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广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导游词是旅游者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景点美感的重要介质。讲解中导游为使景点内容得以传播,让游客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经常利用音谐手段以达意趣。主要表现为利用语音各要素调谐音调表达意趣,运用音谐辞格显现意趣。 相似文献
2.
意趣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范畴之一,是意与趣在不断发展、衍化之后的结合物。意趣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来自它自身所具有的美学特点。意趣可以在形象直观中洞察。意趣体现出艺术家的终极思考。意趣源于现实生活,是世俗化、人情味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高适交往僧侣、皈依密宗,曾接触到一些佛教义理,其诗歌中常引用佛教词语,一些诗作中还流露出淡忘世事、追求清净的心理。高适创作十余首登临佛塔寺阁之诗,诗人常在高阁巍塔上感叹造物高远,并联系佛教义理生发感悟。高适对佛教义理理解始终肤浅,诗中描述的澹然空寂之心灵境界,反映诗人于仕宦困境中矛盾犹疑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导游词的翻译是以传递信息、诱导行动为目的,这一要求正好符合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立足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选择以武当山旅游景点为例举,在分析英汉导游词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导游词英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6.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终极关怀。它对杨万里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理想、文学观念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重要影响。杨万里的咏园诗是诗人闲散时,吟咏性情所作,是诗人怡情养性、静谧修养心性的自性顿悟的结晶,是佛意、禅韵、诗情和景趣的有机契合,体现着诗人哲理思辨与诗情画意水乳交融的审美境界追求,极富禅学意趣。 相似文献
7.
南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
宋人爱莲、赏莲、咏莲,莲因此成为宋词中的一大景观,成为宋人生活的见证.本文以宋代咏莲词为窗口,通过捕捉、分析莲意象中所流露的词人的种种情感,从而从一个侧面对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旨趣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涉外(英文)导游词是一种基本但又特殊的导游语言,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思想沟通、信息提供和文化传播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涉外导游词创作的研究还是凤毛麟角,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涉外导游词的特点与功能,顺应论的原理和要点,并重点探讨顺应论指导下涉外导游词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邓玉琳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5):88-89
华喦是一位以意趣取胜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作品贵乎于从捕捉身边的生活实景入手,加以提炼升华;他的构图看似随意剪裁,然则匠心独运、别开生面;他以传统的笔墨为基干,结合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和书法灵动的表现力,状物抒怀,且又能突破传统,扩大选材的范围,创新立意,从而使其花鸟画得以形神兼备、天真自然、意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王瑞生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3,(12):187-189
随着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草原旅游越来越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目标。为了更好地传达景点信息,宣扬民族的地区文化,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层面对中、英文的旅游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提高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邵颖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7-60
李颀拜谒名僧,栖息寺庙,熟悉《楞伽经》、《法华经》。其诗作包含佛教思想因素,追求空寂清净、忘却名利色相的境界。诗人在咏叹佛门物象的诗歌中,化用《法华经》物象譬喻的方法阐述己见,把佛门物象作为捕捉诗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吴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63-364
涉外导游词不仅是导游员用来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旅游景点的工具,为国际旅游发展服务,同时其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形或无形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价值,为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拓、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芳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94-96
翻译的功能目的论对应用型文体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它为旅游景点导游词的翻译方法拓宽了思路.文章通过对导游词文本功能及翻译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导游词翻译应采用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导游词课程改革的思路是:课前布置任务-情境导入-布置任务-操练初步-成果展示-点评、互评-知识系统化-巩固深化,完成任务-成果验收-成绩评定-评选最佳-拓展任务。 相似文献
15.
16.
导游词平行语料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门领域平行语料库具有独特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本文论述导游词平行语料库的构建思路与操作流程,涉及语料选取、文本电子化、语料对齐和赋码等,最后探讨了该语料库在导游词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及校企合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杨泽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12
现代口承神话传承研究是神话学朝向当下的重要体现,导游是口承神话的重要承载者。娲皇宫导游词经历了从简洁至详细,从表层至深入,从书面至口语,从偏重文本到强调语境的动态变化。导游词里蕴含着丰富的女娲神话知识,经不断增补后,底本神话叙事愈加有史料依据,成为神话当代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媒介。导游词底本尽管有繁简、表述之差异,但具有很强的内在稳定性。神话传统在当下并未断裂,它以更合适的渠道获得传承,导游的讲述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郭文丽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4-18
“三言”小说体现出不同于宋元时期话本的新的表现意趣:从重在娱心到娱心与告诫兼备;从重在编织情节发展为于离奇曲折的情节中展现自然的世俗人性。引发这些转变的因素有:明代的社会思潮,作者的改变,接受阶层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黄阳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11-14
在宋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会通下,南宋词坛大家姜夔思想中的佛禅精神和文化意趣反映了南宋文士佛祥因缘背后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这也让姜夔得以用清雅洒脱的艺术心灵拥有了异乎南宋其他文人雅士的艺术生命。姜夔的佛祥思想受宋型文化影响,有很显著的宋人文化精神,体现了这一时期文人独特的人格力量和行事勇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