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鲁迅·"绍兴师爷"·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陈源技穷,以"绍兴师爷"对鲁迅作人身攻击.上世纪80年代后,多有学者论及此事,然持论与陈源相似,鲁迅研究由此呈现了一个怪圈跨越了两个世纪,关于鲁迅与绍兴师爷之话题,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了陈源那里.文章认为,鲁迅与绍兴师爷有着质的不同,不能混淆.但在思维方式、文字表达,乃至某些性格表征上,又确有相似之处,其原因并非是鲁迅"继承"了绍兴师爷的传统,而是因为他们都植根于同一地域文化的土壤之中,越文化的某些"基因",决定了二者之间有某些共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
"囚徒困境"·理性悖论·交互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囚徒困境"模型基于理性人的利益冲突,但其理性是受严格条件限制的,而且是不完备的;其中体现的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的矛盾,可以通过重复博弈来解决,从而实现由非合作到合作,实现理性与道德的一致;这一交互决策的模型,奠定在交互认识的基础上,交互认识是主体间性的重要社会认识论表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颜色革命"·美国的民主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从中亚到中东刮起了一股“颜色革命”的风暴,它与所谓的“天鹅绒革命”一脉相承,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操纵的以和平的“街头政治”形式颠覆民选的非亲西方政权的系列事件,是一串“美国化”的事变。它的最大卖点是和平的非暴力的不流血的方式,它反映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势地位。我们应以两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之旅”中,奈保尔以后殖民社会为主要写作对象,以想象与纪实为写作手段,以尖锐的批评为写作目的。他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写作实践,呈现为虚构作品日渐衰落与非虚构写作日益加强的过程。虽然其右翼立场决定了他的写作难免失之偏颇,但是他的作品也确实展示了后殖民社会的部分真相,使之成为在当今西方知识界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五·一"长假,在同学们焦急的等待中又到来了。关于这个黄金假日如何过的问题,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还真有不少想法。嘟嘟摘录了一部分,请小朋友也参与到讨论中来吧!  相似文献   

7.
8.
邵燕祥的新诗创作具有明显的"宏大叙事"的"时代"特征.这种"宏大叙事"在其创作早期主要表现为"为政治服务",被政治权力所限定和本质化了的"革命叙事",在后期则体现了向个体主体意识苏醒和突破思想禁锢的"启蒙叙事"的转变,创作者启蒙意识的增强也使得诗歌的这种"宏大叙事"本身面临诘难并走向了解体和停滞.纵观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到一名知识分子被时代潮流裹挟而下以及个人主体挣扎、觉醒、挣脱的悲剧性的"找灵魂"过程,这其中包含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2.
13.
毕飞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令人瞩目,作者以冷静、细腻的笔法朴素地描绘女人生活,写女人的欲望、挣扎和女人之间的冲突,透过对女性心灵轨迹的剖析,关注女性生存空间对女性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制约.作者反复书写"伤害"这一创作主题,同时执着地探究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并将其归究于深奥莫测的命运力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及其六部天主教小说所反映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拯救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的方法,分析了校园三部曲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拯救以及六部天主教小说中宗教拯救的内容,得到了深陷泥潭、道德沦丧的知识分子们需要通过文化拯救、宗教拯救,以便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达到宗教和人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中有"马之千里者"一类的语言表达形式,被归纳为"A@B者"结构.对这种结构,语法诸家看法很不一致,或视作同位结构,或视作定中结构,或视作中定结构.本文重新深入理解、分析前人的论著,并结合当代语言哲学研究新成果,试图阐明中定结构说的合理性,并对"者"的词性作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桂平西山是广西桂东南乃至华南地区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为丰富即将到来的“五·一”旅游黄金周的节日内容,并为庆祝世尊诞辰2550年的周年纪念,在黄金周期间,桂平西山龙华寺、洗石庵两序大众及西山风景名胜区共襄盛举,将于2006年5月5日~7日在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内隆重举办“桂平西山‘四月八’浴佛朝圣暨泼水旅游文化盛会”,祈愿正法久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相似文献   

17.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相似文献   

18.
桐子是梧桐树的果实,民间常见,具有食用与药用价值.桐子是凤凰之食;文人食用桐子,不仅疗饥,亦且明志.梧桐果实离离,<诗经>中用以比喻君子的嘉德懿行,也比喻女子的繁衍生育.桐子易于繁殖,"桐实生桐",<越绝书>中用以揭示遗传规律.桐子成串下垂,鸟雀栖息于梧桐,以桐子为食;"桐乳致巢",<庄子>用以说明因果关系.桐子、梧子与"同子"、"吾子"谐音,南朝乐府民歌用以抒发爱情心声.桐子的实用价值与文化意义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路上"的巴尔加斯·略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巴尔加斯·略萨创作中期的思想、艺术观念变化的原因、轨迹及特点的探究,可以看出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艺术观念,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上古时期中国占代文化、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直接反映.它不仅是后世诗歌体的发轫之作,更是一部反映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研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诗歌发展史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体认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进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延续华夏民族的文化特质.前人对诗经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在大最精细而又翔实的考证和解读面前, <诗经>的面貌在今人眼中越来越清晰.本文拟从植物学的角度对<诗经·大雅·皇矣>中的"栵"字的沣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