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关于土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土族族源讨论中的诸多问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族理论、民族名称、方法论等六个方面对阴山达达—蒙古说进行反驳,认为不论从史实考证还是从民族学理论来说,该说都不能成立,由此反证吐谷浑说之正确。  相似文献   

2.
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虽然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根源在于,迄今尚未从理论上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怎样有机结合这一难题。民族学与经济学可以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以民族学为主,二是以经济学为主。过去20多年的理论探索表明,民族经济学采用以民族学为主的研究思路,难以解决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问题,难以建立起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民族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总体研究思路从民族学范式向经济学范式转变,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应当是经济学框架内的结合。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三大目标之间的最优化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经济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既从民族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又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因此,它含有民族学和经济学的共同范畴,是介于民族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我国的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建立了相应的学科体系,但作为民族经济学,却很少有人问津,仍然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族学的成就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民族学,在世界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界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时期民族学在理论方法、现实问题和世界民族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苏联解体对当时的民族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多年徘徊之后,俄罗斯民族学界在世纪之交提出民族学全球化的问题,预示着俄罗斯民族学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术界常称希罗多德为历史学之父和民族学之父,我国学术界也称司马迁为中国历史学之父和中国民族学之父,从文献研究的角度考察,此类称呼未尝不可。有的民族学家还依据民族形式和发展的历史,提出了原始民族学、古代民族学、近代(或现代)民族学和社会主义民族学,或原始社会民族学、奴隶社会民族学、封建社会民族学、资产阶级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本文所谈的“中国民族学”仍按传统的定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民族学、即旧中国的民族学和新中国的民族学两个部分。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限,暂订于一九二六年。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和我院联合举办的第一期民族学讲习班,于九月十五日在我完正式开学。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各民族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举办这期民族学讲习班,是为了有计划地培训民族学的研究和教学人员,把我国的民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讲习班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中国民族概论、中国民族学概况、东北民族概况、西北民族概况、原始宗教和艺术,云南有关少数民族概况、凉山彝族的奴隶社会、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农奴制度和喇嘛教概略、民主改革前的傣族农奴制度、民狡博物学以及体质人类学、人种学、考古学、语言学知识和国外民族学发展史、美国民族学现状及鲍亚士学派源流介绍等二十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民族经济学应从民族学中分离出来,纳入经济学范围之内,并从创设初衷、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民族经济学的经济学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9.
文萃与信息     
中国民族学的基本特征 黄惠焜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著文认为,中国民族学具有以下八个特征:①它具有世界民族学的一般共性、一般理论和一般方法,是世界民族学的一部分;它并不是一门与世界民族学对立或脱离的特殊民族学。②它具有过去西方民族学家从来不具有的学科对象: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这一文化时间无比之长,空间无比之大,内涵无比之深,关系无比复杂,与西方民族学传统的个别性、零散性、小区域性的研究极不相似,更不等同。③它是中国国土上特定阶段的民族学,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未来高级阶段的民族学,亦即当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学。④它特别重视民族关系、重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适应和心理协调,并以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为自  相似文献   

10.
加强民族学理研究完善《学科分类与代码》陈国强我国有56个民族,但民族学的理论研究却很不够。当前,我们需要加强民族学的理论研究。按过去划分,民族学与民族志其内容是不同的,前者属于共同的问题,带有归纳的理论问题;后者则是对每个民族的具体调查和著述,属于个...  相似文献   

11.
土族服饰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土族服饰艺术是土族文化最具特色的显象表征,是土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审美心理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土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且曲调委婉古朴,颇有辽阔、悠远的情调。这些民歌以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和审美风格,表现了土族独特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3.
土族“神箭”崇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土族"神箭"崇拜习俗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其中的文化蕴含.认为土族的"神箭"崇拜尽管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但仍可从中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特征,为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土族有着复杂的历史形成过程,现聚居区又处在藏文化圈与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这就使土族文化在构建过程中不断进行整合,形成一种包含多种文化因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本文拟从土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来透析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土族的历史来源,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本文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土族的族源,而是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口传历史和民间神话传说,考察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与区分.  相似文献   

16.
土族族源问题,目前学术界仍有较大分歧。主要有“吐谷浑说”和“蒙古说”两种观点。《土族史》作者在坚持“吐谷浑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土族就是吐谷浑”的观点。本文对此进行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7.
土族哲学思想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其特殊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不仅是承袭先祖文化的产物,而且也是土族形成过程中与羌、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的结果。土族民众的世界观、时空观、价值观、人生观随着生活环境、生计方式的改变而随之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土族习惯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习惯法是指用来调节土族社会关系的某些社会规范,主要体现在土族氏众的各种仪式、节庆等社会生活之中。土族习惯法具有独自的法文化渊源,并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份,最终形成多元的规范合体。  相似文献   

19.
湖北景阳土家族民间传说以地名、山川景物传说见多,可以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发祥地.兴隆寺村是景阳镇的一个自然村,其变革和民间传说无不反映出景阳土家人族源问题,居住特点及文化心态,调查完善其民间传说的文化演变,对于促成"景阳文化"的形成,开发景阳土家族旅游资源,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小集镇建设,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认识土家族文化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