之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同时,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有效发挥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者的功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和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和谐社会理论从理论逻辑到实践经验都深化了社会主义内涵,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从和谐社会的理论逻辑出发,提出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将对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早已有之,它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均衡教育费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体现、重要保证和根本途径之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状况,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进程.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资源均衡现,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等种种有效途径,才能做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均衡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了使我们全面、深入、系统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以及我们党对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这四个层面去追溯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